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樟山寺駐足遠眺,俯瞰101大樓,台北二格山系著名寺廟除了指南宮外,就屬樟山寺最為出名,視野極佳,台北盆地盡入眼簾,今天的登山活動以樟山寺為中心點,安排一趟9字型的樟樹及樟湖二條步道
以樟山寺為中心點,有三條步道呈放射狀分別通往其他遊息據點,包括飛龍山步道(往政大環山道路)、樟山寺指南國小段及救千宮步道,三條步道的起訖點都位於樟山寺廣場。
從政大直行而上號稱好漢坡站的398階,抵達樟山寺---樟樹步道---貓空站---貓空越嶺步道---涼亭---鵝角格山---樟湖步道---待老坑山---優人神鼓---瓦厝---樟山寺---政大
今天加碼共走了3座山頭,樟山、鵝角格山、待老坑山,3個三角點,第一個在飛龍步道、第二個在樟山寺路口稱為大坑山(樟山)、第三個在鵝角格山涼亭附近的稱為三玄宮
車子抵達政治大學,帶著期待的心情開始今天的登山活動
步伐輕鬆踏在政大校園道路
來到政大登山口-文山親山步道
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及指南茶路親山步道,包括樟樹及樟湖步道
位在政大百年樓東北隅的行健道共398階,約20層樓高,甚為陡峭,政大師生又稱其為好漢坡,直行而上抵達行健道涼亭
陡行而上氣喘吁吁,除了加油還是加油
經過398階的努力,終於抵達政大山頂廣場--行健道
行健道涼亭旁相思樹花開得茂盛
金黃耀眼的相思樹
在此歇息
繼續往前走往第一站目標--樟山寺
從政大往樟山寺這條稱為飛龍步道
飛龍步道的特色,在於整條步道中間均有塊石綿延不斷,從遠處望來,像恐龍的脊椎一樣,因而得名。
樟山寺步道全長1公里,其中650公尺在政大校內,又名「飛龍步道」,沿途皆鋪設石階,從遠處觀之,如同翱翔天際之蛟龍,因此得名。今日所見之步道乃民國83年底經政大協請台北市政府建設局所整修,在此之前乃狹窄的小徑,登山民眾行走其間易生危險。
飛龍步道位於環山二道與環山三道間,石階往上抵樟山寺
親山步道的登山口有多處,政大環山三路登山口
一株樹苗,一個希望,你我攜手共植台灣的森命
樟山寺步道的前身是貓空、草湳地區茶農運輸茶葉至木柵、景美的交通要道,建於何時已不可考。
山友聚集在步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徑口
細步走進這條平常很少人進入的小山徑
原來只是為了這顆三角點,如果沒有嚮導帶路,平常人還真不知道有這三角點
看完三角點再原路返回飛龍步道
前面有山友直視遠方
原來從這裡可以看到山下風光,又有雪白桐花的相伴
前方就是樟山寺了,往左邊可抵指南國小
這條稱為樟山寺指南國小段
回望飛龍步道
指南茶路親山步道--樟山寺登山口
莊嚴紅色外牆的樟山寺
樟山寺,廟方提供免費的熱茶及開水可供補給飲水。
位於台北市文山區內的樟山寺,興建於民國二十年,外觀樸實而穩重,寺內主要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神像,至今約有八十年的建廟歷史了。
相傳民國初年時,住在樟湖附近的居民無意間發現一尊形似觀音菩薩的石像,於是便以香火誠心供奉膜拜,後因祈福靈驗以致信徒增多,便由 信徒斥資建廟,之後陸續修建於今之面貌。
樟山寺居於三條登山步道的交叉點,包括沿途以石階鋪設的樟山寺步道(又名飛龍步道)、指南國小步道及救千宮步道
每逢休閒假日,登山遊客與香客絡繹不絕
寺廟居高臨下,前方寬闊的廣場是眺望四周美景及俯瞰大台北市區的絕佳地點
望向前方指南宮隱約可見
坊間傳聞,台北市指南宮是分手廟,情侶不能一起去,否則會分手收場,傳說廟中供奉的呂洞賓苦戀何仙姑不成,看到情侶就會忌妒,動手拆散
其實不用擔心啦!這種傳說只是迷信,情侶夫妻相偕來貓空走步道、指南宮、樟山寺遠眺101大樓,看景談心增加感情
休憩一下準備離開樟山寺
來到樟山寺路口
停下腳步拍照
領隊要帶我們往路口右邊小山徑尋找三角點
一般遊客大都對這種路不熟悉,也不知道三角點的位置
登山會就是有這種興趣及目標,哪裡有三角點就往哪裡去
走出小山徑,眼前視野開闊
又見到金黃色相思樹花及雪白油桐花一起開放的畫面
看到三角點是一定要留下紀錄
看完三角點來張大合照
原路返回路口往貓空方向前進
來到叉路,右邊往杏花林,左邊往貓空
若直上階梯往樟湖步道-瓦厝
今天是走9字型,往左邊起走,採順時針方向,最後從瓦厝回到這裡
看清楚,指南茶路親山步道的瓦厝登山口
往貓空方向,路邊經過三墩石茶壺博物館
三墩石茶壺博物館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三段,原本是品茶的茶坊及餐廳,但是由於貓空地區茶館餐廳數量之多,老闆便將茶館改型成為博物館,這裡可看到許多年代歷史悠久而且身價高貴的茶壺,以及茶壺的製作過程,進去三墩石茶壺博物館參觀不僅能看到茶壺還能喝到好茶喔!
博物館對面就是樟樹步道的登山口
樟湖環狀步道-三墩石登山口
來到叉路,往左是阿樟的厝,老樟的厝只是一道仿磚牆門,古味和現代感混合一起,若有興趣可以走進參觀
放棄阿樟的厝走右邊樟樹步道到貓空纜車站
樟樹步道大概是沿著山腰線走一路平緩,都是石板步道
附近都是田園農村味道,貓空的樟樹樟湖環狀步道,非常適合親子來此散步
此地地名為「樟湖」,可見早期這片山谷原先擁有茂盛的樟樹林,如今樟樹已不多見,沿途僅有一棵較大的樟樹而已。山坡多闢為茶園及農圃,因此樟樹步道較少遮蔭,但視野遼闊,適合欣賞風景。天氣陰涼時候,走這條步道最為舒適。
保有過去泥土糊牆特色的老屋子,走在樟樹步道細細品味早期農家的生活環境,又帶有些創意的好地方
有水池、稻田、茶園、豬舍、炭窯、牛車、古厝等典型的鄉村元素
路邊有貼著滿字的大穀倉,其實它是設計成一座可以旋轉的穀倉
旋轉穀倉,真是有創意
將穀倉轉化為可以旋轉的涼亭
讓遊客將穀倉旋轉後還可以坐下來休息
涼亭坐著人,轉起來還真的有點出力
一片綠色盎然的田野風光,有水池及涼亭
這裡是樟樹步道的精華景點,彩雲亭、明鏡池
一座約400平方公尺仿造耕作用的明鏡池 ,池塘內有一座造景水車
除了休憩欣賞也是附近農田的蓄水池,池中水牛多年來依然在水中伴著遊客
回望明鏡池
循著環繞明鏡池的步道往貓空
樟湖環狀步道-上樟湖登山口
一路走來,樟湖樟樹步道緊緊相連環狀步道
從樟湖步道走到貓空纜車站
貓空纜車,於2007年7月4日啟用之纜車系統。
路線由台北市立動物園西側至貓空地區,全長4.03公里,設有動物園起站及動物園內、指南宮,貓空三玄宮終站共四站
領隊安排想要走逍遙路線的山友可以在此搭纜車到指南宮附近走走,再搭公車回到政大,真是貼心的領隊,如此安排還真不錯
貓空空氣好、風景棒、除了齊聚泡茶還可以享受小吃美食
在貓空站走走但不用午餐,因為安排在山上用餐
休息一下,從階梯上去走貓空越嶺步道
這條步道稱為貓空越嶺步道,全程鋪上花崗石,上行約兩、三分鐘,遇岔路,右可繞往樟湖、樟樹步道的入口,直行則往鵝角格山。
今天的目標是鵝角格山
盡覽貓空一帶的茶山景致
一路陡上往鵝角格山
來到涼亭準備午餐並午憩
涼亭處分成三路線,銀河洞瀑布、鵝角格山,另一個是二格山
盡責的領隊午餐後到處尋找,又找到ㄧ個三角點,從二格山方向5分鐘路程
找三角點是山友們共同的興趣
這顆三角點是三玄宮
欣賞台北盆地山下景致
繼續往鵝角格山,路好陡登上鵝角格山後又陡降,還好有繩子可以攀行,否則真的要像溜滑梯一路滑下來
從鵝角格山下來到分叉路就是樟湖步道,往右回貓空纜車站,往左到待老坑山及優人神鼓
往優人神鼓一路陡下
步道旁放了蛇狀鼓的椅子,就知道已接近優人神鼓
優人神鼓優人神鼓山上劇場位於老泉里老坑山上,是台灣一個表演藝術團體,前身為優劇場,佔地一千多坪,1988年由創辦人劉若瑀於台北木柵老泉山創立
優人神鼓在台北木柵老泉山上,從打鼓、打拳、打坐中,走上國際舞台
目的是為了遠離市區的喧囂,讓劇組成員能將擊鼓、靜坐和中國武術能夠合而為一,由團員親自搭建木,舖上枕木作為排練場。
優人神鼓選擇在山上的環境清幽適合,在此練習不會影響到週遭的人
山上劇場分為兩部分,一為團員們靜修練鼓的木造房,這一部分如未預約,不開放參觀
另一部分為開放式舞台兼練習場,除了作售票演出舞台外,也開放自由參觀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為全台唯一的山上露天劇場,在此可眺望台北盆地,平日也有許多登山客在此健行尋幽
「優」在中國傳統戲曲的意思是「表演者」。「優人」即表演的人。
「神」是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狀態。
「優人神鼓」亦即「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走訪一趟優人神鼓練習場地,領隊特別交代來此一定要輕聲細語
因為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是他們午休時間
優人神鼓參觀結束,腳步放輕細步離開
從樟湖步道往瓦厝方向回到樟山寺
樟湖步道瓦厝支線
樟湖步道直走會到貓空去,左轉往樟山寺
回到樟山寺,這趟環狀路線共走了6小時
從飛龍步道回政大
政大擁有腹地廣闊的運動場地
連接相關文章【貓空指南茶路親山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