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古稱為萱草、忘憂草,也是中國俗稱的「母親花」
金針是家常料理中常見的食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鐵質,營養成份頗高,同時具有安神忘憂的療效。
金針花又稱「一日美人」,早上開、晚上凋萎。
由於金針一旦花開就失去採收價值,農民們總趕在花開之前就全部採收。
採收必須青白淡黃的花苞、色澤金黃橙紅後才能採收
成熟花包只有一天,到了隔天清晨成熟的花苞就綻放了。
金針花花蕾採收宜在綻開前一日或二日為之
即「一日蕾」或「二日蕾」,清晨所採者品質最佳。
所謂一日蕾就是明天會開花的~~而二日蕾便是後天會開花的
開花的並不能製成一般食用的金針,也就失去了經濟價值
所以一天之內就必須採收完畢,至於來不及採收的就開花了,才有機會一飽大家的眼福,看到花海的樣子,可是在農民的心裡可是傷心難過的。
近年來由於網路相傳媒體報導,政府也補助經費給農民將金針山轉成觀光性質。
這也因此造就了每年的8-9月的賞金針花風潮
這一片廣達300公頃的金針田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東側海拔約800公尺的海岸山脈上~~~六十石山
美麗的金針花田與花東縱谷遙遙相望
台灣戀針情
六十石山從台九線308.5K東側轉入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六十石山興建了十座造型各異的涼亭,分別以金針的種別或極為優美的文詞命名,如鹿劍、觀親、尖閣、黃花、鹿蔥、山嵐、忘憂、萱草、丹棘及療愁等。
從台9號省道轉進六十石山產業路後,經過一段蜿蜒的山路
即可到達六十石山的金針栽植區第一個停車場-黃花亭
六十石山以黃花亭及忘憂亭賞花人潮最多
黃花亭石階兩旁不知名的花
登上黃花亭,迎著山風,視野廣闊無屏障
壯闊的花東縱谷盡收眼底
這片金針花田看起來很像是大象的鼻樑骨
美麗景致有如置身於歐洲阿爾卑斯山間的瑞士,因此這裡有「台灣小瑞士」之稱的美名
六十石山位於花東縱谷最狹窄且地勢最高的地帶,有全台最美的金針花園的封號
每處轉彎都有讓人驚艷花海美景
一片片無邊無際的金針花田,有如一張張碧綠帶金黃的毛毯
綿密地舖蓋在一重又一重的山嶺上
幾戶頂著紅瓦的農舍散置在綠意盎然的田間
一片猶如巨幅彩繪油畫般的金針花田
形成一幅幅美不勝收的樸質風情畫
為什麼會被叫做六十石山呢?
據當地人說,早在日治時期,一般水田每甲地的穀子收成大約只有四、五十石,而這一帶的稻田每一甲卻可生產60石縠子,因此被稱做六十石(ㄉㄢˋ)山。
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早在日治時期,這片山區本是一片繁茂的樟樹林,為了煉製樟腦而被砍伐一空。
結果發現在空曠的山坡上,散佈著60塊巨大的石頭,所以這裡被名命為六十石(ㄕˊ)山。
出現在眼前的這片優美而遼闊的田野景緻
立刻就將方才行車的疲憊感一掃而空
放眼望去,真的都是滿滿的忘憂金針
直挺挺的迎向朝陽,歡迎著每一位到來的旅客們
走在這金針花田小山徑上
低頭驚見這一隻隻白色蚜蟲-金針花天敵正在花莖上蠢動著
美麗金黃外表正有無數的蚜蟲正在攀爬,近看還真的有點嚇人
當抽芽發育時,其所需的養分,多半是由母體將蛋白質轉變成可溶的胺基酸,再透過篩管輸送到幼芽中。當葉片脫落前,一樣會將葉綠素及其他大分子養分,分解成可溶的胺基酸,由篩管輸送回母體,再運送到儲存器官,轉變成大分子養分儲存起來。換句話說,在幼芽發育成葉片以及葉片脫落前的兩個階段中,葉柄內的篩管輸送的都是最容易吸收的可溶性胺基酸養分,也就是蚜蟲的最佳食物。
在金針未開花前,蚜蟲群聚於心葉部,吸食汁液,並誘發媒病,造成植株生育不良,甚或枯萎。除夏季溫度過高時較少外,幾乎全年均可發現,每年自九月下旬密度開始增加,至翌年2、3月達高峰,遇落雨蟲數即會減少。
來到金針山賞花之外也要來品嘗一下金針的美味
金針香腸~~每根香腸裡都先用竹棒綁著ㄧ支金針
燙金針~~涼拌金針新鮮美味
金針肉絲湯
金針冰棒
用金針插成盆花
悠遊自在地徜徉在這片翠綠山谷裡
每座涼亭的景緻各有趣味,或可仰望海岸山脈
或可欣賞壯觀的金針花海,或可俯看縱谷田野景色
在這萬里晴空下的每刻都流轉著不同的迷人風情
可在這裡盡情選購新鮮金針或是乾金針
牽著手漫步花田間
ㄧ幅恬美的農村風情畫
這可是紅色金針花喔!不是孤挺花
這才是孤挺花,不注意看還真的分不出來
高高低低起伏的丘陵山坡,開滿一朵朵金針小黃花
蜿蜒山路兩旁也是花開處處
滿山遍野的金針花海像一張超大的黃橙色地毯鋪滿整座山谷
讓人忍不住發出「哇」的讚嘆聲
【台東三仙台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