搭火車來到羅東,走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環湖步道上,看著一班班火車從身旁經過,認識了羅東林業的興衰歷史,太平山伐木始於大正4年(1915),由於森林資源豐富,而與阿里山、八仙山並稱為台灣三大林場。 由於木材搬運不易,早期生產的木材以放流方式,藉由蘭陽溪漂流至平地,再撈集貯存, 大正13年(1924),太平山及羅東森林鐵路開通後,改由鐵路運輸木材。
當時鐵路的終點「竹林站」,即是位於今日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所在地,前身為日據時代的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 佔地約20公頃。民國71年(1982),林務局結束太平山的伐木作業,森林鐵路隨之於民國78年(1989)停駛, 佔地廣大的林場貯木池及相關的設施也因伐林結束而閒置。
貯木池中這一幕讓我想到台南四草綠色隧道的水中之吻【紅樹林的故鄉-台南四草綠色隧道】
羅東,地名來自平埔族語「Roton」的漢譯,據傳此地早期原為森林, 棲息大群獼猴,而平埔族語稱猴子為「Roton」,入墾的漢人沿用這一稱呼,而稱此地為「羅東」。
日據時期,太平山開採森林,羅東成為木材的集散地,因而邁向繁榮。當時宜蘭屬於台北州, 分設宜蘭郡、羅東郡及蘇澳郡,羅東為僅次於宜蘭市的蘭陽大鎮。
轉運旅人的風景,看似二條平行線,也許會有交會的一天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洋溢著舊時歲月,日式木造的竹林車站經過整修,恢復原有的古樸舊貌。
進入全由檜木建成車站內部,仔細看牆上頗有古意的票價表,當時每哩價格可是以「四錢」來計算的喔。此外,竹林車站的月台票口木門可是有特別用途的喔,它是用來判斷全票及半票身高的依據,想像當年通過這道門的小朋友都會以此為目標,希望快一點可以長得比它高。
當年為運送太平山林場的木材下山而興建的森林鐵路,運輸系統以土場為分界,分為山地線及平地線。土場至太平山,屬為山地線,通稱為「太平山森林鐵路」,由於地形的限制,採取鐵路與索道分段銜接的方式。 這段山地鐵路,目前在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內還保留一小段繼續行駛,做為休閒用途,供遊客搭乘。如今太平山林場已經不再伐木,鐵路系統如今也全都轉型作為觀光遊憩的區域。
羅東至土場的平地線,稱為「羅東森林鐵路」,簡稱「羅東林鐵」。大正13年(1924年)元月27日通車時, 行車時間為2小時50分,為方便沿線居民的交通需要,也兼營客運,全線共設十個車站-竹林、歪歪、大洲、 二萬五(萬富)、叭哩沙(三星)、天送埤、清水(清水湖)、牛鬥、濁水(樂水)、土場。後來鐵路由竹林站延伸至羅東站, 與宜蘭線鐵路銜接,以方便行旅往來。
當時興建這條鐵路時,缺乏現代工程設備,幾乎全靠人工闢建,自竹林站至土場站之間,僅短短36.8公里, 卻有純用檜木建造的隧道7座(總長約1.5公里)及橋樑17座(總長約6公里),可見工程的艱難。
羅東森林鐵路通車後,每次列車可運送2500公噸的木材下山,加快了太平山的森林開採的速度, 也使太平山躍為台灣三大林場之首。
在車站與貯木池之間,重鋪了一段羅東森林鐵路
草坪邊緣另有展示棚放置二輛同型的蒸汽機車老火車頭,並有羅東森林鐵路的歷史簡介。
蒸汽老火車頭,一拖著客運車廂一拖著巨粗木材,反映了當年這條鐵路的任務,既做為貨運也提供客運服務。
兩輛火車頭都是老式的蒸汽機車,簡稱「S.L.」(Steam Locomotive),每輛機車重12噸,具有三個動輪及水槽, 約是民國四、五十年(1951~1961)期間,由台灣機械公司所製造,當時仿造日本川崎株式會社的機型所改良的,所以有「土產的混血機車」之稱。
整修昔日的竹林車站,並於園內展示昔日的蒸汽火車、森林鐵路,以見證台灣林業發展的歷史。
一棵棵粗巨的檜木,從太平山被砍伐下來,運往羅東。歷經一個甲子的伐林歲月, 直到民國71年(1982),政府改變林業政策,才結束了太平山的伐林作業。
參觀完火車頭,步上環湖棧道。環湖一圈,約十餘分鐘。高架的木棧道,沿途設有觀景平台可欣賞湖景。
湖面上仍可見少數漂浮的木材,讓遊客感受昔日林場貯木池的風貌
卸木平台連入池也要用貯木樁區隔分類,而不是隨意放入池中就可以的。貯木池有利於木材存放原因有兩個: 第一、以商業價值而言,木頭經過長期日曬會導致表皮龜裂,表皮不完整就會影響賣價。 第二、以樹木特性而言,紅檜、扁柏具有豐富的油脂,可保護樹幹防止水分侵入導致腐爛;另外,紅檜、扁柏內含某種樹脂,必須藉由泡水稀釋出來,稀釋出來後木頭的保存期限可較久。
園區貯木池擔負了超過一甲子存放珍貴木材的重責大任,早期的貯木池畔聚集的是繁忙的運材工人以及木材商,一根根碩大的檜木與扁柏整齊排列在池面上,現今貯木池早已變成了美麗的水鳥樂園,在水面上常佇立著許多翩然到訪的水鳥,交織成了一幅寫意閒適的山水畫。
我對木頭放進池子裡有很大的疑問,不會爛掉嗎?後來才知道原來木頭砍下後必須要保持濕潤,否則會因乾燥而爆裂,同時池水還有防止蟲菌孳生的功用,切割濕潤的木材時也會減少很多損傷。
沿著鐵路軌道走到底,右側的草坪展示幾件用檜木雕刻的作品
這台是擔任運送木頭的運材卡車,如今已退休僅供瞻仰
宜蘭羅東林場是一個交通方便、與大自然接觸的美麗景點
羅東林場全名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原本是太平山林場的製材、貯木及辦公廳舍,隨著太平山林場停止作業,羅東林場也跟著荒廢。
林務局為了保存傳統林業文化,自民國93年起進行園區整修,將園區內舊有房舍轉型為展示場所,同時修復相關林業設備,於98年完成並正式對外開放供民眾免費參觀。
經過生態池接著走進林蔭小徑
環池步道已成民眾晨昏運動、池邊休憩、散心賞景,與野鳥、蟲、魚相遇的好處所。環繞水生植物池的木屑步道全長約430公尺,步道上方鋪設厚削木片,散發淡淡木頭香味。沿途設有水濱平台2座及涼亭1座,可供遊客駐足小憩,欣賞池中的水鳥嬉戲覓食。優質步道工程更獲得農委會「98年度優良農建工程」殊榮。
林蔭小徑末端可通羅東火車站出口處
繼續走再度接上環池步道
以前太平山上的木材砍伐後,在太平山腳下的土場車站裝運上火車,直接運過來羅東林場的太平車站卸下,高級木材進入貯木池,然後進行製材等工作。
所以參觀羅東林場可以看到竹林車站、貯木池、卸木平台、陸上貯木場、森林鐵道及蒸汽火車頭等林業設施。貯木池約略呈方形,環湖步道的一邊緊臨台鐵宜蘭線鐵軌,可以就近觀看火車疾駛而過的景象。
環池步道已成民眾晨昏運動、池邊休憩、散心賞景,與野鳥、蟲、魚相遇的好處所。環繞水生植物池的木屑步道全長約430公尺,步道上方鋪設厚削木片,散發淡淡木頭香味。沿途設有水濱平台2座及涼亭1座,可供遊客駐足小憩,欣賞池中的水鳥嬉戲覓食。優質步道工程更獲得農委會「98年度優良農建工程」殊榮。
而今走入羅東林場,蔭蔭鬱鬱的環境,舒適寧靜地讓人不自主的停下腳步,關於那段繁華的輝煌歷史,我們可能感受不到這裡曾是林業經濟重鎮。
昔日的林場已由林管處於民國93年規劃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力圖重新修整昔日風采,以重現太平山林業及羅東鎮發展的林業歷史。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佔地約20公頃,目前規劃有自然生態池(貯木池)、水生植物池、水生植物展示區(培育荷花、穗花棋盤腳、睡蓮等數十種水生植物)、運材蒸汽火車頭展示區、森林鐵路、臨水木棧道等設施,結合了休閒、教育、文化等多項功能,儼然已成為休閒生態的好去處。
每到傍晚時分,園區在夕陽下更顯得靜謐與優美,不時還有火車經過,彷彿是電影情節。
園區內坐落在自然生態池中的小小孤島更是一處自然生態館,常有20多種鳥類在此覓食及棲息。
太平山森林鐵路1924年全線通車,1926年開始兼營客貨運送業務,鐵路軌距較窄(762mm),是五分仔車,沿線共有十站,經七個隧道,十七座橋,全程有36.4公里。若要坐完全程會花上約2小時50分鐘。因為自1989年起就不再提供載客服務,所以許多人不知道太平山曾經有鐵路,也要有相當歲數的人才坐過太平山森林鐵路
原木客棧也就是貯木池
環繞生態池(早期)貯木池ㄧ周的環池步道全長約1400公尺,以進口紅肉柳桉木為材料,於工法及材料上皆尊重大自然且環保。
大片湖水則是碧波瀲灩,有鴨鴛悠游其間。近岸清澈水淺處, 可見魚群蹤跡,而水澤地,則一片翠綠水草。
環湖步道的最後一段,是用林場日式木造房宿改裝而成的,一整排的舊式房舍,讓人彷彿跌入記憶深處的舊時光裡,心海泛起陣陣漣漪。
雖然隨著歲月的流轉,舊的事物總會不可避免的逐漸消失,但透過政府及民間的努力,則可以保存住某些可以見證社會發展的歷史記憶,傳承給下一代。
整排成區的舊式建築, 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林務辦公室及員工宿舍。
環湖一圈回到竹林車站
竹林車站外頭設有露天咖啡座,也是整個園區人氣最旺的地方,在這裡大人、小孩都可以悠閒的休息、喝個咖啡!
買個冰淇淋享受一番
遊覽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喜歡這裡的一切,我在這裡找到了感動。
回到林區管理處
騎機車回飯店休息,傍晚再到羅東運動公園散步
~~~~~~~~~~~~~~~~~~~~~~~~~~~~~~~~~~~~~~~~~~~~~~~~~~~
連接相關文章
宜蘭的景點
【清水地熱煮溫泉蛋】
羅東的景點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礁溪的景點
頭城的景點
【北關海潮公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