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據點是突出於鐵板沙灘與北海坑道之間一座岬角,與莒光島、33、46據點控鎖著鐵板與梅石澳,形成嚴密封鎖網
不同於其它的軍事據點,大漢從下到上有三層坑道,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二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四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存室等空間
坑道長約 430 公尺,寬約 1.2~2公尺,高約 2 公尺。遊客走在狹長蜿蜒的岩洞裡,不畏艱難的歷史歲月是具體而微呈現。已閒置的大大小小機槍砲射口宛如相機的觀景窗,是通過幽暗後的另外一番新天地。每ㄧ處槍口、砲口均面向海洋,充滿肅殺氣息,體現了國軍當年「緊扼海疆、大漢天威」之勢。
從大漢據點往左邊可望見北海坑道的坑道口
南竿遊客中心旁有大漢據點及北海坑道
參觀中心裡的景點介紹,對馬祖有更深的認識,從北竿到南竿只要15分鐘,而到東引要花2小時的船程
馬祖到台灣搭台馬輪則要8小時
遊客中心旁也設有營區,其實馬祖到處都是營區
離開遊客中心往海邊走
走往大漢據點,往左則是北海坑道
望見北海坑道口
走進狹長蜿蜒的坑道,不畏艱難的歷史歲月具體微微呈現
從這模型很清楚了解大漢據點守衛的重要性
坑道共分三層,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二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四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存室等空間
『大漢據點』為坑道式砲兵連隊。於民國65年3月29 日完工。早期馬祖南竿有駐守兩個砲兵營和一個獨立大砲連,而各分佈於南竿島東區、中區、西區三個區域。當時防區砲兵所負責的火砲,最大則是金馬地區最大的240砲,最小則是90高砲。『大漢據點』則負責的就是最小的火砲90高砲,連隊中共有四門90高砲,加上一個機槍堡。
戰地政務終止後,軍方棄守,將坑道撥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經整理後,將廢棄的九○高砲裝設於坑道內,增加觀光賣點。
炮口均面向海洋,不ㄧ定是對岸,因為在馬祖四周圍海岸隨時都會有對岸敵人
體驗一下操作大砲,重拾當年當兵的回憶
抬頭往上看這一粒粒凸出物是什麼?
這一粒粒是用水泥拋黏在天花板上,這是消音設施,可用來消除大砲所產生的大音量
站在砲台上可看見其他的砲口座
大漢據點的位置,除隱密外,更可監控南竿往來莒光間的水道,並可遠眺對岸,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由於撤軍,民國 92 年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整修,於民國 95 年底整修完成,次年 2 月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連結北海坑道的新景點。
參觀坑道內的中山室
牆上貼著這讓人覺得戰爭心酸的照片
大丈夫效命沙場小女子獻身報國
當年831這特約茶室的女主角,現在不知身在何處?
沿著這彈頭步道往北海坑道
走過這仿津港步道~~~北海坑道就在眼前
~~~~~~~
連接相關文章【馬祖卡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