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000054--.JPG

如果想要來一趟鳳山古蹟之旅,那一定不能錯過鳳山縣城,鳳山縣新城原有城門六座、砲臺六座,現僅存一座城門(東便門)與三座砲臺(澄瀾、平成、訓風),目前皆已指定為市定古蹟「鳳山縣城殘蹟」。雖然縣城大部分已經毀損,但還是保留著三座完整的砲台,沿著曹公圳河邊漫步,就能慢慢欣賞鳳山縣城這座美麗的古城。

81311.jpg

曹公圳就位在鳳山火車站前一帶 ,安排一次鳳山古砲城之旅,可以從鳳山火車站或是鳳山捷運站作為起點,沿著曹公圳逐一走訪平成砲台、東便門(東福樓)、訓風砲台、 澄瀾砲台,沿線都能見到曹公圳足跡,另外鳳山城隍廟、【鳳儀書院】也是欣賞鳳山歷史薰香的景點

00000114--.JPG

曹公圳是在距今170多年之前,有一位勤政愛民的知縣叫曹謹,以家鄉流傳下來的開圳經驗加上他大江南北的閱歷,運用築壩攔水、開圳鑿陂的技術,讓千百年來滔滔不絕的高屏溪水,注入需水灌溉的高雄平原農地,造福許多農民,後人因此感念他的功勞,便將這條水圳取名為「曹公圳」。

00000034--.JPG

近年來,高雄市府更積極進行鳳山溪支流曹公圳整治計畫,沿岸景致煥然一新,成為美麗的親水空間,也提高民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使得原本又髒又臭,兩岸也多是違章佔用的曹公圳,已然成為高雄市民散步休閒的好去處,晚上時曹公圳兩旁的燈光照著溪水,別有一番浪漫風情。

00000026--.JPG

由曹公圳往東可到大東公園,往西走到叉路轉左邊可通往捷運鳳山站,沿線平成炮台、曹公廟等古蹟,甚至走到澄瀾炮台都能見到曹公圳足跡。

00000061--.JPG

平成砲台位於高雄市鳳山區曹公路上,曹公廟的正後方,從鳳山車站步行約400公尺抵達,「平成砲台」也是目前鳳山區內僅存三座砲台之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列為市定古蹟,距今已超過180年歷史,沿一側紅磚階梯往上走,雖無砲座,但古意盎然的氛圍,仍隱約可見時光的軌跡

00000085--.JPG

鳳山縣城殘蹟-東便門、東福橋、東福祠,靜謐清幽,東便門又稱「同儀門」

00000096--.JPG

訓風砲台位於仁慈幼兒園大門旁,也是位在中山路龍山寺右側後方的訓風炮臺,為早期從閩粵移墾及貿易船之上岸的要塞,鎮守著鳳山溪往前鎮河出海口的要衝,戰略形勢非常重要,如今僅剩大砲台。砲台牆身呈現圓弧形狀,主要構造為硓咕石 、卵石,橫額訓風嵌在石牆內,左右有泥塑的書卷造型裝飾,為剛硬的炮臺增添藝術氣息

00000136--.JPG

澄瀾砲臺位於鳳山區立志街和復興街口(鳳山國小後方),位屬縣城西南隅,為不規則八角形的砲臺,砲臺兩側翼牆還可以清楚看到數個供長槍射擊的「銃孔」(內大外小),從砲台上往護城河望,視野遼闊。

00000029--.JPG

為了古砲台巡禮,安排高雄一日遊,早上搭捷運到鳳山站,古砲台城門繞一圈,下午到凹子底站轉搭輕軌到美術館站,【龍貓隧道】朝聖一下

00000153--.JPG

早上搭統聯到高雄中正站(技擊館站)下車

00000152--.JPG

技擊館站搭捷運到鳳山站

00000151--.JPG

捷運鳳山站

00000150--.JPG

走出捷運鳳山站,右邊有中華街觀光夜市招牌,沿著中華街或是五權路都可以往曹公圳

00000010--.JPG

曹公圳由曹公舊圳(五里舊圳)、曹公新圳(五里新圳)、鳳山圳、大寮圳、林園圳等五個水圳灌溉系統構成,灌溉範圍涵蓋大高雄所有農業精華區所在,是高雄地區最重要的水圳

00000012--.JPG

最早起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為解旱象之災,由當時鳳山知縣曹謹所開鑿。曹公舊圳開通後因灌溉小竹上里、小竹下里、大竹里、鳳山上里、鳳山下里等五里,而被稱為「五里圳」,後來將之命名為「曹公圳」,並刻碑紀念

00000008--.JPG

走到曹公圳西邊段,再回轉沿著曹公圳往鳳山車站方向走

00000001--.JPG

秋天漫步曹公圳,欒樹一路陪伴

00000016--.JPG

00000018--.JPG

00000020--.JPG

00000022--.JPG

整治後的曹公圳景色和環境更加美麗,午後就能看見附近居民在此優閒散步著

00000023--.JPG

00000025--.JPG

00000027--.JPG

00000029--.JPG

經過普慶精舍

00000037--.JPG

來到曹公路

00000038--.JPG

旁邊就是鳳山車站

00000039--.JPG

鳳山車站對面曹公圳有棵雨豆樹

00000032--.JPG

樹旁有標示說明「雨豆心百年情

00000031--.JPG

原本種植於仁武鄉山坡上的四棵雨豆樹,因都市計畫關係面臨砍伐,在地方人士奔走之下,希望能夠保存有半百歷史的雨豆樹,分別移植到鳳山火車站、仁武運動公園與鳳翔國小,盼老樹繼續開枝散葉

00000033--.JPG

午後若有時間,也可以騎U-bike 逛曹公圳,很不錯

00000034--.JPG

00000035--.JPG

00000040--.JPG

沿著曹公路往曹公廟方向走

00000044--.JPG

曹公廟位於高雄市鳳山區主要道路曹公路,全長約600公尺,路名的由來是為紀念清朝一位偉大的水利專家,也是一位愛民如子的知縣─曹謹

00000042--.JPG

曹公廟供奉對當地民生頗有貢獻的清朝台灣府鳳山縣知縣曹謹,清領時代原是在鳳儀書院建祠祭拜,日治時期才改於今址重建祠堂

00000043--.JPG

後代子孫為感念他對地方百姓的付出,特別建『曹公祠』祭祀,民國81年間改祀曹公像並正式改稱為『曹公廟』,曹公國小也是因紀念曹謹而命名的。

00000045--.JPG

廟前有曹公紀念亭與一座收有七座古碑的碑林

00000046--.JPG

位於曹公廟後方的平成砲台,也是歷遊鳳山必訪之地,平成砲台與訓風炮台、澄瀾砲台等三座炮台,一同見證了台灣防敵的英勇事蹟,歷史風味可謂濃厚。

00000047--.JPG

無法從曹公廟裡面到平成砲台,必須從曹公廟外面右邊巷子進入

00000050--.JPG

經過平成花園

00000048--.JPG

00000049--.JPG

00000051--.JPG

00000052--.JPG

平成花園巷子出來左側就看到平成砲台,平成砲台位於曹公廟正後方 鳳山曹公廟旁有一條小巷弄,進入沒多久有一座牆身由咾咕石、石灰、卵石砌成的四方形古建築物,高度將近五公尺,外表堅固厚實,巍峨矗立於曹公圳旁邊,是為鳳山知縣曹謹強化鳳山縣新城的軍事防衛功能而建設的六大砲台之一「平成砲台」,因鳳山知縣曹公為加強鳳山城防禦而立建於西元1838年 (清代道光戊戌年)已超過180年歷史,目前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00000053--.JPG

清朝康熙年間開始統治台灣,在左營興隆莊設鳳山縣城,由於乾隆51年發生林爽文事件,攻破鳳山縣城,官民死傷甚多;至乾隆53年事平後,官民協議在鳳山下陂頭街建新鳳山城,道光18年知縣曹謹因此整修新城,並在四隅築砲台6座,其中東北、西南隅各一、東南和西北隅各二,主要是因地制宜和基於戰略上的考量,形勢也都相當顯要;砲台目前僅存『平成砲台』、『訓風砲台』、『澄瀾砲台』三座砲台遺跡,又以平成砲台為三座砲台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座。

1499582391-922036105.jpg

平成砲台是目前鳳山區內僅存三座砲台之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列為市定古蹟,距今已超過180年歷史

1499582394-2236091908.jpg

城牆門額上平成字樣還清晰可見

00000057--.JPG

平成砲台後方有紅磚階梯,樓梯旁有一棵盛開的九重葛,這盛開的九重葛,讓砲台少了點冰冷,多了些熱情

00000058--.JPG

沿一側紅磚階梯往上走,雖無砲座,但古意盎然的氛圍,仍隱約可見時光的軌跡

00000059--.JPG

平成砲台在當時是負責防衛整個鳳山縣城的西北方,外有護城河,砲口朝西,可防止敵人直接入侵,平成砲台構呈四方型,由咾咕石與石灰砌疊而成的外牆,非常堅固

00000062--.JPG

平台上一個個洞口是防禦用的炮眼正對了城牆各個方向

00000063--.JPG

站在曹公廟正後方的平成砲臺上往下看,當初守護城池的氣勢仍依稀感受的到。

00000064--.JPG

前面就是護城河曹公圳目前整治成了一條綠色走廊

00000060--.JPG

歷經百年後,雖然平成砲台已經無真正的防衛功能,而現代化的社會也已無需要,但是平成砲台整體存在,只是無炮彈的影蹤,幸虧有政府以及民眾一份對於古蹟保護的凝聚力,因此平成砲台由民國88年4月修復完成,成為民眾見證歷史的好去處。

1499582379-4225737876.jpg

砲台下的中國風紅磚步道是讓民眾曹公圳散步後歇腳聊天的好地方

00000056--.JPG

欣賞平成砲台小橋流水景致,往東便門方向走

00000065--.JPG

鳳山市區內殘存的清朝鳳山縣城遺蹟,為與高雄市左營舊城區別,鳳山市縣城稱為新城。新城殘蹟中,唯一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及跨鳳山溪的東福橋,至今猶負起交通孔道的功能,也是全省唯一還活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城門古蹟,人車往來,皆須經東便門門孔,要想體會古人如何出入城門及行走古橋的感覺,鳳山市東便門與東福橋值得一遊。

00000066--.JPG

來到東便門有著思古情懷,東便門、東福橋與東福祠都位於鳳山市區內,雖然都已隱沒在快速發展的都市裡,但卻是鳳山市民代代相傳的集體記憶。從鳳山火車站下車步行前往鳳山市區,途中隨意尋問路人或商店,都可指引正確位置,甚至熱心的帶路,相當方便即可探訪鳳山縣城的輝煌歲月和行走在古意盎然古橋上的特殊情感。

00000073--.JPG

東便門是鳳山僅存古城門,東便門城門呈長方形,寬10.8公尺,深7公尺,門洞方向朝東,偏南約45度。台座高約4.3公尺,拱圈為紅磚材料,拱基為石材,外牆為咾咕石。內門額「東便門」仍嵌於拱門,落款為道光19(西元1839),為花崗石材,外門額「東便門」為大理石材,是台灣光復後高雄縣政府整修時增加之物,已失古意。

00000067--.JPG

清嘉慶9年(西年1804年),知縣吳兆麟在鳳山縣城建了6座城門,小東門(東便門)就是其中一座。但在歷經歲月的摧殘後,東便門成為鳳山城碩果僅存的古城門,因此格外具有時空的代表意義,現為市定古蹟。

00000068--.JPG

清朝時代鳳山縣城興建6座城門,分別是大東門稱為朝陽門、小東門稱為同儀門也就是目前的東便門,西門稱為景華門,南門稱為安化門,北門稱為平朔門,北門外門附廓,稱為郡南第一關。

00000071--.JPG

目前門上的匾額「東便門」是大理石材質,是台灣光復後才整修上的。

00000069--.JPG

東便門外是古稱東門溪的鳳山溪

00000089--.JPG

想要體會古代人通過城門或是行走橋墩的生活方式,可以來東便門與東福橋一遊,時間穿越近200年,縱使每天都車來人往,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不禁讓人興起思古幽情,踏著先人所留下的足跡追想先人最真實的生活現場

00000074--.JPG

活在新世代進出百年古城門,彷彿有時空交錯的感覺,若原東福橋還在,走城門古橋更有穿越之感

00000075--.JPG

走在東便門可看到對面東福橋

00000079--.JPG

穿過東便門過來另一端,抬頭一看門上的匾額「同儀門」

00000088--.JPG

東便門外是古稱東門溪的鳳山溪,於同治3(西元1864)興建一座石橋,稱為東福橋,為前往鳳山縣城內商業中心打鐵街,和通往屏東的必經之地

00000076--.JPG

東福橋跨越鳳山溪,鳳山溪早年稱為東門溪

00000077--.JPG

東福橋前小廣場

00000083--.JPG

看到眼前這座充滿現代感的東福橋有點奇怪?東福橋不是一座與城門一樣歷史久遠的橋嗎?怎會如此充滿現代感?

00000078--.JPG

東福橋橋頭有一座東福橋遺跡說明,東福橋原建於清道光21年(西元1841年),清同治3年(西元1864年)重修,為清代城內居民通往萬丹、阿猴必經的橋梁,總長約22公尺,具三座船型橋墩,上置四組長石條城為橋面,古東福橋在民國九十年被潭美颱風沖毀,當時的舊橋敦為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橋墩為長六角形的船首狀造形,兩端也都呈船首狀

00000082--.JPG

現在腳下所踩的是新橋,新建的橋並非仿古橋所建,因而充滿現代感,新建的東福橋橋面鋪上石板,有幾分石板橋的味道,橋的中央處兩側都往外突出一塊三角形觀景台,看起來有加寬的視覺效果

00000072--.JPG

鳳山溪也就是當年城外的護城河,目前也經過一番整治了

00000081--.JPG

東便門外牆右側有座土地公廟,稱為東福祠,東福祠主祀不是俗稱的莊頭土地公,而是簡稱「橋公」的「橋頭土地公」。

00000084--.JPG

最特別的是,為體諒「橋公」長期守護東福橋與東便門太過寂寞,地方民眾為「橋公」找到一位「橋嬤」作伴,守護來往的民眾。

00000086--.JPG

00000090--.JPG

00000070--.JPG

離開東便門,往訓風砲台方向走

00000091--.JPG

在東便門不遠處,距離約二十公尺而已,有兩座清朝年代舊東福橋橋墩

00000092--.JPG

此兩座橋墩原為東福橋三座橋墩其中兩座,民國九十年因颱風沖毀東福橋,使兩座橋墩沒入河道中,今吊起置於廣場保存,供人憑弔

00000093--.JPG

造型為六角型,此是為了減低河水的阻力,橋墩主要材料使用咕咾石和尺磚,外層再使用石灰粉刷

00000094--.JPG

沿著中山東路5巷走,約300公尺看到前方的訓風砲台

00000095--.JPG

旁為鳳山溪

00000097--.JPG

除了平成砲台,目前僅存的『訓風炮台』、『澄瀾砲台』也都位於鳳山區內,交通網絡相當方便,也可以一次看盡當年台灣如何對抗外侮的英勇事蹟

00000098--.JPG

訓風炮台則位於當時的東門城牆東南隅轉角處,牆面呈現圓弧形,正面朝東,上方俯瞰視野寬闊;前方鄰近鳳山溪與城壕匯流處,是鎮守鳳山溪往前鎮河出海口的要衝。防守地位相當重要。

00000099--.JPG

訓風炮台主要建造材料為硓咕石、卵石(砲台牆體、城牆),磚(踏道門樓、階梯、砲台女兒牆、頂舖面),黑糖、糯米與石灰合成的三合土(砲,明顯可見其歷史悠久

00000100--.JPG

牆身嵌有花崗石匾額-「訓風」,兩側則以泥製塑型、造型柔美的書卷作為裝飾,工法嚴謹,具藝術價值

1499582409-4061179479.jpg

左右有泥塑的書卷造型裝飾,讓剛硬的軍事設施 添了藝術氣息

00000113--.JPG

00000108--.JPG

經歷烽火與歲月損壞,原本綿長的城牆如今只剩十多公尺長。

00000101--.JPG

訓風砲台看起來是三座中保留範圍最大的

00000104--.JPG

00000106--.JPG

00000107--.JPG

後方樓梯可以上去參觀

00000110--.JPG

跟前面砲台四方形平台不同,訓風砲台上是城牆走道空間

00000111--.JPG

00000112--.JPG

00000115--.JPG

00000105--.JPG

附近公園環境清幽,讓許多民眾閒暇無事的時候,總愛來散步。有時間不妨來此走走,感受歷史文化之建築景觀

00000116--.JPG

沿著曹公圳內壕溝往澄瀾砲台方向走

00000117--.JPG

經過東門公園

00000118--.JPG

00000119--.JPG

00000120--.JPG

00000121--.JPG

00000122--.JPG

00000123--.JPG

00000124--.JPG

00000125--.JPG

00000126--.JPG

00000127--.JPG

00000128--.JPG

再經過南門公園

00000129--.JPG

00000130--.JPG

00000131--.JPG

鳳山國小

00000132--.JPG

來到澄瀾砲台

00000139--.JPG

澄瀾砲台位於高雄市鳳山區復興街立志街交叉口

00000133--.JPG

這座澄瀾砲台,是三座砲台中造型最特殊的一座砲台外觀呈現八角形

00000134--.JPG

班駁的城牆,這些砲台曾經也守護著這個地方,如今能完整保留下來

00000135--.JPG

澄瀾砲台建於西元一八三七年(清代道光丁酉年),比平成砲台早了一年時間完成

00000137--.JPG

00000138--.JPG

斑駁中隱約可見澄瀾字跡

00000142--.JPG

這有一張導覽地圖介紹了清代舊鳳山縣城地圖標示出了鳳山縣城原有六座砲台、四座城門相關位置(目前遺跡僅剩三砲台、一座城門)

虛線內是清代當時鳳山縣城

00000140--.JPG

00000141--.JPG

00000143--.JPG

砲台主要材料是咾咕石在經由石灰、糯米、黑糖調和成的三合土堆疊黏著起來

00000145--.JPG

因應地形而設計的砲台,走到砲台上方能俯瞰旁邊的護城河景色,也記錄著鳳山縣城的歷史痕跡,還有曾經發生過的那些歷史故事。

00000144--.JPG

用不一樣的角度欣賞的砲台,左右兩側沿伸出來的牆面,上面有許多洞口

00000146--.JPG

這些洞口稱為銃口,是以前用來防守用的

00000147--.JPG

00000148--.JPG

旁邊就是當時鳳山縣城的護城河, 經過整治變得相當乾淨

00000149--.JPG

繼續沿著岸邊走,每一處的景色看起來都不一樣,隨處總能看見優閒的居民散步著

00000154--.JPG

秋天欒樹相伴回到鳳山捷運站,搭捷運到凹仔底站,轉輕軌到美術館站,下一站龍貓隧道

00000016--.JPG

美術館站蜜柑號龍貓隧道朝聖去

~~~~~~~~~~~~~~~~~~~~~~~~~~~~~~~~~~~~~~~~~~~~~~~~~~~~~~~~~~~~~~~~~~~~

連接相關文章

高雄鳳山城古砲台巡禮

高雄最美輕軌段美術館站~~龍貓隧道

高雄鳳儀書院

高雄再見捌捌陸眷村園區

高雄左營軍區故事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茵茵weity 的頭像
    茵茵weity

    茵茵weity的部落格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