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為舊時宜蘭線鐵路隧道,塵封30多年封閉後重新打開,由台灣、法國設計團隊攜手轉型闢建,以鋼筋設計保留歷史痕跡與自然生態,兩側經過時間累積形成的特殊鐘乳石景觀,而隧道內潮濕陰涼的環境也吸引臺灣葉鼻蝠成群棲息,保留歷史歲月痕跡與自然生態。
尤其是利用水池設計讓洞口的地面積水與三貂嶺的景色形成鏡面反射倒影,為了拍攝倒影來過二次【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再訪三貂嶺舊隧道只為美拍隧道口倒影】, 三貂嶺隧道及三瓜子隧道自行車道串聯雙溪牡丹和瑞芳三貂嶺兩地觀光路線。
再度來到三貂嶺友善生態隧道,前二次只為了在隧道口拍倒影而已,這次真正走完全程,搭區間車到三貂嶺車站下車,經過二座總長3公里隧道,隧道內有蝙蝠,可以租借U-bike,我們選擇步行,加上拍照約3小時,不走回頭路,直接走到牡丹車站,車站前有藝術廊道,老闆佛心免費主動借我們原住民族帽子拍照,很不錯,結束後,繼續搭火車往花蓮夜宿。
今年花東旅遊補助,從7月開始一直到11月,每個月都可以補助一次1000元住宿費,上月搭配花東遊輪式公車三日遊【(一)縱谷花蓮線303D~~豐之谷自然生態公園】,感覺不錯,這個月繼續安排花東之旅四日遊,第一天【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鏡面隧道洞口倒影好好拍】,第二天【台東秘境景點「金樽陸連島貓洞」天然的貓咪海蝕洞】,第三天遊輪式公車東部海岸線8101A【東部海岸線(一) 小野柳&阿美族民俗中心】【東部海岸線(二) 成功漁港&三仙台遊憩區】,第四天金崙米之谷泡湯【台東金崙米之谷泡湯~~高雄泡湯後花園】,下午搭火車回彰化, 結束四天花東環島自由行,值得一提就是花不到2千元的行程,這要感謝花東旅遊補助。
從牡丹車站搭區間車到雙溪轉區間快到花蓮夜宿阿羅青年旅舍
瑞芳站至雙溪站共有9座舊隧道,故衍生「一錢鑽九孔」台語俗諺,其中4座舊隧道闢有自行車道。舊三貂嶺隧道位於新北市瑞芳區與雙溪區交界,連通牡丹至三貂嶺,原本是宜蘭縣所使用的鐵路隧道,1985年新的三貂嶺隧道通車後遭停用封閉。
歷經30年荒廢後轉型闢建,讓百年前鐵道開通、礦業運輸盛況之歷史建築均重現眼前,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總長3.19公里,是全台第一條「鋼筋自行車道」。三瓜子隧道及三貂嶺舊隧道」於108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沿途風景秀麗,可以瞧見火車經過跨河鐵橋上景色,舊火車隧道內還能瞧見蝙蝠身影,這可是能近距離瞧見蝙蝠,選擇步行更能享受神隱少女般夢幻。
由達觀規劃設計景觀設計師利用水池設計讓洞口的地面積水與三貂嶺的景色形成鏡面反射倒影,有別於其他自行車道,也吸引更多人前來。
三貂嶺隧道及三瓜子隧道自行車道串聯雙溪牡丹和瑞芳三貂嶺兩地觀光路線,是青春山海線低碳旅遊中最新路線,為減少交通衝擊,並考量隧道內使用空間有限,採全面預約制,參觀前需透過網路申請【https://thedarkline.ntpc.gov.tw/tw/apply/index.aspx】入場。
三貂嶺隧道全面採用線上報名預約的方式入場,從三貂嶺車站出發,自行車道會依序經過三瓜子隧道、三貂嶺隧道,最遠是牡丹車站,騎乘時間約40分鐘,步行約2小時。
交通方式可以搭乘台鐵於猴硐站下車或是牡丹火車站,官網訊息(請注意三貂嶺車站無對外通道至本生態友善隧道,請勿從該火車站進出)。這應該是針對開車朋友或是團體搭遊覽車所建議的,選擇牡丹車站進,走完二座隧道,再原路返回到牡丹車站,這樣來回約6公里。
抵達三貂嶺車站,若是自由行,可建議在三貂嶺車站下,走過二座隧道,不走回頭路直接到牡丹車站,這樣來回約5公里。
看見一整排廢棄的屋舍,這些平房在早期是車站的宿舍,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和隨意生長的樹枝藤蔓。
沿著鐵道旁往前走,右邊是鐵道,左邊基隆河,看到基隆河對面以鋼筋製成供行人通行的步道橋及三貂嶺舊隧道,也就是洞口處可以拍倒影的三瓜子鏡面隧道(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完工後,設計團隊特別幫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工程取名(時空暗線)參加比賽,並榮獲法國建築師境外設計大獎。
沿途欣賞基隆河流水瀑布、起伏地形,以及廢棄的隧道和橋,獨特的景色。
走到底有地下道,必須穿越地下道通往另一側繼續走。 宜蘭線與平溪線在此分開,左邊穿過隧道往宜蘭,右邊則是往平溪。
在此有機會與火車相遇,一列列往北宜線的火車通過新三貂嶺隧道。
鐵道右側上方白色建築就是碩仁國小,往國小上方走可到三貂嶺瀑布群
從三貂嶺車站穿越地下道來到鐵路與河的另一側了,大約步行15分鐘之後才開始有商家及一些平房聚落。
尤其是這家阿伯的雜貨店老闆娘非常熱情招呼
這南瓜粉粿是老闆娘自行研發的,蠻特殊,不錯吃。
沿途的山路景色非常棒,而且三貂嶺並非觀光熱區,因此遊客與車輛很少,反倒讓這裡成為世外桃花源。
三貂嶺金字橋這裡有YOU BIKE可租,從三貂嶺車站步行到這約15分鐘,共享單車租借可以在雙溪區牡丹火車站、瑞芳區猴硐火車站及瑞芳區金字橋旁下面左側的微笑單車站租借單車。
走上金字橋
租好單車後沿著金字橋往上騎,一段小上坡後便到了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入口。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入口報到處
到了報到處,很特別的鐵條步道,施作過程極力保存文化史蹟的完整性並恢復生物棲息環境條件,以具有特色的鋼筋作為鋪面,創造自然與環境共生,也作為自行車道兼步道使用。
出示線上預約條碼,工作人員在手背上蓋個章就可以進入。
三貂嶺這頭是懸掛式單車道,底下就是河床與山壁整個刺激,這就是著名的"鋼筋鐵條"步道。
來到洞口,一定要拍的洞口水中鏡面倒影,再來隧道內的燈火較為昏暗,這是因為洞內目前有蝙蝠居住,所以請大家降低音量。
拍完倒影往前走不久可見到旁邊以鋼筋鐵條折成公里數標示2K900,這也說明了從牡丹端入口到這裡約3公里。
很快就到了出口,緊接著第二座隧道,真的有點像崎頂子母隧道,【苗栗崎頂子母隧道與三義彩繪階梯】,不只騎車也很適合漫步隧道其中。
有幾處像這樣加強防護的洞穴,第一座隧道三瓜子隧道比較短,而第二座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比較長約2公里多。
即將進入第二座隧道
隧道內全都鋼筋車道有縫隙,騎車時要小心身上的小配件手機或零錢,切記一定要裝好,掉了就撿不到。
一進入第二座隧道即可發現蝙蝠出沒的標示
有蝙蝠,須安靜不說話,而且自行車須採步行牽引方式通行。
有蝙蝠出沒注意,禁止燈光,照相不能用閃光燈。
抬頭一看竟然有蝙蝠耶!而且是倒掛著一隻隻蝙蝠。
很好奇蝙蝠為什麼要倒掛?蝙蝠的腳踝關節像鉤子,腳趾也很長,可以輕易掛在攀附物上,特有的肌腱讓牠們在懸掛時能徹底放鬆、十分省力,若有天敵接近時,倒掛的蝙蝠只要放開爪子,就能讓位能轉化為動能,迅速飛離。另外,蝙蝠倒掛時只有腳爪接觸到冰冷的岩壁,因為散熱面積小,不易失溫。同時,幾十萬甚至百萬隻蝙蝠群聚時,倒掛是最省空間的姿勢。
近距離欣賞自然生態及隧道歷史痕跡,也享受靜謐優美的自然環境。
隧道燈光避免干擾棲息於隧道拱頂蝙蝠,採壁面反射間接照明,保留多樣生物棲息之環境,維持環境永續性。
隧道間的水流
水流過形成彩色岩壁
岩壁上有水流過的痕跡
一紅一黑雙腳行遍全台
像這樣加強防護的洞穴,拍照很美
來到隧道出口,標示1K,也就是說再走一公里就可以到牡丹車站
光是隧道用走的單程大約1小時左右,隧道內很涼爽,像是天然冷氣一般。
走出隧道往牡丹車站
來到牡丹端報到處
這裡是整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時的工寮,如今更改為牡丹端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的報到處。
報到處正好是800公尺處,鋼筋自行車道在此結束,由此開始改成柏油路。
往牡丹車站,沿著鐵道走,剛好遇到火車通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起點0K處,是牡丹車站端而不是三貂嶺端。
車站前有藝術廊道
古趣咖啡屋老闆佛心免費主動借我們原住民族帽子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