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辰彥旅遊,早上武界摩摩納爾瀑布【南投武界摩摩納爾瀑布】,牛耳石雕公園【埔里牛耳石雕公園】午餐後來到坐落在像金鶯展翅的金鶯山上的江南風廟宇「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俯瞰環山和埔里市區,地母廟建成於1948年,守護當地60逾年,是埔里重要的信仰中心,始終香火鼎盛,數十年來逐步擴大規模,方便信眾前往參拜廟宇最大特色就是除了進香客,也是攝影協會與網紅拍照打卡熱門景點,不同角度都可以拍到滿意的照片~~。
座落在有「小洛陽」之稱的埔里鎮,因地處金鷹山上,最大亮點就是登上最高的乾元殿,可以欣賞華麗的綠琉璃瓦屋簷與遠山、藍天、白雲、埔里市景的美景,氣勢磅礡的韓風廟宇風情加上一望無際的視野,有君臨天下之感 ,成為人氣埔里IG打卡地標。
南投埔里熱門景點「寶湖堂天地堂地母廟」是全台唯一「綠色琉璃屋頂」廟宇,被譽為「台版青瓦台」。地母廟坐落在埔里金鷹山上,能俯瞰埔里市景和遠處巒山,配上綠瓦的古代宮殿式建築,如君臨城下般一望無際,吸引國內外的遊客特地到訪拍照。埔里地母廟除了建築配色與眾不同,祭祀的主神也是台灣特有神祗的「地母娘娘」。
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裡主祀道教尊神「四御」之一的「后土」,台灣多尊稱為「地母」(又稱地母娘娘、地母尊神、地母至尊等),為大地之母。母親代表宇宙萬物和生養萬物的重要角色,為主宰大地山川之神,掌管著天下土地,庇護著土地上的萬物。
尤其站在埔里地母廟的最高景觀平台,能夠眺望整個廟宇建築及綠色山嵐,視野非常無敵!來一趟就會發現原來廟宇也能如此之美。
埔里地母廟的起源為當地的梁氏家族,據廟史記載,在1907年時梁家神爐突然發火延燒,因此梁家人連同地母娘娘暫移別處,因而避過當年大地震帶來的傷亡。此後梁家人更誠心祀奉地母娘娘,地母的庇佑之說也逐漸為人所知,使得參拜人數日漸增加,於是當地居民便開始籌建地母廟。地母娘娘關心、庇佑眾生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但是在您向地母娘娘求財、祈求事業順遂時,最重要的是祈求者要孝順父母、行正道,才能如願。
地母廟的簡易圖,從大門乾坤門進入,經過五門牌樓,來到八卦九龍池,右邊階梯上去,坤元殿、神農殿,最高層乾元殿,再從左邊階梯下樓。
從停車場走過來,會先經過乾坤門,這個門的外觀設計的好精細!不管是圓門拱上的龍或屋簷都好漂亮。慈恩街上的「乾坤門」是前往地母廟路上必經的宮字形歡迎門,過去將此門定位成雅觀且實用的「武門」供車、馬、牛穿越,而現在的「乾坤門」周邊則是地母廟的停車場。「乾坤門」用色繽紛,2根柱子各盤踞著彩龍,是地母廟的重要地標之一。
進入乾坤門之前,大馬路兩旁有非常多的商家與攤販能逛,能買到香菇、百香果、茭白筍等當地農產。
接著來到五門牌樓(瓦門)
地母廟的「五門牌樓」帶有「五常(仁、義、禮、智、信)」含義,在五門牌樓的正面和背面有著地母娘娘指示的「大哉坤元」「乾坤聖地」題字,和6副對聯,感恩地母娘娘的庇護以及對善行的勉勵。當遊客通過2座歡迎門,都能更進一步感受地母廟的莊嚴之美。
在穿越五門牌樓後,就會經過地母廟知名的「八卦九龍池」,相傳九龍池有祛病解厄的神奇療效,每逢農曆戊日會開放信眾擲筊,若得3聖筊才可以入池繞走以消災祈福。
八卦九龍池一年僅開放36天,非開放日時可以從高處欣賞九龍池講究風水意象的特殊造型設計。
右邊階梯上去,坤元殿、神農殿,最高層乾元殿,再從左邊階梯下樓。
地母廟是一層一層的往上蓋,你站在每一層所看的視野完全不同,如果時間不趕,真的可以每層都細賞。
廟宇中每個角落都藏有不同驚豔之處。
不得不讚嘆埔里地母廟的建築設計,每一個細節都很仔細,而且雕工精美,根本就像是一個美麗的大型工藝作品。
隨著高度越來越高,景色也越來越美,從上往下拍是不是也很好看阿!
一路順著階梯一步步來到最高的埔里地母廟乾元殿,參拜的人潮好多喔!
香客們絡繹不絕的從最底下走上來~
「乾元殿」是地母廟的制高點,供奉著玉皇大帝、開天古佛和無極老祖。乾元殿在尺寸和定位上都和坤元殿相互配合,在建築設計上採用北式青瓦屋頂,搭配琉璃瓦片和紅色屋簷,廟埕四周設置了基底雕有雲景、主體布滿松竹梅浮雕的白玉欄杆。
在乾元殿的屋脊上也有一顆與坤元殿「通天球」相對應的「九龍扶天球」。
乾元殿被群龍環繞,輝煌的裝飾,可說是地母廟裡最精緻的宮殿。
每一層都有神明可以拜,大家記得要懷著虔誠的一顆心來參拜。
來到最高殿堂,那就一定要到廣場賞風景,這也是最多攝影好手與網美必拍的視野。
南投地母廟超壯觀的廟宇建築園區!
綠色屋瓦搭與藍色屋脊意外的搭配,從上面拍下去十分的有氣勢!
地母廟共有3層,從下至上分別是「坤元殿」「神農殿」「乾元殿」。坤元殿是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五殿的首座宮殿也是地母廟的主殿,供奉著地母尊佛、天上聖母及瑤池聖母。坤元殿的屋頂上的「通天球」,帶有「宇宙運行的演繹法則」的含義;從高處望向坤元殿,也會發現寶湖宮的背面有著「宇宙之母」的牌匾。
神農殿走上乾元殿的階梯,由上往下拍有一種穿越感,青瓦的宮廷建築和遠處的高山相應,一望便能將美景盡收眼底。
自行瀏覽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