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廈門將近2個月,疫情期間不敢跑太遠,只敢在廈門市走走,每天出門都是搭地鐵及公交車,廈門島走透透,適逢51連假,兒子不上班,提議租車帶我遠離廈門島,到漳州古城走走,終於可以跨出廈門市,也算是幸福
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築、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台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漳州出名的景點首先是南靖的土樓群,田螺坑、雲水謠都是聲名赫赫;其次是東山縣(東山島),乃遠近聞名的度假勝地,漳州市區比較缺乏亮點,不過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留心尋找,還是有許多引人駐足的地方,經過討論決定遊【埭美古村】及漳州古城
線上租車取車都很方便,早上先到埭美古村,下午再到漳州古城,漳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東臨廈門、南與廣東交界,東臨廈門有多近呢?反正市區離廈門島大約50公里,沿途會經過海滄區,路上看到青礁慈濟宮的路標,納入口袋名單,再找時間自己搭公車遊【海滄青礁慈濟宮】
車子進入古城
古城周邊有停車場
需要排隊進入停車場
陸續有車子離開,很快就進入停車場
漳州市區最值得逛逛的就是這片古城區了,慢慢逛需要小半天,主要看看文廟、牌坊,以及一些名人故居和古迹遺址。
古城是改造過的,所以吃的很多,特別是靠近中山公園那邊的商業配套,比較老牌完善了
漳州古城一條老街連接著兩岸,漳州古城是一座唐宋古城,作為閩南文化的發祥地與核心區之一,兩岸名人故居、涉台文物古跡眾多。
青石板的街道,古樸的建築,走進這裏,彷彿時空穿越,一切瞬間都慢了下來
漳州古城一座美麗的城市,漫步其中讓我感受了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
古城它是充滿歷史悠久的文化,在古城巷弄遇到許許多多遊客暢遊這有內涵的城市,用輕鬆步伐,邊看邊欣賞,有許多亮眼的地方
漳州開於唐朝中期,現在還保存有較完整的明清歷史古街
漳州「台灣路」,古稱「府學前街」,是一條歷史文化古街
在台灣路、香港路和修文路一代存在眾多古蹟,如「尚書.探花」與「三世宰貳」兩座石牌坊、漳州府衙舊址、府前街、漳州文廟等等,我們去看看
以台灣路、香港路等歷史文化名街為重點的“文化城”:面積500多畝,突出文廟、比干廟、明代石牌坊和簡大獅避難處等國家保護單位,並融入傳統木偶頭雕刻、布袋木偶戲、木版年畫、蔡福美傳統制鼓技藝、八寶印泥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具有古城特色文化產業園。
漳州市區標誌性景點,就在中山公園附近,屬於半商業半原始化的,古城的小吃比較多,建築風格不錯
在這裡,你可以卸下所有狂躁和喧囂,漫步古城,閒適清幽
各種老店都集聚在古城附近,不算新潮整潔卻自有一番濃濃的古早韻味。
漳州古城小吃街
漳州小吃。都說「穿在蘇杭二州,吃在漳泉二州」,漳州小吃是閩南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中原汴洛魯菜祖,因地處閩粵交界,吸收了廈、泉小吃的特點,又受到潮汕菜系的影響,有著自己的特色。滷麵、乾拌麵、生燙、手抓面、貓仔粥、蚵仔煎、豆花粉絲、四果湯、沙茶麵、青草涼茶……令人慾罷不能。
鹽焗手槍腿,這家李太忙也是排隊老店門庭若市
而隔壁這家,同樣是鹽焗手槍腿卻是冷清清
老國三角粿用米漿做成粿,再切成三角形,放入油鍋炸後表層金黃酥脆,裡面白而細嫩沾上特製的醬料,配上蘿蔔酸趁熱咬上一口,香甜酸咸辣,完全停不下來的節奏
漳州的滷麵,據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南方主食大米,麵食應該是公元686年建郡時,由移居此地的大批北方漢族帶過來的。後來這些北方人入鄉隨俗,麵食也漸漸成了節日、婚嫁、搬家之類喜慶時候的特殊食品。如今滿街的排檔也都可以吃得到。
來自漳州的阿芳滷麵,久負盛名,今天來到古城,就來一碗熱騰騰的阿芳滷麵嚐嚐看
阿芳滷麵採用熬製數小時的大骨湯作爲鹵湯的原材料,加入肉絲、筍絲、蛋絲、香菇、魷魚、蝦干、黃花菜等配料在熱鍋里炒熟後湯煮開,然後放入適量的澱粉勾芡,打入蛋花,調成滷料。美味的招牌鹵湯便大功告成了! 加料台上大大小小的料加起來足足有二十多種!簡直是滷麵界的滿漢全席!每一樣都是精心處理、精心製作,有鹵三層肉、鴨胗、套腸、酥肉、滷肉、鹵腸、油條、五香等等讓您選擇,有料的滷味,讓吃麵更滿足。配料品種多、一份面多加幾款配料,就能簡單、快速而又方便的搞定一餐!
裏面的各類紀念館不少,比如古城記憶紀念館、漳州非物質文化紀念館,還有文廟很值得一逛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到漳州文廟廣場
環池一圈
是漳州城內較大的古建築群
文廟較不僅保留了閩南古代木結構的建築風格,還融入了北方的建築風格。
先後有《台灣往事》、《雲水謠》、《海峽》、《劇場》等一批影視劇把漳州古城作為重要取景地,到歷史街區取景拍攝。
“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台同輝”是其最佳概括。
漳州古城地處九龍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來即為州、郡、路、府之治所,現存老城區仍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來“枕三台、襟兩河”的自然風貌和“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築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
古城新貌堅持以“科學規劃、綜合保護、有機更新”的指導思想,漳州積極推進古城保護建設,打造具有傳承歷史、展示文化、延續生活等功能的新型歷史文化街區。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古城保留了約1萬名原住民,這些原住民本身就是古城的活文化
走訪了較有代表性的漳州文廟
保存完好的宋明古廟——漳州文廟
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宋代,歷史上,朱熹、鄭成功、黃道周都曾到此廟祭祀孔子。
孔廟大門兩邊分別有兩個牌坊宣揚孔聖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科舉制度在台灣,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將科舉制度移植到台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台灣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與大陸的教育和科舉制度完全一致,之後陸續有台灣士子度海到福州參加鄉試、到京城參加會試。在1890年前後,為方便台灣省舉人來京趕考,由當年台灣官員和在京台灣鄉紳出資購建台灣會館,台灣會館自此開始發揮台灣鄉親聯誼交往作用。
基於台灣會館的特殊地位,北京市台聯彙集兩岸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遍訪兩岸台灣進士遺跡,搜集兩岸鮮活史料,傾力打造文化交流品牌項目「科舉制度在台灣──台灣進士專題展」,先後在兩岸巡迴展出
推出「科舉制度在台灣──台灣進士專題展」,共同探究台灣科舉的歷史,領略台灣文化精英的風采。
台灣進士作為一個地域歷史人群,其成員總數曾有種種說法。經兩岸學者對現存史料多方考證,自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陳夢球蟾宮折桂,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汪春源金榜題名,210年間台灣共考中33名文科進士。
科舉制度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
公元587年,隋文帝正式設立科舉制度,在唐朝發展成型,並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1905年),持續了1300多年。
來到太平洋咖啡
點了咖啡
再到對面排隊買同安香骨雞腿
喝咖啡配上一口雞腿,好滋味
走累了回到廣場,周邊有休憩區,坐在這裡看著小朋友在此騎滑步車,也是挺不錯的
傍晚時分,人潮漸漸多了
離開時天已經漸漸暗了,夜幕低垂
開車回家,經過海滄大橋,登高想要拍車軌,可惜沒有腳架未能成功
~~~~~~~~~~~~~~~~~~~~~~~~~~~~~~~~~~~~~~~~~~~~~~
連接相關文章
健康空中步道
【廈門狐尾山步道】
美食
【文藝漁村曾厝胺】
【中山路步行街】
【台灣小吃街】
文化
【廈門文化藝術中心】
【廈門圖書館】
藝術
【沙波尾藝術西區】
【同安影視城】
【烏石浦油畫村】
古蹟
【鼓浪嶼日光岩】
【胡里山砲台】
寺廟
【南普陀寺】
【海滄青礁慈濟宮】
公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
【廈門園林博覽苑】
【鐵路文化公園】
【中山公園】
【金榜公園】
【海滄灣公園】
環島路
【胡里山砲台】
【椰風寨】
湖
【五緣灣】
其他景點
【英雄三島戰地園】
【漳州古城】
【漳州埭美古村】
【鐘鼓索道】
【東山水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