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新台北有可能不只是城市,也是座森林嗎?最近在台北市區常看到這熟悉的布條,沒想到這次登山會活動走北投貴子坑步道,連走忠義山,來到台北藝術大學,又猛然看到這布條,心中感觸良多,當走在綠意盎然的校區,看到這一棟棟校區大樓隱身在一大片草坪,像置身於一座森林,我相信如果掌權者翻轉建設思維,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保留所有的綠樹,甚至創造更大的綠地空間,我相信是可以辦到的,期待囉!
我喜歡台北,不是它那熱鬧的高樓大廈,而是那一條一條藏在城市裡走不完的登山步道,數年前看到Tony這ㄧ本100條台北市登山步道,燃起了內心底對台北的思思念念,一條步道接著一條步道,目前已經慢慢完成數十條步道,相信假以時日我也可以完成100條的台北市登山步道的目標
前幾年都是自己上網找資料,自己規劃行程約朋友獨自走登山步道,今年加入登山會,由領隊嚮導帶著,大夥山友陪伴一起倘佯山林,發現也挺不錯,這次活動是北投貴子坑步道-連走忠義山,又加碼進入台北藝術大學校區,因緣際會,認識了台北藝術大學
位於北投稻香里的貴子坑地區是個有特殊地質景觀的小山谷、五指山層的古老地層,由於有厚層的石英砂及高嶺土,為製造玻璃及瓷土的原料,從日據時期起就提供北投陶瓷業原料來源,但由於濫採造成礦渣堆積、土石崩塌,又位處偏僻山谷,月黑風高行經於此,每每令人毛骨悚然;加上遇大雨、颱風即造成土石流,使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所以此地被當地居民稱為「鬼仔坑」,後取其諧音改稱「貴子坑」。園區及環山步道,是一座最佳的戶外地質教室。
又到了山友前輩黃教授講課時間,這是登山行程中必要的課程,黃教授說他一輩子都在學校上課,所以他很尊重學校,對學校也有一份很深的情感,我問說台北藝術大學是否就是國立藝專改制的?答案是NO,因為國立台灣藝術學院之前身才是「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簡稱「國立藝專」,學校在板橋,目前還在,校址: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段五十九號,哈哈,今天真的又上了一課
遊覽車來到北投區秀山路,下車整裝出發
地圖上左側85巷是貴子坑側門登山口,我們選擇走右側159巷的登山口
今天的路線從秀山路60巷→貴子坑水保園區登山口→涼亭經水泥橋過溪陡上→拓印台→棄左邊水圳步道→拓印台直上→下青礐步道出→復興三路一小段車道→左邊小山徑往小坪頂山→三角點直走→三慈宮午餐→往下坡→復興三路車道→經國華高爾夫球練習場→忠義山三角點→何國華墓園→經楓丹白露社區→台北藝術大學→關渡國小梳洗回程
下車整裝後沿著溝旁走,溝旁右側有另一隊登山朋友,小心別跟錯
看到貴子坑,眼睛一亮,今天的目標是貴子坑步道,不是貴子坑鄉村俱樂部喔!
往右轉入秀山路60巷
來到已經整治過的貴子坑溪「跌水工程」,直走是露營區,右轉直上是貴子坑步道登山口
整條溪被區分為一階一階的,這就是水土保持工程裡的「跌水」工程。跌水,就字面的意思就是「讓水跌一跤」,目的在消除流水向下流的衝力,即「消能」的作用,可減緩水向下的沖蝕力,而長長寬寬格狀階梯式的水池則可沈澱水中挾帶的泥沙。經過跌水工的處理,土石流的災害就不再發生了。
踏入登山口前先了解一下貴子坑的由來傳說,貴子坑古時又稱為「鬼仔坑」。
共有三說:1.在很早以前商人尚未發現有瓷土礦時,貴子坑是長滿植物的青翠山丘。開挖瓷土礦後,露出一條由上而下的瓷土,在黑夜往山丘看去猶如魅影,而稱「鬼仔坑」。另說像瀑布,實際上又非真的瀑布,故稱「不動瀑布」。現在確實有名為「不動瀑布」的瀑布在貴子坑溪上游處,原名奇嶺瀑布,後建設局命名為「不動瀑布」,因瀑布下的瀑潭水流緩,猶如靜水。
2.這一帶曾種了許多桂竹,而稱為「桂竹仔坑」。夜晚風大時發出「唧—唧」、「刷—刷」的聲響,令人害怕,又稱「鬼仔坑」。
3.在進入貴子坑的秀山路口與中和街交叉口旁,有片墓地,而稱「鬼仔坑」。不管哪一說其實都反映出貴子坑的地處偏僻,少有人跡的特色。
好可愛的貓頭鷹圖騰,這圖騰跟貴子坑到底有何關聯?不得而知
登山口停車場的洗手間,也用可愛的貓頭鷹,增加遐想
正式進入市府所規劃串連捷運復興崗站的貴子坑親山步道
貴子坑親山步道有多處登山口,這裡是水保園區登山口
一路陡上階梯有好幾百階梯,有如好漢坡
一路呈之字形而陡上氣喘吁吁
走在蓊鬱森林中,呼吸吐納盡是芬多精的氣息,臺北近郊空氣最好的路段
階梯上有600字樣,不知是600階還是600公尺
來到700,有一座涼亭,涼亭旁有一座設備不錯的廁所,登山最困擾的莫過於缺乏廁所,登此山便沒有這個煩惱
在涼亭休憩片刻
來到水泥橋,通過貴子坑溪,貴子坑是由水磨溪與貴子坑溪貫流的袋狀山谷
站在小橋上,只見自然蜿蜒、充滿生命的貴子坑溪順著散落溪床上大大小小的石頭流,像小瀑布般清澈涼冽。
溪床上沒有水流的區域,長著溪溝生態常見之蕨類、姑婆芋…等,尤其是姑婆芋碩大翠綠之葉,將溪溝點綴得更加夢幻
走了1.1公里來到拓印台
自打印臺右側上行,便是長約700公尺的下菁礐步道,進入新北市淡水區。
拓印台上沒有供遊客拓印的器具,只供緬懷而已
拓印台左邊沿著水圳平緩而行,引水渠道送到小坪頂供民眾灌溉、引水使用,這條水渠是北基農田水利會所屬的坪頂圳
步道沿著水圳而建,水圳為地方農業和民生發展的活水源頭,這條「坪頂圳」開闢年代久遠,清澈的圳水潺潺而流,保留了先人開墾的歷史記憶。
沿途視野漸形開闊,水圳自然蜿蜒、清澈涼冽,走來別有一番風味,走了一小段,領隊突然喊卡,決定回轉到拓印台
從拓印台右側直上,往下菁礐步道
開闊的景緻,一片青翠山巒美景
經過民宅
來到下菁礐步道登山口
所以今天並不是走貴子坑環形步道
為了一睹台北藝術大學,所以轉了一個大彎 ,改走下菁礐步道
出了下菁礐步道,又進入車道,休息片刻
在此休憩涼亭歇歇腳,順便俯瞰台北盆地
四目所及盡是綠意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休憩過後繼續往前走
路旁有這個如膨脹的汽球叫唐棉,中空沒有果肉,內藏多數種子,成熟時為綠色仔細看裡面的已經爆出來,種子具白色絨毛可飛散
“龍吐珠"又叫“珍珠寶蓮",“麒麟吐珠"或“白萼赬桐",龍吐珠的每個花序有八至二十朵花不等,花朵白色的部分是花萼,紅色的才是花瓣,花朵中央伸出幾條幼長的花蕊;花謝後,花萼會轉為粉紅色或淺紫紅色;花期由六月至十月,如果在適合的環境之下,亦有可能會全年都開花。
轉入小山徑往小坪頂山,濃密山林醞釀出森林浴氛圍
小坪頂山,海拔約386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一顆。山頂處是樹林內無展望,但登山步道有幾處展望都不錯,同時這也是淡水與北投的分界線
登三角點後不用迴轉,繼續走
來到三慈宮
三慈宮吃午餐
好燦爛的笑容
三慈宮很熱情,總會準備熱茶請過路的山友享用
鳥瞰台北市區
離開三慈宮往下走
道路右側處處一畦畦菜園
走了一小段有指標往小坪頂
叉路空地欣賞景色
離開空地往右走
一隊人馬在大馬路上好像是行軍大隊,有山友笑說像是遠足
來到新北市淡水與台北市交界
左轉進入台北市,我們的目標要右轉
右彎後有一道柵門,看起來像是私人土地
順何國華大墓園旁左側有一堆登山條的地方進入雜草叢內摸索三角點
忠義山,別名「小八里坌山」(“坌”音同“笨”)。海拔大約230公尺,北市三角點編號12號,基石位於行天宮步道登頂打印台附近。
嗄嘮別山,其實是和忠義山幾乎同個山,海拔約233公尺,三等三角點1102號
前方就是何國華墓園後方大草坪
何國華墓園前大草坪右轉,往國立藝術學院,現在已升為藝術大學
從楓丹白露社區方向往藝術大學
今天的路超好走
比較難走的就只有這一小段,要拉繩索下坡
腳步踏穩慢慢走
樹根步道
忠義山步道位於臺北藝術大學後山
沿途林木密集,路徑遮陽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一條原始幽靜的步道
緊鄰著台北藝術大學還有城市科技大學
進入藝術大學的雕塑公園
公園內有好幾座讓人巧思的雕塑作品
像不像是掐指一算,又有點像蓮花指
在校區又可以鳥瞰市區
在校區可以俯瞰捷運北投機房,剛好有一列捷運而過
捷運北投機房位於復興崗站
走出雕塑公園公園
對面是城市科技大學,前身為光武工專
學校位處於交通便捷之台北市關渡平原大屯山麓,山明水秀,花木扶疏,綠意盎然,景色宜人
走著走著,猛一抬頭看到城市科技大學正在施工,懸掛著布條,台北不只是城市,也是座森林,感觸良多
搭紅35往城市科技大學,搭紅55往台北藝術大學
進入藝術大學校園
凋落未完的鳳凰花
好一付綠意深翠的校園
北藝大大門車道
關渡美術館位於北藝大校區裡
可惜今天正在施工中未開放,不得參觀有點可惜
不能參觀美術館,有點時間到處逛逛
生態池滿滿的水生植物
水竹芋的葉子
水竹芋的花
布袋蓮
不知名的水生植物
集合時間快到了,起步走回學校大門
好有氣質的一場饗宴
後面大樓應該是位於觀音山八里
猜不透這雕像的意義
慢慢欣賞這些雕塑作品
來到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是一份機緣
從學校走回捷運關渡站不知要花多少時間,遊覽車在大門對面關渡國小接送
在車上,教授介紹蘋婆,除了享用蘋婆的好滋味,還有那一份溫暖的心意
在車上看到北投焚化爐高高佇立,在山上可遙遙望見,如今近距離接觸,好興奮!可搭高速電梯到星月360度旋轉餐廳用餐看景,也是很浪漫~~改天有機會再來登焚化爐看小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