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706_123326.jpg

久聞台2線濱海公路98k~114k路段連結舊草嶺隧道形成「東北角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今天終於成行,真是不虛此行,因為騎走在這條濱海公路上,處處是美景,從石城一路騎來,龜山島一路緊跟在後,這種自由自在欣賞美景的感覺是開車族無法享受得到的~~~

20140706_110010.jpg

於97年8月新開通的「舊草嶺隧道」自行車路線,這隧道就是台灣民謠中〈丟丟銅仔〉歌曲裡提到的火車山洞,興建於日治大正十年,歷時三年完工,隧道總長二千一百六十七公尺,是當時台灣最長的隧道,工程艱鉅浩大且對北宜交通開發史佔有重要地位。

20090911_02a.jpg 20090911_02b.jpg

隧道南、北兩端出口均以磚牆築砌成圓拱狀,洞口高五公尺,上方以石塊壓頂,形式雄偉,福隆端立有「制天險」,石城端立有「白雲飛處」兩道門額,雖歷經歲月風霜,燻黑石額仍然看得出當年蒼勁筆跡,甚具歷史意義,是宜蘭縣與台北縣共同指定的「縣定古蹟」。  

20140706_121503.jpg

處處可遠眺太平洋及龜山島景色,甚至可拍出手抓著龜山島的畫面

20140706_081156.jpg

早上搭乘8點25分區間車從台北車站出發到福隆車站~~享受搭火車去旅行的樂趣

20140706_151420.jpg

走出車站,人超多的

20140706_151229.jpg

一整排自行車出租店任你選擇,公訂價一台100元

20140706_102653.jpg

選定自行車後,先到遊客中心休息一下,準備一份導覽圖隨身帶著

20140706_104755.jpg

設定好哪種行程?輕鬆行就是從福隆車站出發走舊草嶺隧道後返回,來回約10公里,或者

來一趟舊草嶺環狀自行車道騎乘之旅,欣賞東北角山光水色,約20公里

201195356_o.jpg

騎乘舊草嶺環狀線自行車道,可由福隆車站出發,經舊草嶺隧道,由石城連接東北角濱海自行車專用道,往北暢遊萊萊海蝕平臺、四角窟觀景區、三貂角、卯澳漁村後回到福隆地區,全程約20公里。

20140706_133224.jpg

位於卯澳漁村的福連國小是不能錯過的,不用擔心會錯過,因為自行車道做得非常完整,只要沿著路線走一定不會錯過的

1336992254-1599173278_n.jpg

從車站左邊出發開始今天的行程,今天天氣非常炎熱,備足開水,防曬做好

20140706_105115.jpg

來到隧道北口前,先來看看園區的裝置藝術造景吧!有平交道還有鐵道造景

20140706_105134.jpg

鐵道及火車頭也是一個拍照的好地方

20140706_104925.jpg

園區裡有很多以廢棄鐵道文物設計的裝置藝術

4054689809_80464f784c_o.jpg

報廢的柴電機車配件能做什麼?鐵路局員工利用公餘發揮創意,將報廢的柴電機車配件焊接成機器人,成為園區裡最受歡迎的藝術作品。 

20090911_14.jpg

草嶺隧道是當時台灣最長的隧道工程,費時三年,才順利完工通車。施工期間,擔任草嶺隧道工程現場總監的吉次茂七郎不幸因積勞成疾而病逝。草嶺隧道完工時,日本人在隧道北口附近立碑紀念這位殉職的工程師。石碑旁闢建小廣場,並增設一座木造涼亭。

 20140706_105420.jpg

地面有模擬軌道的線條圖案

20140706_105749.jpg

來到舊草嶺隧道福隆端北口,以紅磚砌成圓拱狀,洞口高5公尺,北口上方有當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長新元鹿之助題字「制天險」,表示地形之險惡

20140706_110847.jpg

舊草嶺隧道以鐵道博物館概念設計,隧道內的車道地面仿造鐵路軌道形式,勾劃出鐵路意象,照明燈使用具有復古味道的油燈燈罩。隧道裡面通風良好,而且出奇的涼爽,騎在裡面非常舒服

20140706_110606.jpg

騎著單車穿越舊草嶺隧道,騎在涼涼的鐵支路隧道內,耳邊不時傳來火車行駛音效和宜蘭民謠《丟丟銅仔》,「火車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丟,唉唷磅空內。磅空的水伊都,丟丟銅仔伊都,阿末伊都,丟仔伊都滴落來..」,不自覺的自己邊騎邊跟著哼唱起來感覺復古又有趣。

DSCN4338.jpg

全長2,167公尺的「舊草嶺隧道」,昔日從福隆通往石城,早期宜蘭往返台北交通因地形險峻,令往來行旅苦不堪言。日據時代進行鐵路舖設,興建工程中以穿越草嶺山脈之草嶺隧道最為艱困危險,隧道於民國13年(西元1924年)2月貫通。後因單線通車不敷使用,於民國75年(西元1986年)另建新草嶺隧道

DSCN4337.jpg

東北角暨宜蘭風管處歷經多年的努力,將舊草嶺隧道規劃為結合歷史、文化、觀光的「鐵馬隧道」,拆除磚塊,並在98年8月10日正式開放,讓遊客體驗它的原始風貌 

269340576.jpg 

隧道南口由台灣總督府總務長官賀來佐賀太郎題字,題『白雲飛處』,有一說是「國雲飛處」彰顯當時日本當時國力雄厚。另一說為「白雲飛處」,意喻異鄉遊子思鄉之情

DSCN4348.jpg

騎出隧道南口, 周邊腹地規劃休憩平台可稍坐休息

DSCN4354.jpg

DSCN4342.jpg

前可遠眺太平洋及龜山島景色,後可觀賞蒼翠山景及新草嶺隧道之鐵道風情

20140706_115529.jpg

用火車輪子做成特殊景觀 

20140706_112314.jpg

新草嶺隧道南口附近的觀景台,原為守衛隧道的崗哨亭。

DSCN4343.jpg

登上觀景台,看著一整排自行車好不熱鬧

DSCN4345.jpg

右邊是舊草嶺隧道南口,左為新草嶺隧道

DSCN4344.jpg

DSCN4350.jpg

轟隆隆火車來了,站在觀景台看著一列列火車經過

DSCN4351.jpg

北宜線火車真多,不到幾分鐘就有一班列車經過

20140706_115100.jpg

走下觀景台,剛巧普悠瑪也來了

20140706_113422.jpg

藍天白雲下,鐵道旁一朵朵紅花開得燦爛

DSCN4340.jpg

來到這裡,不急著趕路,好好欣賞美麗的龜山島及太平洋風情

DSCN4341.jpg

東北海岸難得這麼好的天氣,看著多變雲彩

20140706_112252.jpg

20140706_112304.jpg

20140706_115640.jpg 

20140706_115116.jpg

 20140706_121311.jpg

 20140706_121303.jpg

 20140706_115535.jpg

在南口隧道休息很長一段時間,一時找不到自行車道

20140706_112234.jpg

繼續往前走是會到石城漁港,走看看結果發現錯了,還是又騎回來

20140706_112011.jpg

回到平台吃根冰棒討論一下是否該直接回福隆車站,放棄環狀之旅,突然發現這個往回的指標

15179416db287e.jpg

突然眼睛一亮看到隧道口旁的上坡道寫著往石城景觀區,從南口隧道右邊上坡繼續下一階段的環狀之旅

20140706_122255.jpg

往北連結萊萊海蝕平臺、三貂角、卯澳漁村、四角窟觀景區、最後會再回到福隆

20140706_123014.jpg 

由石城出發,腳踏車道沿著濱海ㄧ路展延

20140706_122331.jpg

第一站來到石城景觀區

20140706_122149.jpg

俯瞰而下一片比鄰而立的矮平房 

20140706_124856.jpg

台2線總是有大卡車呼嘯而來呼嘯而去,幸好有自行車道,不然騎單車真怕會被捲進去

20140706_124902.jpg

ㄧ路上車道寬敞順暢,且沿路標示明確~整理得相當不錯 

20140706_125251.jpg

萊萊海蝕平台附近有各式各樣的海蝕平台

20140706_123729.jpg

20140706_122642.jpg  

萊萊海岸為東北角海岸海蝕平台最為發達的地區,東有太平洋黑潮經過,孕育繁盛的魚類生態,為東北角最優良的浮游磯釣場。

20140706_122637.jpg

體驗「萊萊海蝕平臺」如「魔鬼洗衣板」的地質景觀

20140706_122646.jpg

這一片海蝕平台上有如峭壁拔起的火山岩脈、海蝕溝和洗衣板的幾何線形圖形等,被稱為魔鬼的洗衣板

20140706_122650.jpg 

路有時候上坡有時候下坡,記得要調整呼吸以及防曬

20140706_123725.jpg

一樣的藍天白雲,卻有不一樣的海岸風情

20140706_123734.jpg

大多數遊客都只騎到隧道南口,濱海公路卻是寥寥無幾

20140706_125020.jpg

遊客很少,只有青山綠水相伴 

20140706_130146.jpg

到「四角窟」觀看波瀾壯闊海天ㄧ色美景

20140706_130159.jpg

這邊是四角窟觀景台,很有希臘風

20140706_130203.jpg

20140706_130539.jpg

20140706_130230.jpg

到達四角窟觀景平台後,回望鬼斧神工的海蝕地形,不禁令人讚嘆大自然力量造物的奇妙。

20140706_130246.jpg

201196493_o.jpg

回到台2線又騎沒多久,又有指示往下,切入了馬崗小漁村。

201196539_o.jpg

如果不是騎單車,我想很少人會來拜訪這人煙稀少的小漁村

DSCN4357.jpg

DSCN4356.jpg

201196517_o.jpg

離開馬崗漁村ㄧ小段上坡道回到濱海公路 

DSCN4355.jpg

不久見到純白色的高塔,頂上圓滾滾雷達台,與後方這座位於臺灣極東的三貂角燈塔,可由馬崗附近的岔路循指標而上三貂角燈塔,藍天與白塔互相輝映

20140706_130235.jpg

繼續往卯澳前進

20140706_132538.jpg

自行車道指標很明顯,帶你往下坡ㄧ探體驗卯澳社區以「石頭屋」著稱的漁村風情

FuLainSketch.jpg

卯澳社區位於三貂角的西側,背山臨海,卯澳灣自然天成,是東北角海岸風景區內唯一保存完整傳統風貌的小漁村。卯澳地名的由來,據說是從高處俯視灣澳,形似「卯」字,故而得名。

DSCN4358.jpg

百餘年來居民大都靠養殖九孔或捕魚維生,民風純樸。

20140706_132810.jpg

卯澳現在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石砌老屋,石頭厝是就地取材,石材是來自海岸的砂巖,屋架取自後山的竹材,屋頂在過去多以野生茅草鋪成。

20140706_132818.jpg

石頭厝應該是過去富有人家所擁有。這是卯澳最具代表性「吳家樓仔厝」。

20140706_132823.jpg

建築石頭厝是東北角漁村的代表性建築,在卯澳隨意走動,仍可看到不少用石頭砌成的屋厝。

20140706_132855.jpg

早年在濱海公路未通車前,卯澳可是個很有名的地方,還有「小基隆」之稱。因為卯澳的漁獲量不錯,許多外地來的人,都會聚集在此。如今,台灣的經濟起飛了,濱海公路也通車了,卯澳的繁華卻沒落了。

20140706_133110.jpg

接著跟著指標來到福連國小~~~海角樂園浮潛聖地

20140706_133125.jpg

這是福連國小後門~~貢寮區福連街1號

20140706_133204.jpg

 福連國小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傳承教育孩子,訓練他們海上浮潛、海釣等技術,啟發他們對於漁業文化的關心,不管是奠定孩子未來海上謀生的技能,或是教他們另一種運動,已經變成是這所小學本位課程的發展重點與特色。

20140706_133259.jpg

一道長長的彩繪階梯隔開了運動場與太平洋

20140706_133324.jpg

彩繪階梯後方就是彩虹階梯

20140706_134759.jpg

【福連國小】位於卯澳灣,是全台灣位置最東、海拔最低的一所學校。

20140706_134809.jpg

運動場看台下就是美麗的卯澳灣,前面迎海、後面環山。每天清晨,站在學校的著名地標「彩虹階梯」上,可以欣賞到台灣的第一道旭日。

DSCN4363.jpg

「彩虹階梯」原來是校地與太平洋之間的一堵圍牆,因為浮潛體驗活動,為方便進出,校方把中間段打通,變成從學校操場通往太平洋的階梯,漆成七色彩虹,異常醒目,已經成為從宜蘭進入台北縣的地標。

20140706_134816.jpg

階梯前方的海岸邊有座天然用大石頭隔離自成的浮潛訓練場,當然,整個卯澳灣都可以做為浮潛訓練場。

DSCN4359.jpg

風景秀麗,水清見底的卯澳灣,更被潛水界人士讚譽為臺灣浮潛天堂               

DSCN4360.jpg

DSCN4361.jpg

DSCN4362.jpg

福連國小、卯澳社區、三貂角燈塔這三個地方隸屬位於台灣東北角臺北縣貢寮鄉福連村的三貂角,是台灣本島的最東岸

20140706_133337.jpg

所以也是每天太陽光最先照到的地方,當然也都成為著名的看日出的地點。

20140706_135856.jpg

這是一條行經東北角美麗山海間的綠色自行車長廊!有了環狀線,民眾騎自行車更安全

DSCN4364.jpg

這是最後一站~~東興宮

DSCN4370.jpg

DSCN4366.jpg

終於完成舊草嶺隧道環狀之旅

20140706_143237.jpg

DSCN4367.jpg

東興宮旁為福隆海水浴場,雙溪河在此入海,形成內河、外海的雙重景觀

DSCN4368.jpg

適合從事風帆、獨木舟、拖曳傘、游泳、戲水、衝浪等水域活動

20140706_151208.jpg

20公里路程環狀路線大約3至4小時,回到福隆車站,準備享用福隆便當

20140706_145057.jpg20140706_145107.jpg

鄉野便當店沒有冷氣,邊吃邊流汗 

20140706_151158.jpg

吃飽一走出來,看到對面這家正福隆便當有冷氣,剛才肚子太餓了,沒有仔細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茵茵weity 的頭像
    茵茵weity

    茵茵weity的部落格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