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高雄鳳山城古砲台巡禮】,就在東福橋土地公廟,有位大姊幫我拍照時,跟我說附近有鳳儀書院值得走走,因為當天想去【高雄最美輕軌段美術館站~~龍貓隧道】,所以隔週再安排一次高雄一日遊,早上【高雄鳳儀書院】,中午搭公車到【高雄再見捌捌陸眷村園區】將軍好宅及【高雄左營軍區故事館】
再見捌捌陸原本是在左營舊城內的「高雄市眷村文化館」,之後遷移至高雄左營明德新村後,以「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的全新樣貌正式開幕,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就位在左營劉家酸菜白肉鍋附近,重新打造的眷村就像重生一樣,重新給予這些原本可能會成為廢墟的建築新的生命,又剛好位在左營海軍基地附近,讓眷村文化園區更有那種以前眷村的氛圍,而這邊除了有文化園區之外,附近有一些眷村建築物也改造成眷村民宿,如果你想體驗一下眷村文化的話,可以來這邊住一晚,感受一下以前的那種眷村生活喔!
1949年起,來自大陸各地的軍眷,陸續於臺灣各地落腳,時光荏苒,歲月流逝,眷村特有的人文氛圍,是許多人懷念的故鄉味,這次來到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高雄市擁有陸海空三軍眷舍,保存近90公頃的眷村文化景觀,保存面積為全國第一,除了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隔壁的將軍好宅也是一個值得一逛的景點
眼前林蔭大道,看到國旗飄揚,表示快到營區
離開「再見捌捌陸」與「將軍好宅」後,按照眷村園區內志工們的指示,可以參觀四海一家裡的左營軍區故事館
走出將軍好宅往右走,左轉海景街茂密的林蔭大道,約500公尺來到四海一家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左營為我海軍重要軍事基地,亦為當時總部之所在地,前總司令桂永清上將鑑於地區作戰任務頻繁,官兵、眷屬生活艱難,為提供官兵、眷屬平實消費之休憩場所,調劑身心,激勵士氣,乃於翌年八月二十一日成立四海一家。隨著時代變遷及實際需要,前總司令宋長志上將於民國六十一年興建中正圖書館,作為官兵及眷屬子弟進修與藝文活動之用。前總司令鄒堅上將鑑於官兵差假中心老舊不堪,且房舍不敷差假人員住宿需求, 於民國七十一年再興重建。為提高餐飲服務品質,前總司令劉和謙上將於民國七十六年重新整修餐廳部,並增建大型宴會廳,以滿足官兵、眷屬喜慶宴會之需要。由民國三十九年至今,四海一家營運服務已有七十年。還有在1972年興建完工的「中正圖書館」,這棟建築物在2016年5月被改建為「左營軍區故事館」。
步行至「四海一家」大門口,看到這2棟白色建築,左邊的就是四海一家的餐廳部,右邊就是「前」中正圖書館,也就是現在的「左營軍區故事館」,延續海軍記憶與左營眷村的故事。 裡面陳列不少海軍的回憶與眷村故事,還有相關設備、海軍戰艦、補給艦和登陸艦等各式艦艇模型展品。
在兩棟建築前的龐然大物,是日治時期的海錨。
仔細看會看到錨上有「昭和十八...」等字樣,是丹陽軍艦(原日艦「雪風」)上的鐵錨。下方的「鎮海靖疆」,則是海軍的任務與使命。
建築物正面的「中正圖書館」,但這已成為過去,從2016年起,這棟建築物的身分是「左營軍區故事館」。館內展區以時間光譜為經,海軍、眷村及土地為緯,區分早期左營、乙未割臺、日據形貌、烽火歲月、美軍足跡、光復重建、子弟學校、軍眷一家及創新啟航等9個主題單元,館內收藏珍貴史料,展示左營軍區相關設施、各式艦艇模型及地標,讓所有在左營軍區生活過的人們重溫各時期的海軍與眷村故事。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就是”鎮海靖疆”這四個大字,聽導覽人員說這是保衛疆土的意思,就從海軍的使命開始,來看看從前駐在此地的海軍與眷屬們,是如何的過他們的一天,山字錨與錨鏈,來自於海軍除役軍艦。總重量大約有4000多磅,當時要搬運來這裡應該費了不少精神吧。
「左營軍區故事館」共有二層樓,在一樓的空間裡,展示的內容包括了「左營軍區的一天」動態介紹,以及左營地區在清治至日治時期所發生的故事。在二樓的空間裡,展示的內容主要包括二戰之後,駐在左營的軍人,以及長住左營的眷屬,他們的生活點滴。
門口旁的潛水衣,設計於1905年,是第一代潛水衣。世界上有2套,一套在這裡,一套在美國。
走進大門後, 在左手邊先看到了這些銘牌,這都是已經除役驅逐艦的艦牌。
另一邊則是軍艦的駕駛艙。據說這些都是從已經除役的陽字號驅逐艦上拆下來的古董裝備,而窗外的場景當然是左營軍港了。
還有軍艦上其他各種設備,有鉚釘音響、磁器羅針儀、六分儀,都被一一保留下來了
故事館內這一座沙盤模型是以1950年代左營軍港的空拍照為依據而製作,整個空間包括了軍港,以及位在軍區內的眷村。
丹陽艦原為日本的「風雪艦」,是一艘名艦,也是一艘非常美麗的軍艦,二次大戰16次戰役當中毫髮未傷,是日本海軍著名的幸運艦,外號有”不死鳥”之稱,是日本戰敗賠償給中華民國海軍的第一艘軍艦,也是日本海軍最後一艘僅存的驅逐艦。
另外還展示台灣史前面貌,原來左營附近還有挖掘到考古遺址。
考古遺址證實史前時代左營就有人類居住了
還有甲午戰爭、馬關條約與牡丹社事件都有詳細解說
這一區的展示以清治時期之前的左營地景與歷史為主。
從最早的蓬萊造山運動開始談起到史前時代的樣貌
進入明鄭時期,此地開始有「左營」的稱呼。或許是因為明鄭時期駐軍的關係,在高雄有地名「左營」、「右昌(沖)」。
直到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才開始積極面對臺灣的防務,派遣沈葆楨、劉銘傳等大員來臺,積極建設防務。
日治時期的軍區樣貌照片,進入日治時期,日人為了充分利用臺灣作為南進基地,因此選定壽山北方的小漁港—萬丹來積極改造,成為南臺灣的海軍重要基地。自此,左營地區,因為軍事設施的陸續興建,地貌地景開始有了重大改變。
因為將整個港口納入軍事管理,1940年左營軍港動工,因此原住於此的桃子園、竹子腳等地區居民被迫遷村。
這些建築物是曾經或是現在仍存在於左營軍區中,由日軍所興建的,高雄警備府是目前尚存的建築物之一,現在已獲登錄為歷史建築。
日治時期所興建的軍港設施介紹
日軍還在左營興建燃料廠,就是煉油廠。
步上二樓,緊臨樓梯的區域展出的是昔日美軍在左營軍區中的足跡。
在這個小區域所展示的,大多為這28年間的美軍與國軍合作的歷史照片,還有少部分的文物。
光復重建, 整個故事館二樓中,最精彩的就是二戰之後,左營軍區的重建這一段。
在有形的物質之外,無形的藝文活動,在左營基地中默默的發展,負擔陶治官兵身心的大任。另外,在軍區內還有一些生產活動,在早年眷村在軍區內時,達到物質能自助的目標。
從二戰後到現在,海軍最大的改變還是艦艇的變革。從最早期接收的日本軍艦,到韓戰後接受美援軍艦,再到臺美斷交後,突破外交困境向美國採買退役軍艦,再到現在的國艦國造。雖然相當辛苦,但也一步步的,慢慢的有所進步、創新突破。
在這個軍區大門意像之內,展示的是軍區在這數十年來的轉變
除了恢復日治時期軍港的規模之外, 除了有型的軍武更新、建置外,無形的意志、忠誠與信心的建設,更是海軍的建置核心,如鋼鐵般的磨鍊、超強的體能,可說是許多人景仰的標竿
住在左營軍區內的海軍眷屬們,在最早期所念的學校稱為「海軍子弟學校」,之後經歷幾次的轉變,成為現在的永清國小與海青工商。
展示的是現在的左營軍區,以及現在的海軍,有許多現代艦艇的模型。
展示的是海軍的官階與制服
這麼多的榮耀印記官階,您認識了幾個?
這裡還有一處「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的模擬造景。
「軍中廣播電台」就是現在的「漢聲廣播電台」。念高中時常收聽他們的節目,對於台呼「軍中之聲 軍中廣播電台」還頗有印象。
還有眷村中很常見的休閒-聽唱片,在很多眷村家庭中會見到愛國歌曲的唱片。
這裡也提供遊客作互動式影音錄製服務
眷村形成,在1946年左右,來臺接收的國軍即以軍區附近的日遺軍眷宿舍為軍眷住宿處所,大量國軍自大陸播遷來臺,原有日遺眷舍數量不敷使用,於是便在軍區內的空地上搭蓋臨時住所,日後陸續由國防部、婦聯會等單位陸續興建半永久性的房舍,以容納更多的軍人及眷屬,在軍區內的眷村於是成形。
從這張大海報中得知至少有10座眷村,在這些眷村也發展出所謂的眷村美食
像是果貿市場裡面就有很多在地美食,對50年代的人來說吃的是一種回憶,對年輕一輩的人來說吃的是一種古早味。
眷村中的好味道,這些都是左營眷村中的特色料理!
以後有機會來到左營可以來一一品嘗各眷村美食
現代化的海軍,仍然保持以往「鎮海靖疆」的精神,繼續守護著我們國家的安全,整個「左營軍區故事館」的展覽到這裡也看的差不多了,
希望在這裡的海軍官兵們,嚴格的訓練雖然辛苦,但還是能快樂的過每一天。
~~~~~~~~~~~~~~~~~~~~~~~~~~~~~~~~~~~~~~~~~~~~~~~~~~~~~~~~~~~~~~
連接相關文章
【高雄鳳儀書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