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子山,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名列台灣小百岳,是宜蘭名山之一。鵲子山有很多不同的稱呼,日治時代的《台灣地圖》,將它標示為「鴻仔山」,由於山形似日本富士山,又有「礁溪富士山」之稱,鵲子山更早以前的清朝時代,《噶瑪蘭廳志》稱其為「鳳頭山」,而這座山最早的名稱是「擴仔山」,山頂可眺望蘭陽平原、太平洋,視野極佳,攀登的過程可以享受漸層次的登高望遠,並穿梭於綠油油的芒草中,尤其當微風徐徐、白雲飄飄,行於小山頭,享受這自然美景,多麼令人陶醉啊!
今天除了要登鵲子山,還要連走跑馬古道到礁溪五峰旗瀑布區
鵲子山,海拔679公尺,有南北兩個登山口,北登山口在圓通寺,南登山口在山之西南側的保線路林道,山友多選擇從圓通寺登鵲子山,因為這裡的交通較便利。從北宜公路里程約59K轉入產業道路,循指標進入,前行不到一公里,即可抵達圓通寺的停車場,但是我們今天卻是將車子停在上新花園,再走一段到圓通寺前面的水泥橋登山口
鵲子山屬於雪山山脈外圍的獨立山頭,不論從北宜公路下九彎十八拐,或從國道五號出雪隧近入宜蘭時,就會看到它突出於山嶺間的三角的山形,遠望有點像日本的富士山,所以被稱為礁溪富士。
將鏡頭拉近可看到像富士山的山峰,這就是今天要登的鵲子山-小百岳
從北宜公路里程約59K轉入產業道路
上新花園停車場,上新花園目前已歇業
這裡也是跑馬古道的起點之ㄧ
在這裡分為兩組,休閒組與登山組
休閒組從這裡開始走跑馬古道,登山組走到水泥橋登山口往鵲子山攻頂後原路回到這裡再走跑馬古道
登山組在此整隊報數準備出發
人多走起來比較有伴,雖然路不好走,關關難過還是關關過
來到水泥橋
回望水泥橋旁的小溪
水泥橋前有杉林
過小橋的前方右側山徑就是登山口,有綁登山條
民宅旁路口樹枝掛著許多登山條,即是鵲子山的登山口。
行前來張合照
進入山徑後,路跡還算明顯,一開始是進入松樹林,路旁雜草叢生,登山客似乎不多,小徑穿行於樹林,緩緩上行。
上稜之後,景觀變為視野開闊的草坡,看到這個招牌往右走
這裡可往前或往右上,選擇往右上會經過鵲子山的東北峰
鵲子山的東北峰海拔約450公尺,此一水泥條立於大正十一年十二月。
這裡是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的造林地,種有台灣肖楠、青剛櫟、烏心石等樹木,以進行水土保持及森林復育
鵲子山東北峰的視野很棒,可惜今天大太陽,頂著大太陽在芒草叢中前進
登鵲子山,這裡才是辛苦的開始,因為必須穿過高大的芒草叢中,建議一定要穿長袖與帽子,因為芒草會割傷手臂或臉。
爬的越高,看的越遠,眼前的美景,讓我忘卻登山的辛苦
離開鵲子山東北峰,續往前行,在芒草中前進,路跡已被芒草淹沒。
登山道幾乎都在草叢中尋路前進,偶遇幾棵松樹
走在這段稜坡上,視野不受遮蔽,隨著海拔愈高,展望更為遼闊,附近宜蘭的海岸線及龜山島一覽無遺。
通過芒草區後是一段泥濘的山路,非常難走,還好大家都有帶登山杖
經過層層考驗,終於登上鵲子山山頂,回首來時路,很難走的
鵲子山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又名鴻子山、鵠子山、礁溪富士山,海拔 679 公尺,山頂有顆編號 839 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名列台灣小百岳之一。
山頂有小空地,埋有一顆八三九號三等三角點。山頂四周被芒草包圍,抬頭有展望,勉強還可眺覽宜蘭海岸及龜山島,但風景畫面被一根根長長的芒草所切割,美觀反不如途中稜線草坡的眺覽。
回程在林中,就地取位吃午餐
又回到芒草區,面對強勁海風的山坡
雖然芒草夾道,路徑相當清楚,走這段路最好還是要戴著手套,以免芒草割人。
這芒草幾乎快跟我一樣高
終於穿出芒草叢,有種仿如隔世感覺,因為下山比上山難走
回到上新花園停車場,往右邊走跑馬古道
「跑馬古道」是北宜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這條古道為何稱做「跑馬古道」呢?這由早期先民常利用跑馬古道來搬運木材,在路上置圓木枕,以木馬搬運木材,所以有「木馬路」之稱。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官兵經常騎馬巡邏於這條道路,居民稱之為「陸軍路」或「跑馬路」。北宜公路完成後,這條道路便逐漸沒落而荒廢,後來礁溪鄉公所重新整理這條古道,於是命名為「跑馬古道」。
在石碇、坪林山區,應該還有不少各自成段的淡蘭古道未被公路所取代,舊路依然存在,只是隱沒於山林,被人所遺忘而已。只要有心追尋,古道終有一天會重見天日。
宜蘭跑馬古道是最富綠意的健行古道,跑馬古道為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位於台北縣烏來鄉與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的界線上;「跑馬古道」從北宜公路最高點的石牌往下走,經上新花園,抵達礁溪五峰路,全長約6.7公里。約分為三段:
(一)石牌至上新花園,約2公里,大部份是產業道路。
(二)上新花園至古道南口,約3.1公里。
(三)古道南口至五峰路,為產業道路,約1.6公里。
菁華路段為第二段的3.1公里,因此,大部份的遊客都選擇走這一段古道。
跑馬古道以碎石子路為主,路寬闊好走,有林蔭遮陽,走來不覺辛苦
進入了竹林裡。竹蔭林道,清涼消暑
往前走,路旁還有不少野薑花。跑馬古道的導覽地圖有註明,這竹林左側有一日據時期駐在所遺址,我沿途卻無所見
接著就來到了猴洞坑溪。
有一石橋越溪。
橋旁上游處有清澈淺潭
溪岸有一巨石,刻著「跑馬古道」四字,此石稱為「跑馬勒石」。立石的時間為丙子年,推算應為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
山壑卻傳來淙淙溪水聲。這條溪為猴洞坑溪
走跑馬古道,可以由上往下走,先甘後苦;或由下往上走,先苦後甘。我們是從上新花園往下走到礁溪,不走回頭路
視野開闊,而林蔭少,來到一處觀景台,正遙遙面對著龜山島
從此處可以眺望蘭陽平原
解說牌寫著「風水傳奇,龜蛇守海口」,龜山島被民間視為是龜神的化身,與蛇神共同守護著蘭陽平原這片好山好水。
又有民間神話版本則擬人化地說蘭陽平原是海龍王的女兒蘭陽公主,龜山島則是海龍王的愛將。兩人相戀,海龍王得知後大怒,將龜將軍變成龜山島,將蘭陽公主化成為蘭陽平原,從此兩人分隔兩地,只能遙遙相望,苦苦相思,而龜將軍情深義重,從此無怨無悔的守護蘭陽平原。雖是神話故事,倒也增添了一分感人的浪漫情愫。
從這裡可望見北宜高速公路宛如一條長蛇,不見頭尾,蛇形前進,穿越蘭陽綠色大地,游向蘇澳而去。
快到南入口
往五峰旗方向
路旁有昔日的木馬及木馬道的實物展示
走在古道上沿途風光明媚,有小橋流水、還有豐富的林相,尤其在夏季時漫步於此特別涼爽怡人,
也能登高望遠,沿途可眺望蘭陽平原礁溪、頭城一帶的平原美景與屬於異鄉遊子們心靈的故鄉
右邊是礁溪著名的溫泉區飯店
這裡有民眾搭建的「玉龍居」涼亭,作為登山休息站
從上新花園走至古道南口,3.1公里的路,連休息,花了六十分鐘。
跑馬古道全長五公里,是礁溪通往北宜公路石牌的跑馬路,清代時是先民運送物資的便道,到了日據時代則被拓寬成為守備道路,跑馬古道現已被闢為登山步道。
從南入口右轉五峰路,往五峰旗瀑布
經過老爺大酒店
從南入口到五峰旗風景區,走了快2公里才到,以前開車沒感覺那麼遠
大客車停車場終於到了,可真累的一天
回程中在礁溪熱鬧的大街上望去,再次看到鵲子山那北稜和緩、南稜陡峭的雄偉、特出的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