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樓的故事,要從民國54年說起,蔣介石總統在位時,為了紀念國父 孫中山 先生百年誕辰,而有興建中山樓的想法,於1965年所興建,中山樓由建築師修澤蘭女士和榮工處1200 位弟兄,從早到晚趕工,民國55 年11 月6 日完工,55 年11月12 日舉行落成典禮,美侖美奐,名震中外的中山樓,從此矗立於美麗的陽明山上。
中山樓因地處幽勝,風景絕佳,位於群山環抱的綠意之中,外表為中國傳統古典式建築,內部陳設典雅細緻,過去是國民大會的會場,並為國家元首接待外賓或舉辦國宴的重要場地,念價值的建築物。
目前已成為中外賓客競相參訪之景點,亦為政府及民間團體重要集會與活動之理想場所,中山樓已成為我國珍貴的建築藝術文化資產,且將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如今已被指定為市立古蹟,是一座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的建築物,目前已開放民眾預約參觀。
全年無休,農曆除夕、大年初一及機電保養日除外
每日固定四個時段(08:30、10:00、13:30、15:00)開放參觀,並提供1個小時之免費導覽服務,10人以上團體可預約參觀
每年的6月9日 是全國認證基金會的認證日,這次因參加全國認證基金會TAF成立20周年慶祝大會才有這個機會來到陽明山中山樓,下午2點在劍潭捷運站搭接駁車來到中山樓,報到之後即由導覽人員介紹整個中山樓內外。
經由導覽人員的一一介紹如下:
因興建地點,處於陽明山硫磺區,整棟樓室內地板有埋設硫黃溫泉館所以站在室內都有一股濃濃的硫磺味,一般金屬容易受硫磺侵蝕生鏽,故在興建的設計上沒有用一根鐵釘。
如中山樓充滿了福壽等字,當時來中山樓的,不是政府官員,就是軍方將領,故中山樓沒有﹝祿﹞字,因來者都已有祿,來中山樓可以添福添壽,故有﹝來者都是官,添福添壽不添祿﹞之說。

站在前方大廣場看中山樓,全樓以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來設計,屋頂鋪以綠色琉璃瓦,飛簷翹角有如大鵬展翅,背面有七星山坐鎮。
廳外屋簷正中央懸一匾額,上崁「中山樓」三字,係蔣公所親題,筆力剛直,字如其人。
步出三樓圓廳從陽台極目遠眺,圓圓的山像一頂帽子的紗帽山全景一覽無遺,林木蓊鬱,山野翠綠,令人心曠神怡,猶如置身世外桃源,讓人流連忘返,
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兩座山,,極盡地理之說。
站在中山樓的〝山〞字下方往前看牌樓「天下為公」
從下與為之間往前望成一縱線可通至總統府。
樓之正前方廣場矗立一座牌樓「天下為公」,牌樓背面為一斜坡綠地,由紅磚砌成古壽字型階梯,自底層拾階而上共百階,稱之為﹝萬壽梯﹞,,蘊含為紀念國父百歲誕辰而興建之意。
跟我ㄧ起走下步道,數數看階梯是否真的百階
走到最下方還真的是百階,再從另一側上坡,也真的是百階
在園區橫式步道發現有很多棵楓香
各式大小不同古色古香之宮燈共有48 種,整個中山樓共有400 多盞極具特色的宮燈,最大為長寬各240 公分。一樓圓廳中央有座國父像,為林木川先生所作。
全樓內部大型窗紗材質為捕魚的漁網加以茶葉煮染,染成褐色
此方法為出自蔣夫人之構想,形成樓內一大特色。
正面牆壁左右各懸掛兩幅分別代表為春、夏、秋、冬四季之山水風景瓷畫,此瓷畫為民國二十五年,蔣公五秩壽誕時,江西省民祝壽之賀禮。
天花板分彩繪及噴砂兩種,彩繪部分又分明朝與清朝兩種圖案
明朝圖案較樸素(2 樓);清朝圖案較為鮮豔亮麗(3 樓)。
由一樓圓廳兩邊樓梯拾階而上至三樓圓廳,樓梯扶手裝飾著大理石所做壽桃,從一樓到三樓壽桃共有100 顆,無論萬壽橋,樓梯扶手的壽桃,或從大門口兩隻石獅子一直往上走至三樓圓廳的樓梯皆為100階。
中山樓的長寬高也各100 公尺,這些都是為紀念國父百歲所設計。
會客廳約120 坪,可同時接待百位貴賓,廳內陳設傢俱分為中西二式。
廳內中央為主位,置沙發一套專為接待貴賓之用,後方一仕女屏風為季康先生所繪。
大餐廳為供應大型宴會之用,面積約600 坪,內置餐桌200 張
可容納2000 人用餐,歷任總統每於此舉行國宴,款待外國元首或各國使節。
餐廳東西二壁面中央各置貼金之大型梅花一枚,直徑約一層樓高,其中西壁梅花二側,各懸有歐豪年先生所繪巨型八駿圖一幅。
將圓桌取下底層是方桌,可用來做西式餐方便併桌使用,可真有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