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民權路郵政總局對面,有一棟仿法國的馬薩風格建築,那就是台中州廳,也就是台中市政府舊址,台中市政府建築為台灣日治時期官署建築名作,亦為台中市古蹟及歷史建築之代表作品。臺中州廳1912年動工,1913年完成第一期,經歷四次擴建,於1934年完成現行規模,由日人森山松之助設計。
1920年(大正9年),台灣總督府重新劃分臺灣地方行政區域,為「五州二廳」,其中台中州治理台灣中部,包括二市、十一郡, 大約是今日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的範圍,臺中市役所才是當時臺中市政府。二戰後,臺中市政府遷入現址辦公至今,而臺中州廳則被臺中市列為市定古蹟。
台中市役所(原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民權路97路(民權路與市府路交叉路口,台中州廳在正對面)
以台中車站為中心,不開車也能來個台中一日遊,今天心血來潮搭火車不用人陪,自己一人也能獨行,雖然天氣很熱,但是心情卻是很輕鬆,其實台中車站附近就有很多景點,等著你來發掘,上次開車到過離車站最近的【台中宮原眼科】、【台中文創園區】以及【台中文學館】
這次安排放送局、孔廟、台中州廳、演武場、20號倉庫這五個景點,繞台中車站小小一圈,總共八公里,花五小時完成回到台中車站,早上已完成【台中市放送局】及【台中市孔廟】
離開孔廟沿著雙十路經過自來水公司
隔壁是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
台中最高學府台中一中也在雙十路上
步行穿過台中公園
台中公園的湖心亭
來到民權路,對面是市役所
台中市役所為台中市日治時期的「辰野式」仿巴洛克建築之一,是台中地區鋼筋混凝土建築之始。
臺中州廳整體設計為仿法國馬薩風格,正立面具有明顯的「馬薩」式屋頂。主體為L型平面二層樓建築,建築正面向東,左右角樓以四十五度左右伸展成列設辦公室,中央有塔式突出建築,正立面左右各段「角樓」用以完整銜接兩翼建築,,一樓入口玄關有多立克式柱子,二樓則採愛奧尼克柱式,退縮的陽臺強化立面的陰影效果。
台中州廳的建築外觀,與台北市的監察院,都出自於森山松之助。當時擔任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科長,台灣現存的官署廳舍或公共建築很多都是出自他的手裡,其餘例如:台灣總督府(總統府)、總督官邸(台北賓館)、專賣局(公賣局)、遞信部(交通部)等。
台中州廳位於台中市西區,建於1913年,歷經四次擴建,1934年完成現在的規模,是日據時期台中州廳的行政中心,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台中市政府以此為市政府所在地,直至民國100年台中市升格為院轄市遷往新的市政大樓,民國92年獲選為歷史建築百景第79名。
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開始,台中市政府各單位陸續分批搬遷至新市政中心,從此這棟近百年歷史建物,由政治舞台走入歷史
入口門廊作破山牆加勳章飾並有圓頂,屋頂為複折式屋頂前立面為灰泥飾面,有愛奧尼亞式柱式、瓶型欄杆、拱心石及山牆飾。
臺中州廳建於日治時期的官署建築,完工後先後成為日治之臺中州、之後為臺中市政府所在地。目前被列為臺中市市定古蹟保護。由於該建築最初是日治時期的臺中州廳(「州廳」等同於中文語法的「州政府」)使用,因而沿用成為對其之稱呼。
背面為清水紅磚造柱廊(門廊)。左翼延伸一層辦公用建築,右翼後方設二座磚造二層樓大跨矩會議廳。
台中州廳距今己百年了,外表似乎看不出歲月留下的痕跡
在台中縣市合併以前是臺中市政府辦公大樓,台中市政府升格院轄市後遷出,目前是台中市環保局的辦公室,假日可供給遊客參觀,但必須登記
紅磚走廊
旁邊一棟仿巴洛克建築是臺中市役所這棟建築物可是台中地區鋼筋混凝土建築之始。市役所建築形式為仿巴洛克風格,開口部位特別強調造型表現,各種門窗多變,裝飾亦相當講究。入口的聳柱式及以八組木屋架組合而成的華麗圓頂,除造形搶眼,亦是台灣同時期少見的木構造圓頂。本建築採用包括磚構造、木構造、鐵筋混凝土構造及鋼構等組合而成,可說是日治時期建築構造技術具體展現的經典案例。
與台中市政府僅一街之隔的一棟典雅的白色建築,是台中市最早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建造於1911年(明治44年), 原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後來作為「台中市役所」(市政府)。
台中市役所,一如台中州廳,都注重建築外觀的華麗與裝飾,山牆及窗戶的勳章飾,拱窗的拱心石裝飾,牆身的假石環帶圍繞, 展現出優雅的巴洛克風華。
高挑聳立的希臘列柱,巍峨典雅;八組木屋架組合而成的木構造圓頂,則是當時罕見的設計。
市役所建築幾經不同機關使用,台中市政府收回後曾作為台中市政資料館與新聞室、交通局辦公室等。2002年7月登錄為本市歷史建築。目前由臺中市文化局大墩文化中心管理,重新展現市役所原有的風貌,委託民間經營,提供市民一處新的公共空間。
~~~~~~~~~~~~~~~~~~~~~~~~~~~~~~~~~~~~~~~~~~~~~~~~~~~~~~~~~~~~~~~~~
連接相關文章
【台中宮原眼科】
【台中20號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