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景點走膩了,這次深入農村參加古坑大埔社區筍友部落一日筍農體驗活動,深深了解筍農的辛苦
筍農產業體驗活動,內容豐富,除了讓我們親自採筍樂之外,還有筍醬DIY、古坑喝咖啡、樟湖藍染、環保袋拓印等
親自體驗採筍樂
筍醬DIY
古坑喝咖啡
第一次體驗樟湖藍染的魅力,每個人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藍染作品呈現萬花筒的感覺
環保袋葉子拓印
搭乘諾曼地遊覽車
來到古坑大埔社區活動
現場提供很有農村感覺的袖套
農村婦女味道的斗笠
採筍需要用到的手套
自行挑選喜歡的顏色
採筍出發前先來張合照
台灣位於熱帶與亞帶熱地區,幾乎一年四季,從北到南都可以種植竹筍,從春季的桂竹筍、劍筍,夏季的麻竹筍、綠竹筍、烏殼綠竹筍,到冬季的孟宗筍,你分得清楚嗎?
竹筍是台灣人常見的餐桌美食,也是每個家庭記憶中的味道。竹筍經常被稱為竹子的孩子,因為竹筍正是從竹子埋藏於土壤中的地下莖所冒出的小嫩芽,而嫩芽一旦破土而出便會快速抽高,並在1~2個月左右後完全成長。在春天的雨後,經常可以看見大量的春筍冒出土壤,即為「雨後春筍」的由來。
桂竹筍為毛竹屬,是台灣固有種,採收期為3~5月,多栽種於北、中部地區,海拔300~1000公尺之間。身高約70公分,體型跟竹子一樣粗,看起來瘦瘦長長的,帶有黑褐色的斑點。因其纖維較多,口感略比其他食用筍硬,經常被用於燉、滷等料理,或加工製成筍乾。
劍筍為矢竹屬,是台灣特有種,採收期為3月中~4月底,特別在清明節前後45天為盛產期,多栽種於海拔300~1200公尺的山區,例如玉山箭竹。身高約50公分,體型只有手指般的粗度。口感細脆,常見於熱炒店,因其竹身纖細堅硬,早期被原住民作為打獵用劍桿而得名。
麻竹筍為慈竹屬,原產於中國,採收期為5~9月,栽種範圍廣泛,從平地到海拔1500公尺的山區皆可見,在台灣以南投竹山、嘉義大埔等地區栽種的最為出名。呈現黃褐色,身高約50公分,外型如交通錐,為竹筍中體型最大的,價格也相對便宜,尖端處可用於涼拌,中段則常被做成知名料理「竹筍炒肉絲」。
綠竹筍為慈竹屬,原產於中國,採收期為5~10月,在台灣主要栽種於平地到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山坡地。身高約20公分,外型呈現彎曲牛角狀,體型較矮肥短,因其纖維較少,口感柔嫩鮮美,具有特殊的竹葉香氣,常被用於涼拌。為台灣主要的外銷品種。
烏殼綠竹筍又稱為烏腳綠竹筍,為慈竹屬,採收期為2~9月,多栽種於海拔300公尺以下,全台均有種植,但以雲林縣為大宗。身高約25公分,外型堅挺直立,體型為綠竹筍的三倍大,外皮具有黑色絨毛。具有豐富的纖維,口感香甜鮮脆,無論冷盤、炒食或燉湯都很適合。
孟宗筍外皮具淡黑色毛,為毛竹屬,原產於中國華南一帶,在台灣主要栽種於海拔150~1600公尺之間,主要產地為南投縣與嘉義縣,可分為冬筍與春筍兩種。在11~2月,嫩芽從地下莖長出但並未突破土壤表面,此時採收的即為冬筍,是冬季少數出產的筍類,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筍」指的就是冬筍;而在2~5月冒出土面後則為春筍。由於冬季筍產量稀少,因此冬筍的價格較昂貴,其口感也比春筍更鮮嫩爽口。
讓我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如何採筍
看好了,請跟我這樣做
看似簡單,做起來可不簡單
好厲害,成功了
這是我們的成果
採筍樂圓滿結束
接著喝咖啡去
來到筍友部落
筍醬DIY之前先上課
作法: 1.麻竹筍去殼,切大塊。 2.寬口罐底先鋪筍塊,再鋪一層鹽、豆粕(部份留用),加上糖與甘草片,最上層撒豆粕、淋米酒,封罐。 這樣醃上2~3個月就完成了,小心取拿,吃越久越甘醇。
標籤紙
糖與豆粕
完成品
貼上標籤紙
筍友部落有販賣跟筍相關的產品
黃金醬筍蛋
脆筍麵,其實它不是麵條喔!而是切得比筍片還要細小,好像麵條一樣
來到食堂用餐
中午自助餐外加一粒筍包
飯後帶我們到雲林古坑鄉的廢校樟湖國小進行下午的活動
分成二組,一組先做藍染,另一組做環保袋拓印,完成後再互換
雲林樟湖國小舊校舍化身美麗的藍染基地, 操場上的一大片面牆,以馬賽克拼貼出藍染意象
隨著鄉村人口老化,位於雲林古坑鄉的樟湖國小也早已廢校了,雖然校園內不再有小學生的讀書聲,卻轉換另一種方式、延續學習精神,現在舊校區成了藍染基地。
日治時期盛產野生樟木的樟湖社區,早期並非藍染小鎮,事實上這裡多以種植農作物為生,只不過近年因為外來種植物「小花蔓澤蘭」,俗稱「綠癌」蔓延,造成當地生態浩劫,因此樟湖社區居民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工藝師、在地藍染達人找出方法,以小花蔓澤蘭做為染料的方式,結合「買一塊布、救一顆樹」的訴求,成功創造出「生態蘭染」。
來到樟湖國小舊校區,不僅可以體驗「生態蘭染」,也有傳統常見的藍染體驗。
跟著老師運用桌面上的橡皮筋,甚至也可以利用木筷及方巾摺疊的方式,進行圖案的設計。
發揮創意用之後,接下來進入染房,戴好手套把方巾放入染缸中搓揉,取出放在桌上讓它氧化,再進行第二次染色
老師說,想要染到藍色得重複染布好幾10遍才能完成,如果沒有耐心至少也要染3次再打開,此時還很難想像最後的花樣會是如何?
氧化後呈現淡淡的藍色圖樣,沖洗、晾乾就能帶回家。
使用不同技法,藍染作品呈現豐富多變花樣
每個人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完全不可能一模一樣
我們做的是葉子拓印環保袋,利用校園隨手可得的葉子及最天然無毒的顏料
將葉子拓印在帆布上,設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拓印完後可用畫筆畫龍點睛,完成獨一無二的葉拓印環保袋
環境保育由我們做起,不用一次性塑膠袋,改用自製的天然環保袋,一起友善環境,實用又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