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就是時間多,分享一處健走登山步道,就是三峽老街的鳶山步道光復銅鐘,北上朋友可搭火車到桃園車站,再轉搭桃園客運5005往三峽老街(經鶯歌火車站),到三峽老街約40分鐘,南下朋友可在鶯歌車站下車,門口文化路搭5005,到三峽老街約20分鐘,逛逛三峽老街,吃碗豆花,買個金牛角,若要走鳶山步道,需往上走2公里的柏油平緩坡道,一路有樹蔭,但還是要帶把傘,一瓶開水,流流汗,若怕熱的朋友可以等幾個月天涼再去走走
這次599搭火車慢遊台灣安排馬岡漁村【東北角馬岡漁村】二天行程之後,再繼續留在台北二天,回程順便安排桃園三峽鳶山銅鐘,話說這個鳶山銅鐘,相信住在三峽超過20年以上的在地人,應該都有聽過它的鐘聲,鳶山的這座銅鐘,是台灣目前最大的銅製大鐘,不僅僅是有歷史意義,更是台灣之最。
新北市三峽鳶山上有一口全台最大的銅鐘,鳶山銅鐘全名光復記念鐘,早在民國74年三峽地區人士為紀念台灣光復四十年,由地方居民捐款於鳶山公園鑄造全國最大的銅鐘,因此又稱光復鐘,紀念台灣結束日本殖民統治 ,說到日本統治台灣,三角湧抗日,那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三峽歷史, 以前聽聞可敲鐘,可以說是老三峽人的共同回憶,不過因為年久失修再加上本來結構就不穩,現在只能立在地上,成了「啞巴鐘」,如今地方居民希望透過這「有故事的鐘」,串聯附近景點,推展地方觀光。
要怎麼上鳶這山銅鐘這邊,基本車子是有路可以開上來的,用走的也行,開車的話麻煩朋友請注意行車,因為這條鳶山登山步道還蠻多人來此爬山的,所以建議用走的上山也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鳶山登山步道不是只到銅鐘這裡為止而已,還可以往更裡面走去有個空地視野很好,也就是新聞中可以拍出雙腳懸空美照的地方,其實在途中經過的鳶峰亭也 可以遠眺鶯歌及桃園的風景,另外若是想挑戰與屏東的哈尤溪彩壁齊名的鳶山彩壁,一樣擁有大片裸露的彩色岩壁,則要從銅鐘再走2公里的山路,而我只走了一小段發現山路只有我一人而心生不安也就放棄下山。
從馬岡漁村結束回到台北,夜宿卡夫人背包客棧,一早搭區間車來到桃園車站,轉搭桃園客運往三峽
搭5005桃園客運,其實這班車會經過鶯歌車站,所以搭南下火車也可以在鶯歌下車,這樣可以節省一些等車時間
在三峽老街下車
吃碗肉圓
逛逛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一般指的是民權街的南段,長約二百公尺,其中又以民權街、和平街、仁愛街和中山路保存最為完整。老街始創於18世紀中葉,曾於西元1895年遭日軍焚毀,隨後由住民自行復建。西元1916年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由住民自費將傳統街屋形貌改造為仿歐風立面,以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拱門以及巴洛克裝飾,建構當時廣為流行的歐風街道風貌,融合了洋樓風格元素、日式家紋及漢人文化圖像。
其建築從西元1911年留存至今,早期由於地處山麓地帶,又有溪流匯集,在日治時代相當繁華,也是北部最長的老街之一,後期雖然經過市街改正與道路整頓,但仍保留許多紅磚拱廊與巴洛克式建築,拍照起來充滿異國風情!
目前三峽老街風貌大致上保留日治時期原貌,但三峽老街雖被列為三級古蹟,卻因缺乏維修,於民國82年解除古蹟指定,因此老街的保存岌岌可危
來到三峽老街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就是金牛角
可見三峽金牛角在遊客心中佔有很大的影響力
金牛角口味多元化
除了原味還有許多種口味
可以自行搭配成盒裝
走在三峽老街上,就好像進入時光隧道,裡頭除了隱藏許多在地美食外,還有很多歷經年代風華遺留下來的染房,以及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的店家,非常有趣又復古!
三峽老街不僅是台灣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街區,更是集觀光、古蹟、美食、特產於一身的多元景點,從平民小吃到各類生活用品應有盡有,像這樣風韻猶存又百逛不膩的老街難怪吸引不少國內外觀光客前往!
三峽老街末端,這個神秘的小公園體驗三峽最著名的藍染工坊
除了老街美食外,不僅拍照打卡超吸睛外,也能在體驗三峽在地藍染,三峽舊名為三角湧,不僅有良好的水質,早年更是馬藍染料植物的主要產地,這些有利的先天條件造就三峽成為最重要的染布中心。
透過工坊,遊客可以自備白色布料,依循講師專業的指導,一步一步體驗渲染的過程,成就感十足!不僅如此工坊內也分享許多關於藍染的相關知識,想要了解三峽歷史透過「藍染DIY」是個不錯的方式喔!
經過三峽老街來到鳶峰路
走上鳶山登山步道
從遊客中心走到銅鐘只有2公里,柏油路面很好走
途中經過慧悾慈惠堂
雖然天氣很熱,但是沿路都有樹蔭,至少可減少一些日曬
途中經過鳶峰亭
雖然這邊可以停一些車子,但是車位不多
這裡也可以鳥瞰三鶯區
來到鳶山公園,這裡也可以停車,也有提供簡易廁所
終於來到鳶山頂上,鳶山海拔高度321公尺,因山型似飛翔的鳶鳥而命名為鳶山,鳶山與鶯歌石是三峽與鶯歌最具傳奇色彩的名勝,相傳1661年,鄭成功擊敗荷蘭人,大鳶精與鶯歌精隔著大漢溪整日互吐霧氣比高下,士兵為其吐霧所吞食,鄭成功遂開巨砲轟炸此二精,瘴氣才逐漸散去,遂形今日之三峽之鳶山與鶯歌之鶯歌石隔溪遙遙相對。
這裡矗立著一個建於民國74年的光復銅鐘,此銅鐘由當時三峽的鎮長張秀豐所建,主要是為了紀念臺灣光復40週年,也象徵人類追求和平的崇高理想,頗具時代意義,目前只剩觀光功能的鳶山銅鐘,近看覺得非常巨大
鳶山從很早以前就是地方居民爬山休閒的場所,視野極佳,除了能望見三峽街區,更可遠眺大臺北及桃園地區,遊客爬上山便會敲一下銅鐘,而大鐘的聲音響亮,能遠播到讓整個鎮上都聽見;然而銅鐘在921大地震後被震下來了,基於安全顧慮,便不再重新安裝回去。
石碑上記錄這座鳶山銅鐘的由來以及意義
此鐘是三峽區民為紀念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耗資三百多萬元興建, 可在一旁石刻的落成誌見到當時奉獻基金的芳名錄
只要走30分鐘的登山步道就可以來到光復銅鐘
光復紀念鐘為三峽地區著名的地標
佇立鐘前一望無際的遼闊視野,可眺望桃園地區及青巒疊翠的山頭,是許多人假日休閒之地。
若想挑戰鳶山彩壁,在銅鐘停車處繼續往山裡面走
柏油路到此結束,接下來是真正的登山步道
途中經過鳶山聖蹟
上頭刻有碑文用以悼念三峽人抗日的義勇精神,緬懷歷史並展望未來。
繼續往前走
沿路有繩索
越走感覺路況不是挺好
而且一路上好像沒有登山客,自己一個人走感覺有點不安,走到這裡決定放棄
返回銅鐘處休息一下
下山認真看了路邊這家鳶山景觀咖啡館
遠望山下右邊的三峽老街尾端
進入三峽老街尾端
在勇伯豆花吃碗綜合豆花
來到三峽老街站牌等待公車
~~~~~~~~~~~~~~~~~~~~~~~~~~~~~~~~~~~~~~~~~~~~~~~~~~~~~~~
連接相關文章
【台灣桑耶寺】
【再次遊頭城老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