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環是園博苑水域中心的標誌建築,沒錯,我來到廈門最美的園博苑,有”園在水中,水在園中”的景觀特點,廈門國際園林博覽苑,又稱廈門園林博覽園,簡稱廈門園博園或廈門園博苑,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07年第六屆中國(廈門)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舉辦地,位於廈門集美區杏林灣畔,園內的植物非常的多,品種齊全。裡面有各種園林風格,可見識到各地區有名的園林景觀,各種園林藝術。
廈門園博園(園博苑)全名應為廈門園林博覽苑,位於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面積6.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占了全園面積一半以上,以廣闊的杏林灣為背景是一座展園精緻,景觀優美,生態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上大觀園,由五個展園島,四個生態景觀島和兩個半島組成,自然形成多島結構,有眾星拱月的感覺,整個園區按中國古典園林流派結合現代園林風格建造了北方園、江南園、嶺南園、民族風情園、國際園、現代園區、閩台園、風景園林師園區、公共園區等園區,每個園區都有各自非常鮮明的特色,宛如一幅優美畫卷。
廈門園林博覽苑由原先的杏林灣中洲及附近島嶼和灣西、灣北海岸線上的部分地區組成,開工建設時人工開鑿河道,把中洲及附近島嶼統一規劃為九個島,由16座橋樑相互連接,形成水上園博園。
廈門園林博覽苑,位於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有”園在水中,水在園中”的景觀特點
廈門園林博覽苑以半島、島嶼的形式進行總體佈局,規劃建設東邊的自然原生島、西側的杏林苑、中部的教育之園、石文化園和北側的山林休閒園,形成一片中央公園式的大綠地。
當地竄出出集杏海堤,眼睛一亮
往右邊可見到集美學村的紅色建築
地鐵過了集美學村來到園博苑站
園博苑站2號出口
地鐵出口旁就是博覽苑西一門入口
園區太大,光用步行來回可能3天都逛不完,這些園區加起來,共有上百個小景點,如果要全部詳細的走完,在一天之內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遊玩前應該看好地圖,選擇比較感興趣的先遊覽,根據回程的時間控制好遊玩的節奏。
園博苑一共有6個島,我選擇搭電瓶車到北一門,從中華教育島開始逛,經過閩台島來到主展島,光是這3個島就讓我走了2天,所以口島、海洋島、溫泉島就放棄
主展島園區實在很大,出發前大約介紹一下,江南園區、嶺南園區、貴州展區、民族風情園、閩台園區、國際園區..等
江南園區: 南京園 寧波園 武漢園 常德園 濟南園 岳陽園 成都園 長沙園 江南水街 蘇州園
現代園區:上海園 合肥園 澳門園 香港園 煙台園 大連園 青島園
國際園:國際園區
閩台園區:廈門園 三明園 莆田園 漳州園 寧德園 福州園 泉州園 金門園 南平園 龍岩園 杏林閣 台灣展區 月光環
民族風情園:民族風情園
中華教育園:古文字廣場 經典情景園 聖賢廣場 杏林書院 教育歷史縱覽園 百樹園 名校風華園
中華教育園位於閩台島西北部的教育島,佔地22.6公頃,整個園的設計風格獨特,有強烈的歷史感,並具有文化感染力,體現了中華教育的唯一性和教育精神源遠流長,展區全面地、集中地、經典地表現了中國的教盲文化歷史和現在,表達了「傳承華夏民族悠久教育文化、促進炎黃子孫和諧健康成長」的主題,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以教育為主題的景觀園區。
月光環立於觀景平台北面約66米的海水中央,外徑36米,內部為鋼結構,外覆鋼化夾膠玻璃,可以通過內部裝有的可調節LED夜景燈來實現月的陰晴圓缺的光景變化,是園博園最重要的配套景觀之一。
矗立在園博苑的八角塔樓杏林閣,以50多米的高度雄視海天,是整個園博園的標誌,也是新世紀廈門風貌的代表。
閩台島位於主展島的北部,與主展島一水之隔,佔地約16公頃。這是專為福建、台灣兩省開設的展島,集中反映閩台文化的獨特風格,充分展示了閩台文化同根同源。
泉州園走入口處的影牆上有「筍江桐雨——老厝的記憶」幾個大字
金門園地處閩台園區南部,園區坐北朝南,佔地1200平方米,園內為一組五開間帶雙護厝格局的民居建築,借鑒了金門縣山古村的古民居,紅磚牆,燕尾脊,建築風格與閩南的「厝」一脈相承。
廈門在宋代時稱「嘉禾嶼」、「嘉禾里」,所以廈門園取名為嘉園,而「嘉園」與「家園」諧音,讓人感受到親切和溫馨。
江南園區園內分為南京(南京園)、成都(古堰流芳)、濟南(濟南園)、長沙(長沙園)、武漢(楚樂宮)、蘇州(蘇州園)、寧波(寧波園)、岳陽(岳陽園)、南昌(南昌園)、常德(黍園)以及江南水街等展園,園內採用典型的江南園林造園手法,色彩淡雅,小橋流水,具有濃厚的江南風味。
江南園區主要是江南園林的風格,你可以看到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特色和古鎮風韻。
江南園儘是親水的雅居;清潭上的小石條穿過荷花,成群的紅鯉在荷葉下遊動
江南水街西半區以展現「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為主題,區內河道迂迴曲折,小橋綠樹掩映,漫步宋街,還可以看到古戲台正在上演的戲曲表演,令人意趣盎然。
江南水街的南端以展示明清風格的官邸與民居為主題,分別展示了明清時期官宦人家和百姓人家的不同的生活情景。
北方園區是園博苑主展島的最高處,建有北京園、天津園、瀋陽園、西安園、石家莊園、鄭州園等,站在至高點的亭子往四處眺望,百種風光、千種風情盡收眼底。
北方就如同北京園林般,是皇家園林風格為主的園區
天津園又稱「津廈友誼園」,旨在體現天津、廈門兩個濱海城市的共同特色和津、廈兩市一衣帶水、情同手足的關係。
蘭州園水車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所以西安園又稱「絲綢源園」,園區佔地約1800平方米,以絲雕塑為表現主題,入口設置地雕小品和模紋花壇;主景為一組絲綢之路群雕,雕塑的正面朝西,與絲綢之路的走向相吻合;環繞雕塑的小廣場設置了坐凳、石燈和絲綢之路磚雕路線圖,體現了西安自秦漢以來充滿生機的城市形象以及在對外開放、友鄰邦交方面源源流長的歷史。
石家莊園又叫河北梨園,石家莊園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是頗具河北地方特色的戲劇文化展園。園景以河北傳統的建築風格——院落式格局為主,以古戲台、戲劇長廊等建築為依託,以四角木亭、壁照、臉譜景石等特色建築、小品為陪襯,將河北戲劇文化和戲劇建築、園林小品很好地融為一體,體現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
鄭州園以「梨園飛歌」命名,園區佔地面積約3100平方米,以豫劇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為基點進行整體設計,全園總建築面積為3100平方米,共分梨園飛歌、梨園激揚、梨園沉醉、梨園飄香、梨園閑賞、梨園名伶、梨園溯源七個主題景區,意在以園林形式展開戲曲文化尋根之旅,表達河南人的生活方式。
石家莊和鄭州都是以戲劇為主題,手法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鎮、古船、古戲台、古庭院被河道巧妙隔開
寧波園以舉世聞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的寧波河姆渡文化遺址這題材,園中因地就勢,設有木建築、廊亭、岩流、山石、木棧道平台,尤其以仿古的河姆渡遺址和雙鳥朝陽雕塑充分展示了人類的遠古歷史。遊客沿著鄉間小道漫步,步移景異,充分感受古樸淡雅的園林氛圍。
武漢園藉助古楚時期的建築語言和園林要素,突出楚國這音樂之邦的獨特魅力,園內鍾亭古樂悠然,園林布景盡顯荊楚人文歷史。
常德市號稱「風景之國,文物之邦」,市內澧縣城頭山遺迹距今6000多年歷史,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田。常德園以城頭山古文化及農耕為主題,充分利用展園的周邊環境、地形地貌,通過山、水、樹、石等園林造景手法,園內植物以竹林為主,配以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樹木、水生、濕生植物,形成極具田園風光和自然野趣的植物群落景觀。
濟南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形容,濟南園一衣帶水,或靜或動,環以山、石、池、亭、台、樓、閣和廊宇,集諸多園林要素融為一體,或動或靜,景中套景、景外有景、處處是景,明朗而秀麗、精緻而大氣,既有典型的北方園林風格,又有南方園林味道,堪稱中國園林景觀的典範。
岳陽園主要突出岳陽樓與《岳陽樓記》這一主題,園區佔地約1500平方米,入口景觀青瓦屋頂,木結構樑柱,風格古雅清新,園中「岳陽樓屏風」正面雕刻著岳陽樓景象,背後則是千古佳作《岳陽樓記》,屏風后水面波光粼粼,綠地林茂花盛,瀑布飛珠濺玉,連亭風格獨特,整個園子充滿了濃郁的湘楚風貌。
瀋陽園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全園以瀋陽仿清建築為依託,設置盛京四景:「紫氣東來」、「瀋陽記憶」、「花泊觀蓮」、「淺灘飛渡」;象徵「渾河」的水貫穿全園,總體展示了瀋陽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
蘇州園位於江南園的核心地帶,是一處以綠化、水域為主,以建築作為點綴的簡潔蘇式古典園林。蘇州園內粉牆黛瓦,小橋流水,山、水、亭、閣造型別緻,布局高超,充分體現蘇州園林先藏后露、欲揚先抑的歆味,園林小景與周遭江南水街商鋪街市、民居等巧妙地融為一體,蘊含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意境。
嶺南園位於江南園的東南側,佔地面積約4.45公頃,嶺南園林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築的緩頂寬檐和碉樓冷巷、裝飾的三雕三塑(木雕、磚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色彩的藍綠黃對比色、橋的廊橋以及植物的四季繁花為特徵,園林風格輕盈飄逸。
民族風情園位於嶺南園北側、江南園的東側,設計突出我國多民族多風情的特點,以民族風情廣場為核心,突出民族大團結、大融合的主題。內部布置一條充滿神秘感的林間小道,作為各個展園的公共園林部分,並通過這一小路,融合和組織各具有特色的民族風情展區。
現代園區位於園博島的中西部,佔地面積約3.9公頃,共有上海、重慶、大連、煙台、合肥、威海、青島、香港、澳門9個城市展園。
觀鳥長廊,可看翱翔的白鷺,還可欣賞杏林灣海上城美景
澳門園以葡萄牙風格的建築為特色,體現了「七子之歌」中澳門作為葡萄牙殖民地的人文歷史。
青島號稱帆船之都,青島中最醒目的便是藍色的帆船雕塑。
深圳園內既體現了嶺南人家的古韻,也展現了嶺南人家在改革開放風潮下的變化。
國際園位於園博島主島東北部,屬於臨海區域,佔地面積約4.4公頃,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園。全園以極簡風格作為設計宗旨,布局簡潔統一,以園中園的手法將各國各地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在此展示。
看完介紹後,準備搭電瓶車從西一門進入,行經園博大道到最遠端北一門入口,再沿著園博大道步行走回西一門
園博大道是整個園區的主軸線
電瓶車直快線是5元/人/次,中間沒有停留,經過月光環到終點站敏悟橋(靠近北一門入口),走過敏悟橋就是市民廣場
小火車是20元/人/張,可停留多站,憑票上車,車班次還蠻多的
這麼大的園區,竟然不用門票,我只買了5元人民幣的電瓶車票,就足足逛了2天,實在很不可思議,廈門人真幸福
蘊珍橋就在西一門售票口處
廈門園博園2號橋——蘊珍橋,蘊珍橋採人車分道,車道在外側,人行道在中間
橋中央設一座以“豎琴”為設計元素的鋼塔,斜拉索拉於兩座橋中央,寓意著“廈門、琴島、園林盛會”,也體現了這是園博園的主橋。蘊珍橋的長度並不是15座景觀大橋中最長的,卻是混凝土工程量最大的,可說是園博園中最大的橋。
入口處潔白的園門像展開的翼羽;蘊珍橋的豎琴詮釋著第二琴島的美麗
我選擇搭電瓶車,沿路走回比較自由,也比較能盡情逛園區,出發了
電瓶車開上蘊珍橋
蘊珍橋是園博園15座景觀大橋之一,位於園博園大門的西側,緊靠園博園主展島的次入口,是一座氣勢恢弘、造型優雅的大橋,橋全長304米,曲線型的橋恰似海面起伏的波浪。
行經車道可以欣賞海中景色
途中設有多個電瓶車候車站
經過清遠橋
清遠橋是連接溫泉島與閩台島
經過月光環候車站
最終來到敏悟橋站下車
電瓶車從主展島出發,沿著園博大道經過空明橋,跨過溫泉島,再經清遠橋穿過閩台島,來到中華教育島的月光環,最終停在敏悟橋站
今天的行程是逛中華教育島、閩台島及主展島
中華教育園區(新中國教育展區)為集教育、文化、休閒為一體,使自然環境及園林藝術和歷史人文結合,展現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及獨特的教育文化,園中有書香濃郁的書院,有30多座中國當代名雕塑家的雕塑作品。
新中國教育展區
新中國教育大事記
中國大陸的簡體字不是用台灣注音方式,而是用漢語拼音的方式,漢語拼音適用於新加坡和中國大陸作為基礎教育內容
民國教育展區
往後面走是北一門入口
園博苑北邊入口
敏悟橋
走上敏悟橋
若走過橋對面是市民廣場
站在橋上可欣賞島邊風景
從敏悟橋這邊也可看到立在海中的月光環
市民廣場就不過去了,返回
往前走是狀元遊街、月光環、園藝科普園、明校風華園
狀元遊街
晚清教育展區
王守仁
朱熹
龍場悟道
理學三賢
三教並重---儒、佛、道
韓愈
柳宗元
來到月光環
浩潔橋上的月光環碧綠晶瑩,期待人民的福祉與團圓
從月光環這邊往左邊可看到北一門的敏悟橋
經過浩潔橋進入閩台島
三角梅是廈門市花,三角梅也就是台灣的九重葛
因為花形成三角型,苞片三片合生,因此命名
走過浩潔橋來到閩台島的杏林閣,杏林閣位於園博苑的閩台島上,八面向海,總高度50米左右,建築主體七層,平面為八邊形,採用古代塔和閣常用的雙套筒結構,加入閩南傳統建築的元素,是園內最高的建築,也是該園博苑最佳的觀景平台,總攬全園區的風景,站在平台上,遠眺杏林灣,俯攬杏林的風景。閣內設有閩台文物展覽館,開放供遊客參觀。
杏林閣由國家級建築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齊康教授設計,設計理念以文化的延續為出發點,將傳統建築文化和現代建造技術相結合。
杏林閣頗似中國古代的塔、閣,古色古香,典雅大方,加入了閩南傳統建築的元素。杏林閣更展現園博苑文化底藴,成為廈門新世紀的風貌建築。
杏林閣頗似中國古代的塔、閣,古色古香,典雅大方,建築主體七層,平面為八邊形,另外還有一個暗層和一個台基層,樓內陳列的是閩台傑出人物的雕塑,題「閩台先賢錄」
杏林閣跟月光環同屬園博八景之一
杏林閣前面有一大片毛地黃
毛地黃全株皆有毒
毛地黃是提煉心臟科藥物地高辛(Digoxin)的來源
杏林閣賦
山海經云:閔在海中,廈門則是城在海上,這句話道出了園博苑島在海中
杏林閣旁邊的清遠橋連接溫泉島
放棄溫泉島,繞過另一側經過福州園、閩台島中心廣場、金門園及廈門園
顏色鮮豔的小火車
福州園
泉州笋江桐雨園
笋江桐雨---老厝的記憶
進去看看老厝
「筍江」是流經泉州的晉江下游的一段水域,因江北有北宋之前的文物「石筍」而得名
「厝」在閩南話里是「家」的意思;「筍江桐雨」表達出遊子對家鄉的無限眷念。
泉州古厝以紅磚、白石、蚵殼牆為特色
古厝的布局由下廳、天井、中堂等構成,整體建築藝術結構美觀,布局合理,具有濃厚的民俗氣息。
可遙望杏林閣
來到好熟悉的建築---金門園
海峽兩岸政治問題在大陸處處可見,除了椰風寨的大型標語《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廈門之旅----椰風寨】之外,另外在海上園博苑園區的金門園對聯也挺有趣,上聯是《莫道此祠無姓氏》,下聯是《都知吾祖是炎黃》,橫批《海峽兩岸》
上聯是《莫道此祠無姓氏》
下聯是《都知吾祖是炎黃》
風獅爺是金門的特色
遙望右側清遠橋,對面就是溫泉島
來到廈門園
廈門園佔地面積近萬平方米,是園博苑最大的一處園林,廈門園以水體為主,建築環繞四周,建築運用了現代材料和工藝,結合閩南傳統建築的符號,展示廈門地方建築的神韻
園內有以六十多種棕櫚植物和草地構成的大片綠地,突出椰風海韻的地域特色;園內有水、有山、有亭、有館、有浮雕牆,園林要素十分豐富;園內還有十分豐富的觀賞植物,其中不乏珍貴植物,可以說該園代表了廈門市的最高建園水平。
從廈門園走過迁想橋進入主展島
迁想橋
走在橋上可遙望集美學村
走在迁想橋上可以看到對面連接溫泉島的清遠橋,右側是金門園的風獅爺
還可見到遠處閔台島上的杏林閣
走過迁想橋,進入主展島
主展島另一側是空明橋,空明橋是主展島連接溫泉島
空明橋前是園博大道,主展島園博大道有著二十四節氣介紹
主展園是整個園博苑範圍最大的一個島,主展島以園博大道可區分為右側的中國大陸各省建築,左側的世界國外建築
從天津開始逛---津門故里
園內設計以具有北方特色的「宜兩亭」為全園的主景,通過造型精巧、色彩華麗的「津門故里」牌樓,將遊人引進園中,園中四大特色景觀分別是:曲路(含漣漪廣場、宜兩亭);「津衛」地景;「搬錚」及「系船椿」。
嶺南世家以廣東一個典型的古村落(大旗頭村)為設計借鑒的藍本,採用「梳式」布局形態,以「筆墨紙硯」作為園區的主要公共元素,園區道路呈南北街巷式布局,沿南北向設置了兩條主街;偏西側的主街作為園區內公共活動的主要集中空間,在此流線上布置了一系列傳統村落的空間構成要素,在園區呈線形分佈的公共區域,將傳統村落的典型構成元素按空間序列組織的需要,分佈在各個不同的點位,共同營造出嶺南鄉土世俗生活場景和氛圍。
園博大道右側中國各省走馬看花,左側國外建築還沒逛
走上蘊珍橋,搭地鐵回家,明天再續
一路走回到西一門的遊客中心,明天再續
第二天再搭地鐵到園博苑,走上蘊珍橋人行步道,今天主要再逛一次主展島,昨天沒逛完
走過橋,入口有餐車販賣
從餐車左側沿著橋邊步道往上走
主要是要逛國外一些建築,從地球村開始,南非、新加坡、印尼、泰國、立陶宛、日本、荷蘭等建築
地球村
泰國
新加坡
立陶宛
日本
國外建築最後是荷蘭風風車,在空明橋前面
國外建築逛完,再逛一次園博大道另一側中國建築,再從觀鳥長廊回西一門
從北京園、水車園、觀鳥長廊逛回去
澳門
走了2天終於逛完,圓滿結束園博苑之旅,好豐富的行程
~~~~~~~~~~~~~~~~~~~~~~~~~~~~~~~~~~~~~~~~~~~~~~~~~~~
連接相關文章
健康空中步道
【廈門狐尾山步道】
美食
【文藝漁村曾厝胺】
【中山路步行街】
【台灣小吃街】
文化
【廈門文化藝術中心】
【廈門圖書館】
藝術
【沙波尾藝術西區】
【同安影視城】
【烏石浦油畫村】
古蹟
【鼓浪嶼日光岩】
【胡里山砲台】
寺廟
【南普陀寺】
【海滄青礁慈濟宮】
公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
【廈門園林博覽苑】
【鐵路文化公園】
【中山公園】
【金榜公園】
【海滄灣公園】
環島路
【胡里山砲台】
【椰風寨】
湖
【五緣灣】
其他景點
【英雄三島戰地園】
【漳州古城】
【漳州埭美古村】
【鐘鼓索道】
【東山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