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霧溪經長年累月沖刷大理石岩層,呈現溪谷與高聳的壯觀風景,讓九曲洞成為太魯閣裡最精華風景區。
這次參加辰彥旅遊細品花蓮三日遊,第一天【(一)中橫天祥遊憩區】【(二)中橫九曲洞】【(三)小錐麓步道】,第二天【(四)雲山水落羽松】【(五)鯉魚潭】【(六)花蓮七星潭】串聯【(七)曼波園區四八戰備坑道&農好基地】【(八)花蓮台灣海礦館&深足癒步道】【(九)花蓮玫瑰石精品店】,第三天【(十)蘇澳祝大漁&豆腐岬】
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最美公路段之一,位在太魯閣路線上的九曲洞步道超級美,之前因為落石緣故而封閉,現在又能親身體驗,欣賞太魯閣壯麗峽谷面貌,看人定勝天的公路建築
九曲洞步道因為受限地形所以沒有停車場,無法停靠汽車,只有機車停車格能夠停放,開車族想來的人,可能必須要轉乘客運再來。一般自行駕車遊客可至最近的合流停車場,再搭乘公車前往九曲洞步道遊賞。 九曲洞停車問題不存在,因為根本不能停,所以只能透過九曲洞公車台灣好行302前往。
步道口位於中橫公路173.k,曲洞隧道西端出口處,是人車分道的起點,公車站牌、公廁等設施均設在此。為維護在此上下車之遊客安全,新設景觀明隧道從九曲洞隧道延伸出來,提供往來車輛、行人完善之落石防護,兼顧安全及賞景之需求。
九曲洞步道原本是中橫公路舊道,1996年九曲隧道通車後,舊道改為步道
過去九曲洞常有落石崩塌,經6年封閉整修,2019年重新開放,可近距離觀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峽谷。這次開放也非全部,僅是西側隧道往東700公尺而已,東側仍然封閉中。
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之一,步道全長700公尺,需原路折返。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
太魯閣峽谷最美的景色之一就是大理岩風貌,現在的九曲洞步道安全又完善,可以讓人很放心的走在其中,欣賞大自然鬼斧神工
硬是在山壁中開鑿出一條路,原本是汽車走的馬路,現在變成遊客專屬,真的不簡單
步道都加強了防護跟防止落石意外,走起來很舒服,九曲洞步道景色一流的沒話講。
邊走邊拍底下的河谷,立霧溪大理石岩貌也有極高欣賞價值
立霧溪經長年累月沖刷大理石岩層,呈現溪谷與高聳的壯觀風景。
欣賞中橫山中峽谷風景不只是有燕子口附近的錐麓古道及砂卡璫附近的大同大禮步道等需要體力的登山路線,其實還有許多平緩步道,例如砂卡璫步道、白楊步道及九曲洞步道,另外還有小錐麓步道也很容易走
九曲洞步道沿路風景壯麗,藏有立霧溪支流切穿大理石岩層,彷彿是縮小版太魯閣峽谷,堪稱最精華路段,步行只要30分鐘,輕鬆欣賞自然景觀。
九曲洞步道有些路段是保留以前中橫公路隧道的模樣,露出原石的隧道與山壁,岩壁可以看出當時修建公路原始的工法與開鑿的痕跡,讓人感受前人開路的艱辛。
山壁有多條岩石裂縫向上延伸,這是斷層,斷層是地殼運動擠壓造成岩石斷裂錯動的地形。由於造山運動劇烈,因此斷層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都可以輕易發現。
走了大約十分鐘來到懸壁步道入口,這邊採用的工法是在道路下方另闢一條步道
走下階梯繼續往九曲洞步道走,就會遇到第二站水景步道,有一段更靠近溪谷的水景步道,帶領遊人從較低的位置更親近峽谷,在這裡聆聽立霧溪急流震耳的水聲,不難感受到立霧溪強大的侵蝕力。
最酷的是地板邊緣特別設計成玻璃地板,視線可以直接穿透玻璃看到底下河谷樣貌
站在透明地板上,可以更貼近感受立霧溪急流的震撼, 強力侵襲後的峽谷風光,令人感佩自然界之威力。
繼續向前邁進,仔細看「明隧道」上有「金花石蒜」、「台灣蘆竹」等浮雕,據說總共多達5種峽谷植物。
沒有仔細數,只覺得美麗別緻,喜歡的人可以細察一下它們的特色
九曲洞步道沿路建設明隧道,用石柱支撐山壁,阻擋落石
至於什麼是「明隧道」呢?它是為了防止上方落石,直接砸落車道、行人所設計。
明隧道經常出現在懸崖旁山路的隧道,外觀呈現「ㄈ字形」,隧道頂猶如遮雨棚,讓石頭自然從崖壁上滾落。
一邊緊附山壁,另一邊則是懸崖以柱子支撐,能透光,故稱為「明隧道」。
第三站 魚躍龍門(科蘭溪)九曲洞對岸有一條小溪注入立霧溪,陡急的溪水沖蝕大理石壁,在山壁上跳躍翻滾,而大理石山壁也被水切出一道彎曲而狹窄的峽谷,從外觀上看來,有一巨大的大理石佇立在一旁,狀似越過急流的大魚,因此有人將此地取名為「魚躍龍門」。
九曲洞步道中後段,有一處稱為「魚躍龍門」的景點,遠眺對岸有一道急流瀑布注入立霧溪, 瀑布右側有一顆巨石,外型看似一條要跳躍急流的大魚,因此被稱為「魚躍龍門」。
原來這條溪是支流「科蘭溪」雖然不長,源頭卻在海拔約2200公尺處,山高水急,可想見下切的力道有多強。湍急的水流由南向北,切穿沿路的大理石岩層,儼然是迷你版的太魯閣峽谷。
事實上這條小溪是「科蘭溪」,科蘭溪切過大理石壁,儼然已成為一個小型的太魯閣峽谷,從這裡可以看出太魯閣峽谷形成過程中的樣貌,若溪水長年不歇,在久遠的歲月之後,將形成另一個大理石峽谷。
除了峽谷之外,大理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越往下走,對岸的峽谷風光感覺越是驚人,被譽為太魯閣峽谷最精華路段之一,果然不是蓋的。
每每抬頭一看就是裸露大理石,山高谷深、岩壁陡峻。
走在這九曲洞步道,感覺懸崖峭壁武林高手就藏身在裡面呢?
第四站 九曲蟠龍,九曲洞步道中途山壁上所刻有梁寒操先生所提「九曲蟠龍」四個行書大字,此處正好位於兩隧道相接的透空處,透過臨溪的洞口可欣賞西側的峽谷景觀,向東則緊鄰峽谷最窄的一線天,兩岸岩壁逼近,幾乎讓人有伸手可抵對岸的錯覺,而也正因這樣的地形,在此也可明顯感受到上升氣流的現象。
九曲洞步道上除「九曲蟠龍」壁刻之外,另有黃杰將軍所題「如腸之迴,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其局。」除九曲洞之外,中橫其他地點亦有許多壁刻題字,也是太魯閣峽谷的另一項人文特色。
第五站 步道終點(折返點)里程700公尺的步道終點,遊客需在此回頭循原路折返。
險峻峽谷風情、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欣賞之餘也讓人深刻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九曲洞步道路面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室及歷史人文。
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學著虛懷若谷,感謝這一趟太魯閣國家公園之旅,讓我見證到不同以往的景緻。
摸摸它的紋理,遙想著前人開鑿路況的艱辛,700公尺隧道處處有驚奇,值得靜靜來品味。
曲折迂迴的山洞中,有著數不清的彎路,讓這裡得名為「九曲洞」,可別以為真的有九個洞呢
九曲洞公車:台灣好行太魯閣線、太魯閣客運302號 ,皆在「九曲洞站」下車即可。
九曲洞開車&停車場:受限地形「沒有」停車場,得在合流 (170.7k)、綠水 (171.4k) 停車後,再搭公車過來雖然麻煩也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