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坑南寮登山步道,為清朝時,為了開墾大肚山區以及往返竹坑,開闢了這條竹坑村古道進入南寮,後龍景鄉公所將竹坑村古道改建為登山步道,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完成竹坑-南寮登山步道。其實這條步道以前沒見過,但是開車往來國道三號台中龍井段間,往東看有綠地山坡和許多電塔的那一面,步道就在其中,這次走過之後才知道竹坑南寮步道原來就藏身於此。
感謝好姐妹的介紹,才能相約走這條這麼棒的步道,由於志同道合,今天正式組了快樂家族,姐妹情長在~~~~
沿線走在古道上,一片黃綠色大草坪高低起伏,就是美呆了!
國道三號南下,出龍井交流道接中興路往龍井方向,遇中興橋不上橋走右側平面道路後左轉沙田路六段,續行至沙田路四段過龍井區公所後約1K,便可見竹坑-南寮登山步道指標,左轉進入後沿指標便可到達停車場(國道三號高架橋的底下)。
南寮登山步道以西起大肚山腳下竹坑的木本橋為起點,分為主步道跟AB步道,主步道2400公尺,A步道為300公尺,B步道600公尺,從中間的榕樹休憩處開始分出AB步道,最後到東邊的南寮村為終點,再由C步道走回木本橋,全部走完約要兩小時。
竹坑-南寮登山古道入口以木本橋為起點,這座名為木本橋的人行拱橋橫跨溪谷,橋頭旁立有解說牌,
木本橋是為了紀念龍井鄉第一位鄉長陳木本所設的景觀橋
此木本橋主要紀念陳木本先生,陳木本先生為當地竹坑村人,擔任民選第一屆鄉長後連任至第三屆積勞成疾,其在任期間勤奮清廉,為緬懷其德行風骨,將登山步道人行拱橋命名為木本橋,以供鄉民景仰。
過木本橋後,正式的走上登山古道
早上時間,橋下成了農夫市集
進入步道前,國道三號高架橋下,立有仁者樂山的石碑
快樂家族姐妹們
主步道入口旁邊放置有認養大使招募標示牌是在招募什麼?
主線步道
步道旁的腹地立認養大使的標示牌,載有編號、姓名及日期
認養用意是將步道旁腹地空間交給有心人經營,認養人針對所認養的步道段,發揮創意美化步道景觀
主步道兩旁有認養人細心照顧,種植花卉植栽美化環境,讓遊客走在其間,多多認識植物花卉
川七可以入藥
情人菊
情人菊跟蟛蜞菊長得很像,但是仔細看花形跟葉子顯然不一樣
蟛蜞菊
繁星花種類很多
合歡跟粉撲花也長得很像
紅色龍吐珠還真特別,一般只見白色龍吐珠
這位認養大使放上龍鳳瀑布照片
認養大使在此設置棋盤
認養大使大哥還真親切,親自贈送翠蘆莉讓我們拿回家種,感謝
刻有里程數的石頭
走在步道,一邊賞花,一邊欣賞看看美麗的草坪,接近大自然就是舒服
黃綠交替大草坪,就像一幅水彩畫
說到畫畫,快樂家族裡就有一位畫畫才女
看到大石壁,主動要求要拍照,真是好眼光,這景還真不錯
同樣角度再來一張
走在步道隨處可見一根根電塔,龍井地區聽說是全台電塔最多的地方
步道旁發現有自行車道,看車道的方向是往溪谷內深入
大榕樹休憩處,快樂家族三位老爺
大榕樹休憩處前方有叉路,左為B步道起點
過了大榕樹休憩亭後,步道區分為二條,左邊為B線步道,右邊為主線步道,依步道導覽圖來看,兩條步道最後將在稜線會合。
取右續行主步道轉為階梯
階梯往上續行
今天天氣很好,不冷不熱,涼爽宜人,一路談談笑笑
在步道上行走時,由山脊高處遠望,周圍開闊草原讓人身心舒暢
尖嵴突出草坪山壁並排在山谷中
草坪跟電塔是這裡的特色
左邊有觀景平台
來到叉路,右邊是往A線步道通往觀景平台
平台旁立有一顆書寫古道景觀台的石頭
平台設有望眼鏡,不需投幣可自由觀看
看到了二高橋下停車場嗎?找一下自己的車
走上觀景平台,這裡有360度視野
右邊是大草坪及高塔,中間是平地可看到火力發電場
從右邊望過來,數不盡的電塔在此一字排開
延綿不斷的電塔,一幅特殊的畫面,心想為何這裡會有這麼多電塔?
漸往左邊一點點,平地出現
繼續往左邊看,剛才拍照的大石壁頂端出現了
最左邊就是望眼鏡之處
龍井的圖騰
如果天氣好,可看到最遠的台灣海峽
有河濱公園、火力發電場、風力發電
綠色廊道、龍目井、龍井火車站
心想龍目井是在哪裡?如果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試問,你們對龍目井有興趣嗎?
你看到停車場的車子了嗎?
擺出最俏最帥的POSE,代表我們快樂的心情
單人阿帕契式敬禮
雙人阿帕契式敬禮
阿帕契式敬禮,大家一起來
由 A 線步道觀景平台回到稜線主步道
往右邊山谷看時發現一塊奇特的山丘,步道旁有一座解說牌,原來那塊樹林丘地就是鯉魚山
傳說從前有大小 2 條鯉魚盤據於山谷,大鯉魚頭朝東向山上,小鯉魚頭朝西向大海,有一天洪水將小鯉魚沖入大海,因而小鯉魚一去不回,最後僅剩大鯉魚獨守山谷。
俯瞰山谷鯉魚山
觀景台合照
主線步道循稜上行,來到名為花架涼亭的休息區,涼亭外立有一塊大石,上頭書寫龍止觀三個字
下方則有解釋龍止觀三字意函,意思是指行走此山脊步道,可以高處遠望廣闊景觀,讓人身心舒暢屏棄世俗雜念,達到『休止能定身摒息,休觀則定心生慧』之境。
續循稜進入柏油步道段,此時將與 B 線步道會合,由山脊向右山谷望,山谷裡有一塊景觀腹地,步道旁解說牌指該地為古井區
往下望去,前方有塊白色龍圖騰,就是古井區
有一條名為古井天梯的步道連繫,看了一下導覽圖該古井位在C線步道上,待會走C線就會經過,所以不需特意走古井天梯前往。
看看解說牌後續行
回望古井天梯,之所以會被稱作「古井天梯」,乃是因為這條依山壁建築的階梯會直達C路線上的老古井,故而得稱。這條棧道階梯約有50公尺的高低落差(相當於16層樓),長212公尺,共有340階。
從這個福德祠開始就是南寮竹坑步道的南寮段起點了
福德祠設有停車場,方便來訪踏青之民眾停泊車輛
南寮-竹坑登山步道意像入口處
為紀念東海大學美籍教授「亨德博士」的享德紀念公園,這位亨德博士為南寮村民解決了缺水問題,為了感念因而興建了享德紀念公園。
南寮社區中心的雙龍搶珠魚池 (大水崛),這個大水崛曾是大肚山南寮村的主要用水來源,但是這個大水崛到了秋冬枯水期就不夠用,於是村民就必需遠到東海大學裡的小溪取水,當時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的亨德先生,看到了這種景像心生憐憫,於是拿出自己積蓄及努力募款以下,用鑿深水井拉自來水管線方法,為村民們解決了用水問題,所以才有了亨德紀念公園的感念。
105年元旦活動布條還高掛著
能一起出遊就是有緣
快樂家族成員
大池塘旁有間福建宮,這南寮福建宮是從福建過來的嗎?
離開福建宮,繞著大池塘來到雙龍搶珠的背面
繞著雙龍吐珠大池塘一圈又回到亨德公園入口
到達林家祠堂,南寮是一個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老村落,是大肚山上早期的四大集村之一,村民多數是林雲派下的子孫,可以說是一典型的林家村。
南寮-竹坑步道的南寮端入口就在林家祠堂旁。
由林家祠堂登山步道進入,就是名為好漢坡的石階步道,也就是C線步道的開始,好漢坡即為陡下階梯(共121階)將下至山谷C線步道。
一群俠女好漢聚集一堂,從這邊是往下階梯也不算好漢啦!
左邊是接好漢坡,右邊是往廣龍禪寺
C步道建設於山谷中
山谷裡的 C 線步道維護的很不錯,步道寬大整潔平坦易走
看著地上這塊白色龍圖騰,就知道古井區到囉!
昔日的那口古井就在亭子裡
曾經也是居民賴以維生的取水井,如今只剩下景點的價值
古井前方設置了汲水幫浦,用來取得古井裡的井水。
這就是在乾隆年間由林家三兄弟挖掘出的天然湧泉古井,此井位置約在竹坑北坑谷地中段(海拔約120公尺),早期為平埔族守獵休憩的飲用水。
健行之餘,可以享受著屬於龍井的風吹,感受到自然的草動
最後南寮-竹坑登山步道回程點就在木本橋旁車道,由木本橋出發左去右回繞行一圈約 5 公里。
二高橋下設有休憩桌椅供遊客休息野餐
快樂的野餐
攝影師不能缺席,還是要入鏡一下
這是一處相當適合親子出遊的好去處,感受自然慢活的節奏!
回望一下步道入口
一邊野餐,一邊欣賞優美的樂曲歡唱伴奏
這可真專業,薩克斯風演奏很棒的!很好聽!
在此劃下完美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