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山位於新竹縣、苗栗縣交界處,橫跨苗栗縣南庄與新竹縣峨眉,是古時前人來往新竹苗栗的要道,包括獅山古道、六寮越嶺古道、藤坪步道、水濂洞步道等四大古道的遺跡,而沿途除了自然生態豐富外,「獅山古剎」更是長久以來名列台灣十二勝之一。
從日據時代初期,佛教僧侶就利用獅頭山現成的天然岩壁洞穴興建寺廟,最早的獅巖洞(元光寺),建於明治28年(1895年),其後,勸化堂、梵音寺、輔天宮、開善寺陸續興建,寺廟的建築風格,既維持中國寺廟的傳統,也受當時流行的西洋建築風潮影響,使得獅頭山的寺廟建築呈現中西合壁的多元面貌。
今天要走訪的是苗栗南庄獅山古道,獅山古道,目前隸屬於『參山國家風景區』,獅頭山因為山的外型很像獅頭故命名。台灣以獅頭山命名的有多處,例如金山獅頭山還有新店小獅山及獅頭山,走過那麼多的獅頭山,不一樣的就是苗栗獅頭山是台灣有名的佛教聖地,走在獅山步道裡面可以看到很多佛教的寺廟,古道也保存得很好
從舊登山口起登才能有機會一賭這獅頭石,獅頭石看起來像獅子嗎?聽說由步道下方往上看會比較像喔!
獅山古道有名的獅山大石壁,只要從勸化堂起登即可輕鬆來到
「獅山古剎」又分為前山與後山,共有11座,前山的有勸化堂、輔天宮、開善寺、舍利洞、饒益院等五座,而羅列後山的有元光寺、海會庵、靈霞洞、金剛寺、萬佛庵、梵音寺等六座。其中萬佛庵主祀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北台灣知名的佛教聖地。前山五座目前由財團法人獅山勸化堂總其成,統合推動寺務,而後山六座則不相隸屬各自發展~~~
前山以『勸化堂』,後山以『元光寺』並稱獅頭山開山祖廟,為以佛、道、儒三教教義化導眾生,淨化心靈之寺廟,建築依山而建,氣勢十分軒昂。
前山(一),以勸化堂開始前山的走訪,勸化堂建於清光緒27年(1901 年),主祀玉皇大帝,又稱為『天堂』,前方兩根龍柱聽說雕刻的十分傳神,如生龍盤踞,相當少見。
前山(二),輔天宮與勸化堂上下相連,而輔天宮又與下側的獅山大樓相連結。輔天宮建於大正4年(1915年),為三合院式傳統中國寺廟建築。獅頭山的寺廟都依山壁岩洞而建,輔天宮是唯一的例外,建於山腰平台上。輔天宮已高齡九十二,它是供奉地藏王菩藏和閻羅王,又稱為『地府』。
前山(三)建於昭和2年(1927年)的開善寺,中西合壁式建築,全殿有12根羅馬式的圓柱,供奉西方三聖(所以又稱為『西方』),殿內的三聖佛,是當年總督府特准砍伐千年巨樟雕刻而成,漆以金身,法像莊嚴。聽說當時日本總督府核准用山上的百年樟木刻成,現在已經不可能這樣做了,應可算是國寶了吧!!
開善寺主祀阿彌陀佛,左側祀觀世音菩薩,右側祀大勢至菩薩,廟前有山下掉下的飛來石,重達八噸卻剛好落在前方廣場中央,令獅頭山的傳奇再添一段小插曲。
前山(四)舍利洞為三川殿式建築,單進三開間,格局與外貌屬於一般寺廟型式,雖屬鋼筋水泥建築,但雀替、獅座、斗拱等飾件,雕工精細,看起來與木雕無異,彩繪華麗。由舍利洞眺望勸化堂和輔天宮,雖然廟宇多已翻新,但在山勢起伏下,仍能感受到百年古剎的氣息。
至於前山(五)饒益院位於勸化堂第三停車場下方,改日再造訪
望月亭是前山與後山的分界點,是苗栗與新竹縣的界址,立有一塊界石。望月亭即是日據時代的「高仰亭」。民國50年(1961年)改建,由黃杰將軍題字,並命名為望月亭。
後山(一)元光寺又稱獅岩洞,為獅頭山歷史最悠久的佛寺,氣氛莊嚴殿內擺設簡樸,環境清幽,殿中主祀三寶佛,十八羅漢隨侍在側。在清朝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桃園商人邱普捷晚年看淡名利,便在現在的獅岩洞設寺禮佛。
後山(二)海會庵,建於日本昭和4年間〈西元1928年〉,祀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釋迦牟尼佛。庵前數棵桂花樹,樹大且枝葉茂密,陣陣桂花香隨風飄散,彷彿身歷仙境,
寺庵三面環山,前有峽谷,遠眺或夜望新竹市,香山竹南沿海,燈漁閃爍,令人消塵脫俗。
後山(四)萬佛庵早在民國前即有居士於此修行,名為「滌心堂」,但確切創建年代已不可考。之後於民國十六年(日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整建,到了民國二十二年改稱為萬佛庵,現今廟貌乃是民國七十一年拆除重建完成的。進入萬佛庵後會看到很多很可愛的小沙彌群像,無論是迎客的小沙彌們,或是挑水、掃地的小沙彌,個個都令人倍感親切。走完整條獅山古道沒經過金剛寺與梵音寺,因為梵音寺在水簾洞,而金剛寺也是沒看到,有點可惜~~~
獅頭山登山入口有兩個,一個是位於南庄獅山村的獅頭,一個是從新竹社寮坑橋的獅尾,而獅頭又有二個登山口,新的登山口在勸化堂停車場開始起登,另一個是舊登山口,以前都走新登山口,今天特地來走走舊登山口
舊登山口路旁有幾戶人家,都已人去樓空,顯得冷清,只剩下一處停車場,但是車子不多,站牌寫著獅頭山古道口
自行開車:走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接124縣道,再接台三線,往三灣,然後再接124縣道,約在23K附近,左轉竹41,遇叉路,再左轉至獅頭停車場。若直行竹41,則可抵達獅尾的獅山旅遊服務中心。
搭乘大眾運輸:從新竹、竹南、頭份搭往南庄的苗栗客運,在獅頭山古道口或勸化堂下車。
這裡的公車不多,大約1小時一班車
獅山古道前山的舊登山口在「頭南公路」(124縣道頭份至南庄)22K處,登山口有一典雅的山門,上頭橫鐫「獅頭山」金色大字。這座山門建於昭和15年,是為了慶祝日本皇族2600週年而興建的。同年,獅頭山的前山開始鋪設石板路,直到翌年才完工。
這是以前主要的登山口,但往勸化堂的公路開好後,這裡就乏人問津了,來獅頭山不走此處真的是太可惜了。走在這石階道上很有參道的感覺。這條步道又稱做石磴禪道
禪道途中的常夜燈也是歷經滄桑,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常夜燈背後刻著張徐氏蝦妹,這應該就是當初由張女士奉獻的
獨自行走在這幽雅的山徑,在一旁古色古香的涼亭休息,心情真是好極了
前方就是清境橋了,也算是古橋了,一旁有大正九年的字樣
想當初當時的香客上來禮佛時,經過此橋一定都是心靈清境如水,懷著一顆虔誠的心
經過獅山梅園,往右到勸化堂第一停車場,往左到第三停車場饒益院
若直走往上可到勸化堂
階梯直上有ㄧ座涼亭,在此休息欣賞山下風光
涼亭旁往勸化堂入口,有迷宮式山洞
來到獅山大樓,這裡有提供素食餐,在這裡視野很好,可俯瞰山下停車場
從這裡開始走訪前山及後山寺廟,若時間不足,可在此休息之後返回舊登山口
從獅山大樓而上抵紫陽門,紫陽門是勸化堂的山門,已有80多年歷史精緻樸雅石雕, 散發出歲月之滄桑。紫陽門是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建於大正5年(1916年),為穿堂重檐歇山式建築,木構屋頂與磚造壁牆結合,古樸典雅,門側的壁堵雕飾也古色古香。
獅頭山的七大門是古山門、北天門、南天門、紫陽門、道德門、清虛門、淨土門。紫陽門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造型山門,是獅頭山的招牌
獅頭山為苗栗的朝聖之山,佛、道教寺廟林立在山中,部分依靠天然岩洞建造而成,廟貌各具特色,步道穿梭其間,以『勸化堂』為獅頭山上最富、廟貌最大的一間寺廟。
建造於光緒二十七年,如今已有百年歷史的勸化堂,在獅頭山代表三大聖剎中的『天堂』,主要祀奉觀世音菩薩、孔子、關公等,勸化堂: 苗栗縣南庄鄉獅山村17鄰242號
續前行,抵達道德門,門旁有一九丁榕老樹。
道德門,有左右叉路,右線是古道正路,爬往獅山大石壁。左叉路則通往舍利洞、開善寺、凌雲洞及觀日亭,然後繞至獅山大石壁與右線相會。
登山步道口有ㄧ攤位賣茶葉但已有好幾十年歷史
考慮之後,決定走左邊叉路往觀日亭方向
首先經過舍利洞,「舍利洞」原本祇是個乏人整修,無人居守其中,破壞不堪的山洞,經過整建而成現今模樣。舍利洞座落於勸化堂與開善寺之間,創建於大正十二年 (民國十二,923),正殿主祀西王金母、配祀瓊花金母、地母娘娘、九天玄女等神祇,左殿祀奉釋迦牟尼,右殿祀奉觀世音菩薩。
開善寺為勸化堂建堂規制中的三大聖剎之一,創建於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1927)於民國二十年落成,開善寺殿宇宏偉,奠基之處為獅頭山前山最大岩洞,正殿屋頂有三分之二深入岩洞之中,大殿半置洞中半露淍外,全殿有十二根羅馬塔斯干式圓柱,柱頭飾以果蔬,氣勢開朗雄渾;寺古山靜,深得山川鐘靈之氣及天然之美。
走上階梯回望開善寺
沿途經過觀音洞及凌雲洞
凌雲洞位處偏僻,乏人問津
香爐裡僅有ㄧ根大大的香柱
走在往觀日亭的步道是一條很原始的步道
從觀日亭看出去風景不錯,可遠望三灣,聽說中港溪水道有三個彎曲,彎曲部份便會形成村落,三灣鄉居第三,所以得此名,真是有趣的由來。
從觀日亭抵達獅山大石壁。獅山大石壁為垂直的巨大岩壁,石板路貼緊岩壁下方而行。這樣的巨岩石壁景觀,是獅頭山的地質特色。
獅頭山的寺廟就是以這種天然巨岩壁為屏障構築而成。獅山大石壁的位置陡峭而且腹地狹小,所以得以保留原貌,僅岩壁上有佛語刻字而已。
從獅山大石壁爬向望月亭的途中,林間開闊處,可遠眺中港溪流域及南庄一帶的景色。
沿著大石壁向上爬,約7、8分鐘,抵達望月亭。望月亭即是日據時代的「高仰亭」。民國50年(1961年)改建,由黃杰將軍題字,並命名為望月亭。
望月亭,是苗栗與新竹縣的界址,立有一塊界石。
前山只到望月亭止,從望月亭續前可繼續走訪後山寺廟
整條獅山古道從獅頭勸化堂開始到獅尾遊客中心
獅山古道從獅頭至獅尾約3.5公里,約2小時路程,地形平緩,步道為柏油道路
一般遊客大都只走到望月亭後就返回勸化堂停車場,若時間還有體力都許可的話,建議續前走訪後山到遊客中心,再搭公車回勸化堂
過望月亭,附近有獅巖洞(元光寺),山門前的有古樸的石柱及題字,但寺廟主體建築已改建,已看不出這座獅頭山最古老寺廟的舊風采。
元光寺又稱獅岩洞,建於1895年為獅頭山歷史最悠久的佛寺,氣氛莊嚴殿內擺設簡樸,環境清幽,殿中主祀三寶佛,十八羅漢隨侍在側。
在清朝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桃園商人邱普捷晚年看淡名利,便在現在的獅岩洞設寺禮佛。左邊是元光寺,右邊是獅巖洞,因為獅巖洞是舊名,而元光寺是目前取的新名
後來沿山建有大小寺庵大餘座,成為寶島的佛門聖地,如藏有日刻大藏經的開善寺,以及海會庵、靈霞洞、金剛寺、萬佛庵等。
獅頭山自前後山登山口到水簾洞之間,林木扶疏,寺院林立,在這清靜莊嚴的佛教聖地,聽暮鼓晨鐘,望山嵐清流,彷彿置身塵世之外,益添靈山的幽雅氣韻。
覺然塔(一座三層樓建築物)
進入萬佛庵後會看到很多很可愛的小沙彌群像
無論是迎客的小沙彌們,或是挑水、掃地的小沙彌,個個都令人倍感親切。
萬佛庵是最後一座寺廟,距離遊客中心很近,不想返回到停車場
決定走到遊客中心搭公車
回到勸化堂停車場
偌大停車場只有一家賣吃的,有炒板條還有中藥豬血湯
往第三停車場
經過獅山梅園,往左回到舊登山口,結束今天的獅頭山訪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