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看韓劇男女主角漫步在景福宮的身影嗎?從著名史劇《明成皇后》、《女人天下》到浪漫愛情劇《屋塔房王世子》及《仁顯王后的男人》處處可見到名列為五宮之首-景福宮。
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李氏朝鮮的正宮。位於朝鮮王朝國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市),又因位於城北部,故又稱北闕,是首爾五大宮之首,朝鮮王朝前期的政治中心。
一張門票可同時觀覽國立古宮博物館和國立民俗博物館,四大宮(昌德宮、昌慶宮、德壽宮、景福宮)
光化門是景福宮正門。景福宮東面是建春門,西面是迎秋門,南面(正門)是光化門,北面是神武門(原名玄武門,後避清康熙帝玄燁諱而改名),青瓦台對著的剛好就是神武門。光化門在韓戰時期曾遭全毀,重修後的光化門的門匾,據稱是韓國唯一用韓文寫成的門匾,而且是前總統朴正熙的手筆。
若是自由行可安排參觀10點的宮門衛士換崗儀式,據說這個儀式是景福宮展示威儀的人氣之作,在景福宮站下車,從五號出口出站,就可以看到景福宮的標誌了,進興禮門參觀守門將換崗儀式的演出
紙幣上的景福宮
這是以前韓國一萬元紙幣正面的人物——朝鮮世宗莊憲大王 (1418年——1450年在位)名諱李祹,字元正,廟號世宗,明朝賜諡號「莊憲」,朝鮮加諡曰「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世宗是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國王。這位景福宮的主人,在位期間,組織大臣,創造了如今的朝鮮文字,他對韓國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如今朝鮮半島的版圖,也基本是在世宗時定格。韓國人認為他對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超乎古人,所以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今天的首爾,可以看到世宗大王的雕塑,足可見他在韓國人民心中的分量。
紙幣背面是景福宮中的慶會樓,慶會樓成排林立的白色花崗岩柱子,池塘上有三座大小不一的石橋與慶會樓相連接,供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使用。無論從規模還是美觀的角度來看,在韓國都是最典型的樓閣,由於景福宮經常有火災,所以建在此處,也有避免被燒毀的意思。
最新的一萬元紙幣正面採用世宗大王,背景是幅日月山嶽景圖
背面改為世宗時期非常有名的科學儀器——渾天儀,而不再採用慶會樓。
韓國歷史的朝鮮王朝處處山寨中國,連國家名字都是明太祖給取得。國王居住的王宮也是高仿北京紫禁城。其中漢城景福宮是朝鮮李氏王朝時期(1392~1910年)韓國首爾 (漢城)的宮殿,也是朝鮮王朝的正宮。
素有韓國故宮之稱的景福宮坐落於繁華的首爾市中心的一角,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朝鮮建國初期建造的第一座宮殿,規模為五大宮之首
景福宮建於1394年,是朝鮮王朝的正宮,也是朝鮮五大宮闕中規模最大的。景福宮雖然規模沒有故宮那麼大,但是黑色的瓦很有韓國的特色。韓國對古代文化保護得一直都很好。
朝鮮王朝歷史的見證者景福宮是李氏王朝的正宮,以近兩百座殿閣的瑰麗建築承載了朝鮮王朝二十幾代大王的驕傲和悲傷。
景福宮的大部分建築在1592年的壬辰倭亂時被焚毀。經歷了一次次的毀滅和劫掠,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景福宮猶如韓國近代史的一部史冊,在風雨飄搖中仍英姿颯爽。現景福宮內保存有朝鮮時代的代表建築―慶會樓以及香遠亭荷塘,勤政殿的月台和塑像均是朝鮮時代雕刻藝術的結晶。
景福宮內有勤政殿、思政殿、康寧殿等殿閣,由330棟建築組成,共計5792個間,景福宮的正殿勤政殿是韓國古代最大的木建築物,最雄偉壯麗,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接受百官朝會的大殿。
穿越興禮門後方就是勤政殿
勤政門,國家舉行重要儀式或典禮時,正門才會被開啟。在平時文武官需各別從兩側的日華門與月華門通行。
經勤政門,後面才是勤政殿,勤政殿是景福宮的正殿,有「勤勉治國」的意思,類似於故宮中的乾清宮,是皇帝上朝聽政的地方,是景福宮中規模最大,最具藝術性的的建築。
景福宮正殿勤政殿,為五間五進、重檐歇山頂的建築,坐落於兩層丹陛之上。又稱「法殿」,是朝鮮君舉行對中國禮儀(正至及聖節望闕禮、皇太子千秋節望宮禮、拜表儀、為皇帝舉哀儀、成服儀、舉臨儀、除服儀)、朝賀儀式、王世子冠禮、國王納妃禮、冊王世子禮、王世子納嬪禮,以及召開養老宴、飲福宴等宮廷宴會時的地方。
高宗同治六年(1867年),勤政殿由興宣大院君重建,在花紋華麗的兩壇月台上,冠以兩層重檐,顯得雄偉壯觀。殿內有寶座和藻井,殿身四周繞以迴廊,殿前鋪平石。此外,配色華麗的丹青,造型秀麗的藻井,使建築更為莊嚴肅穆,異常壯麗。
景福宮的正殿勤政殿是韓國古代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物,最雄偉壯麗,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接受百官朝賀的大殿。殿前方的廣場就是百官朝會之地,廣場的地面鋪以花崗岩,分三條道路。中間的道路稍高、稍寬,是國王走的路,兩側的稍低一些,是文武百官走的路。
殿前的廣場上,有品階石於東西兩側整理排列著。文官居東,武官居西,並依照階級高低排列。
一至九品文官與武官的位置界碑,需要按界碑標示的位置站立,這裡的地不平,並非技術不好,而是刻意的,因為這樣皇上可以清楚看見下面的人的長相,而且不會反光,不會刺傷官員眼睛。
站在這裡真的可以體驗君臨天下的感覺!
皇帝的座位,所有皇帝座位後面都會擺放日月五峰圖屏風。日代表皇帝,月代表皇后。這幅日月山嶽圖是韓國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
抬頭看勤政殿天花板上的龍
是罕見的七爪金龍
思政殿位於勤政殿的後方為國王處理朝政的偏殿,朝鮮君王與臣下平日議政、商討國事的主要殿閣。可以說是每天早晨的業務報告和會議,都是在此進行。
千秋殿 ,位於思政殿西側的偏殿。為朝鮮世宗大王與眾學者們發明韓國文字的地方。
萬春殿 ,位於思政殿東側的偏殿。
慶會樓位於勤政殿西北邊,建於太宗永樂十年(1412年)。是國家每逢喜事時或迎接外交使節時舉行宴會的地方,慶會樓成排林立的白色花崗岩柱子,為一座二層樓的建築,四周有圍牆,東為含弘門、西為天一門。慶會樓建築為干闌式,底層用24根石柱架空,上為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的歇山頂樓閣,四面開敞,景色優美。
慶會樓坐落於方池之內,池中另有兩座小型方島,象徵「一池三山」之制。池塘上有三座大小不一的石橋與慶會樓相連接,供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使用。
樓閣造型被譽為韓國之最,方型河池上聳立的石柱樓閣,看似巨大樓閣漂浮在池上,顯得異常壯麗。是建造時充分保留了峨嵋山及自然地形的特點,將人工建築完全融入其中,可謂是韓國典型的宮內後院。
離開慶會樓往後方大王及王妃們的寢殿
景福宮雖沒有中國紫京城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那麼多,但也是有許多王妃
韓國的廟宇上常看到的建築風格
屋頂上一排排的雕塑,有著它們獨特的含義
康寧殿,這裡是國王的寢殿,位於景福宮正中央的位置,是國王和王妃起居活動的區域。
康寧殿,國王的寢殿。
內有十二間居室
中間的房間,就是國王睡覺的地方,空間也不大
慶成殿,位於康寧殿西側的小寢殿。
延生殿,位於康寧殿東側的小寢殿。
延吉堂,在康寧殿之東
膺祉堂,在康寧殿之西
含元殿 ,朝鮮初期開展佛教活動的場所。
慈慶殿 ,王大妃、大王大妃之居所。
建宜堂、延昭堂、清心堂、壽慶堂、啟光堂、興安堂,均為康寧殿周圍廊廡
除了慶成殿之外後方好多寢殿看得眼花撩亂
注意看韓國的所有宮殿屋頂,都會有這樣的造型,稱為"雜像",通常最前面的是唐三藏,其次是孫悟空,豬八戒與沙悟淨,主要是避邪之用。
康寧殿和交泰殿分別是國王及王后的寢宮
交泰殿,是王后的寢殿,據導覽人員說,晚上移動的都是國王,看他要在哪個宮殿休息。
寢殿最重要的是取暖方式,下方是用來取暖用的
地板是架高的,下面是暖房設備。通常是燒炭或瓦斯,透過管線,可以溫暖地板和整個房屋。
康寧殿煙囪設在外面,柱子上可看的出中文"萬壽無疆"
還有"囍"字,都是吉祥的意思
旁邊有小門供燒火的人進出用的
十長生煙囪(韓國寶物第810號),為慈慶殿取暖用的煙囪,慈慶殿是太后居住的地方
煙囪壁上畫有被稱為十長生的太陽、山、海、雲、石、松、不老草、龜、鶴、鹿等十種象徵長壽的圖案及四君子(梅蘭竹菊)、唐草、鳳凰等圖案。
左邊粉紅色圍牆是正在整修
離開景福宮寢宮來到民俗博物館旁邊
這邊展示韓國的一些舊建築住宅型態
後方建築物是國立民俗博物館
國立民俗博物館,裡面可以了解韓國的種種歷史
民俗博物館有很多穿韓服的人在此走動
民俗博物館平面圖
從民俗博物館出來
正好有許多穿韓服的人走著
沿著民俗博物館外圍石牆走,準備搭車去,前面是建春門
景福宮東面是建春門
走在這景福宮石牆路,若是自由行可延著石牆路到北村韓屋村及三清洞逛街
行駛在首爾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城市的黃金地段傲然矗立著一座古老城門或一間古廟,高樓大廈對它退避三舍,馬路也因此不得不大繞其道。即使是在首爾最繁華的路段中央,也會有李舜臣將軍和世宗大王兩座銅像突然映入眼帘,高大、雄偉,卻並不突兀,一位是抗倭民族英雄,一位是韓文創造者,在文化與商業面前,文化巍然獨尊。
~~~~~~~~~~~~~~~~~~~~~~~~~~~~~~~~~~~~~~~~~~~~~~~~~~~~~~~~~
連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