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20190803115031012-1----1.JPG

經由淡海輕軌開通之後【淡海輕軌與幾米作品相遇】,淡水附近景點一一浮現,去過多次的漁人碼頭有了新的旅遊方式,除了在淡水捷運站租自行車前往【金色水岸騎單車悠遊漁人碼頭】或是搭公車接可到達,如今有了淡海輕軌,可以將附近景點收藏,首先規劃濱海沙崙站附近景點,例如【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漁人碼頭】、水管公園,另外再安排淡水古蹟之旅,搭捷運到淡水站,用步行方式到【小白宮、真理大學】、【紅毛城】、【和平公園、一滴水記念館】、【滬尾炮台及滬尾炮台公園】之後,再繼續步行到公司田溪古厝,從濱海沙崙站搭輕軌回紅樹林站結束古蹟之旅

map268.gif

滬尾砲台位於淡水高爾夫球場的另一側,也就是【一滴水紀念館】旁邊,「滬尾砲台公園」與二級古蹟「滬尾砲台」分隔兩地,兩者可就足足相隔一公里,所以滬尾砲台與滬尾砲台公園之間並沒有直接相連

IMG20190803114811012-1----1.JPG

淡水滬尾砲台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建造於清光緒12年(1886年),乃由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的,門額上仍保留劉銘傳親筆所題之『北門鎖鑰』四個大字,充分說明滬尾砲台在當時為鎮守北台灣的重要關卡。然而經過時代的變遷,如今已成為國家第二級古蹟。

IMG20190803122112012-1----1.JPG

位於砲台附近的淡水忠烈祠,亦為淡水八景之一『烈祠松濤』是值得觀賞的去處,可安排連遊。

IMG20190727101908012-1---.JPG

滬尾砲台公園是一處新的遊憩景點,但知名度似乎不如鄰近的二級古蹟滬尾砲台

IMG20190803112103012-1----1.JPG

離開一滴水記念館往滬尾砲台

IMG20190803114544012-1----1.JPG

前方是售票亭,因為已經先在小白宮購票,所以只需出示票根或是貼在手臂上的小貼紙就可以通關,非常方便

IMG20190803114625012-1----1.JPG

滬尾砲台入口處豎立古蹟解說牌,其文如下:

滬尾砲台是1884年中法戰爭後,劉銘傳為防衛台灣海防,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本砲台,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門額。 砲台坐北朝南,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形狀為矩形,由外而內有:土坦、豪溝、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及廣場。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光緒十五年(1889年)大砲安裝完竣。滬尾砲台有四座砲座,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現皆已不存。

IMG20190803114629012-1----1.JPG

滬尾砲台又稱作滬尾礮臺,位於今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為建造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佔地約8公頃。該砲台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主導建造,其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台灣淡水港

IMG20190803114645012-1----1.JPG

正門門額上的石匾有劉銘傳「北門鎖鑰」題字, 歷史已超過百年,這塊劉銘傳親題的石匾是砲台區彌足珍貴的史蹟。該砲台雖停用多年,但因為長期屬軍事要塞,因此建築大致完整,門額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題之「北門鎖鑰」石碑,也保留了砲台旁兩道城牆及砲陣地數座;但砲台使用主炮均已遭日本人拆離,現已佚失。目前將砲台列為二級古蹟。

IMG20190803114636012-1----1.JPG

淡水滬尾砲台的外廓為兩道城牆,內層則為昔日的士兵寢室、儲藏間、辦公室等,目前已開放為展示的地方,陳列著淡水老照片以及與砲台相關的歷史資料。外層的砲台上則設有砲台數座,由此亦可烏瞰淡水河,景色極美。

IMG20190803114640012-1----1.JPG

砲台左右兩邊外圍城牆

IMG20190803114649012-1----1.JPG

穿過厚重的拱門,彷若穿過時光隧道。砲台營區內,四周城牆圍繞,泛黃的壁壘磚牆,引人懷想, 彷彿回到百年前的歷史場景。

IMG20190803114705012-1----1.JPG

「滬」是指漁民捕魚之設施,「尾」則是指河流出海口。另有一說則是指由臺灣話「雨尾」諧音演化,因為觀音山、淡水河一帶下雨,到此地後雨即停止,故名「雨尾」。 另一說法是「石滬」是早期海邊捕魚的設施,漲潮時,海水將魚群帶進石滬內,退潮時海水從石縫中流出,魚群便留在石滬內供漁夫捕捉,早期台灣北海岸有20~30個石滬群,淡水在石滬群最尾端,故稱「滬尾」。也有說是源自此地在清代中期即和簡稱為「滬」的上海通商頻繁,猶如是接續於上海後尾的城鎮,乃逐漸產生滬尾之名。

IMG20190803114729012-1----1.JPG

滬尾開發可追溯的最早歷史是在西班牙時代,西班牙人曾在此建造砲台,荷蘭人在1642年接替撤離此處的西班牙人興建防禦據點。1661年鄭成功圍攻荷蘭人位於台南的根據地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淡水與基隆的駐軍先後撤守增援大員,離去前將他們駐守的堡壘燒毀,大砲則一併帶走。

IMG20190803114904012-1----1.JPG

鄭氏治台時期,主要的生產根據地集中在台灣南部與基隆一帶,淡水並未有鄭軍設防;直到清治時期嘉慶年間,淡水延海一帶海盜猖盛,清廷在1808年(嘉慶十三年)加派兵力,駐防該地。1813年(嘉慶十七年),在目前滬尾砲台現址興築砲台作為淡水河口駐衛之責。

IMG20190803114732012-1----1.JPG

中法戰爭後清廷命台灣巡撫劉銘傳加強台海防務,於全台重要海口地區興築砲台基地,計有基隆、滬尾、安平、旗後、澎湖等五處共十座砲台,以禦外國軍隊。當時於滬尾炮台上設有四座砲座,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現皆不存。日治時期,日軍撤下當時在滬尾的四門砲塔,並將此地改作為日軍砲兵練習場地。

IMG20190803114751012-1----1.JPG

國民政府來台後,重新賦與滬尾砲台國防任務,並派兵駐守,民國74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核定滬尾砲台為二級古蹟,整修後開放民眾遊旅。

IMG20190803115309012-1----1.JPG

漫步於砲台內埕,細覽一景一物,砲台坐北朝南,是一座隱身在幽幽密林裡的砲台,形狀為矩形,整體建構,由外而內包括:土坦、豪溝、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及廣場等。

IMG20190803120152012-1----1.JPG

四方形的砲台堡壘就矗立在眼前了。舊樸的水泥土垣透露出歲月的滄桑味,斑駁的樹皮留下歲月的痕跡

IMG20190803115110012-1----1.JPG

跟著參觀路線前進

IMG20190803115010012-1----1.JPG

假日的淡水,碼頭區萬頭鑽動,熱鬧喧嘩,然而滬尾砲台卻遊人稀少,幽渺靜謐。殘牆舊坦隱身於樹林裡, 吸引不了遊客的目光,正好給了旅人沉澱心思的空間,輕易地融入這歷史的懷想裡。我心思穿越時空, 遙想一百一十九年前十月一日的滬尾港。那隆隆的砲聲發自淡水河口的法艦,砲火猛烈向這砲台區擊來。  

IMG20190803115253012-1----1.JPG

清法戰爭期間,法軍始終沒有如願攻下滬尾。在積弱的晚清年代,滬尾戰役的勝利可謂是振奮人心的大事。

IMG20190803115303012-1----1.JPG

百年來的淡水地區,每年四月十八日,家家戶戶在門口拜拜,以祭祀當年陣亡的英靈,俗稱為「敗滬尾」, 以紀念「法蘭西敗於滬尾」的這一戰爭史實。

IMG20190803115000012-1----1.JPG

砲台區面積約1.5公頃,四周外牆高3丈餘,約一層樓,繞成正方型

IMG20190803115318012-1----1.JPG

內外牆之間有甬道相通為營房及彈藥房,堡壘規模相當完整。

IMG20190803115352012-1----1.JPG

甬道相通

IMG20190803115857012-1----1.JPG

IMG20190803115227012-1----1.JPG

營房內淡水舊照片展示

IMG20190803115201012-1----1.JPG

劉銘傳因防禦台灣有功而成為民族英雄。這場戰爭亦使清廷感受到台灣在國防上的重要戰略地位。 光緒十二年(1886年)九月五日,宣佈台灣建省,劉銘傳因戰功被任命為首任台灣巡撫。

IMG20190803115204012-1----1.JPG

劉銘傳主政台灣六年,銳力圖強,重修於清法戰爭全毀的雞籠、滬尾等砲台。光緒二十年(1894年), 清日爆發甲午戰爭,清廷慘敗,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使滬尾砲台沒有機會再為國效力。

IMG20190803115237012-1----1.JPG

日本遠征艦隊記取了法國人的慘痛教訓, 刻意避開了滬尾、雞籠港的砲台,選擇僻遠的三貂角鹽寮海灘登陸,展開接收台灣的征戰。劉銘傳辛苦重修的滬尾砲台便這麼拱手讓給日本人。

IMG20190803120143012-1----1.JPG

我覺得來淡水,若要探索古蹟,領略古蹟之美,除了紅毛城之外,「滬尾砲台」絕對是必遊的魅力景點。

IMG20190803115259012-1----1.JPG

老樹成蔭,在這幽幽密林裡,顯得格外神秘而深邃。拾級而上、登上砲台土垣,漫步在蓊綠的樹叢間,可以緬懷先人的走過的歷史。

IMG20190803115345012-1----1.JPG

左右兩邊都可以登上炮台

IMG20190803115408012-1----1.JPG

日據時期,滬尾砲台被日軍佔領為軍事用地。台灣光復後,由國軍接管,為軍事禁區。民國七十四年台北縣政府將滬尾砲台列為二級古蹟, 規劃整修。民國八十年動工,民國八十六年完工,開放參觀。來到這寂靜的砲台區,懷想歷史往事。

IMG20190803115434012-1----1.JPG

穿進甬道,我爬上位於矩形直角處的砲座區。

IMG20190803115500012-1----1.JPG

過這座厚實的堡壘通道,便可以進入這座砲台的廣場,佈滿歷史痕跡的牆面,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IMG20190803115456012-1----1.JPG

阿姆斯壯後膛鋼砲早已消逝無跡,僅剩圓弧形的砲座

IMG20190803115446012-1----1.JPG

當年以鐵水泥灌注的基座,如今仍蒼勁地堅守於此,面對著淡水河出海口

IMG20190803115505012-1----1.JPG

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大砲於1889(光緒十五年)年安裝完成。砲台內原有四座砲座,分別為12吋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日本人佔領台灣後,據說為應付鐵礦缺乏,於是將該四座砲管拆除溶鐵製作兵器,因此目前的滬尾砲台砲管皆已不存在。

IMG20190803115514012-1----1.JPG

日本人拆除砲管後,將此地做為砲兵訓練場,國民政府來台後重新駐兵,民國七十四年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整修後並開放民眾參觀。

IMG20190803115530012-1----1.JPG

據說這是目前世界少數僅存最完整的西式砲台建築,如此珍貴的遺產能保存下來,更是彌足珍貴。

IMG20190803115538012-1----1.JPG

砲台土垣上種植的樹木,其中又以苦楝花居多,此刻正是苦楝花開季節,紫色苦楝花所散發的香氣,正是這個季節裡,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樹種。

IMG20190803115541012-1----1.JPG

砲台建地裡,一年四季各有不同風情,此刻苦楝花開、夏天的蓮霧、秋天相思樹上吱吱叫的蟬聲,還有冬天樹葉落盡,園區一股肅殺氛圍,四季裡展現不同園區面貌,哪個季節來此,都有不同的體會,值得遊客細細品味!

IMG20190803115612012-1----1.JPG

IMG20190803115640012-1----1.JPG

IMG20190803115720012-1----1.JPG

IMG20190803115749012-1----1.JPG

IMG20190803115820012-1----1.JPG

IMG20190803115403012-1----1.JPG

甬道裡面已經變成藝文展示空間

IMG20190803115949012-1----1.JPG

有展覽作品可以欣賞,而且這甬道好涼,完全不用開冷氣

IMG20190803120025012-1----1.JPG

這裡原本是士兵的寢室、儲藏室、辦公室...等等,而且通道都是相通的喔,以便達成防衛效用。

IMG20190803115959012-1----1.JPG

IMG20190803120102012-1----1.JPG

AR體驗區,今天來大門深鎖沒有體驗活動

IMG20190803120141012-1----1.JPG

日本佔領台灣後,砲台功能喪失,砲台的土垣上開始種植樹木,也讓這座城堡內佈滿綠樹,處處充滿了盎然的綠意。

IMG20190803120157012-1----1.JPG

走在園區裡,可以感受涼風徐徐的舒適,和甬道內帶點陰森的涼意大異其趣。

IMG20190803120201012-1----1.JPG

仔細瞧,這裡有看似煙囪的甬道通風口,一字排開,相當有意思,在台灣不復多見。

IMG20190803120654012-1----1.JPG

帶著滿滿的回憶離開充滿歷史痕跡的炮台區

IMG20190803120753012-1----1.JPG

炮台區有免費定時導覽

IMG20190803120815012-1----1.JPG

從右邊小徑往停車場方向可到新北市忠烈祠

IMG20190803122007012-1----1.JPG

淡水忠烈祠原為日本人所蓋的神社,光復後改為台北縣忠烈祠。原神社建築已被拆毀,改建為黃瓦白柱的中國宮殿式建築, 祠前有高大牌樓,牌樓門匾有前台北縣長尤清題字,建造於民國七十九年。忠烈祠新穎的外觀下,祠前的舊基座及石欄石階仍看得出來是日式風格, 應為日本神社的舊遺殘。祠前石階旁左右一對公母石獅則古樸可愛,尤其公獅還有碩大勃起的生殖器, 造型十分突兀而明顯,應也是日本神社的遺留物。一般寺廟門口不曾看過這種曝露器官的公石獅, 為何出現於這莊嚴肅穆的神社門前,不知有何典故?

IMG20190803122036012-1----1.JPG

IMG20190803122124012-1----1.JPG

IMG20190803122139012-1----1.JPG

IMG20190803122134012-1----1.JPG

map268.gif

離開滬尾炮台及忠烈祠走回到中正路,往前走轉入右邊22巷到滬尾砲台公園

IMG20190727101932012-1---.JPG

IMG20190803130911012-1----1.JPG

滬尾炮台公園占地只有八公頃,而淡水高爾夫球場占地卻有五十一公頃

IMG20190803131034012-1----1.JPG

在滬尾炮台公園是找不到炮台的喔!

IMG20190803130958012-1----1.JPG

公園入口處有二座木製涼亭,除此之外,並無太多都市公園常見的兒童遊樂場或運動設施

IMG20190803131020012-1----1.JPG

炮台公園主要是以原有的球場草原景觀為主。

IMG20190803131101012-1----1.JPG

這炮台公園有的就是一處綠草如茵的公園

IMG20190803124354012-1----1.JPG

公園分為南北兩區。

IMG20190803131241012-1----1.JPG

南區為草坪區,有上下兩處草坪,兩處草坪各有一條平緩的步道。可走步道右去左回,繞一圈,約二十分鐘,就回到涼亭,

IMG20190803131106012-1----1.JPG

上下草坪之間的小坡有茂密的相思樹及石椅,可供休憩之用。上層草坪之上,有更高的坡地,坡地之上, 便是淡水高爾夫球場了。

IMG20190803131236012-1----1.JPG

公園的另一區則是植物解說區,以樹林為主,這一區以森林景觀為主,木製的棧道彎繞於樹林間,林間有幽緻的小草坪,比起草坪區,這裡更有一種幽曲怡人的氣氛。

IMG20190803131324012-1----1.JPG

這個區域名為「植物解說區」,步道沿途卻不見植物解說的導覽資料, 很明顯的美中不足

IMG20190803131319012-1----1.JPG

雖說這碉堡掩體與滬尾砲台屬於同一時期興造, 歷史在百年以上,但已經重新修建過,外觀上完全看不出任何遺址跡象,繼續往前走,沒有再看見任何砲台遺跡。

IMG20190803131408012-1----1.JPG

這裡雖美其名為滬尾砲台公園,但若有人想來這裡尋砲台、探遺址,心情恐怕也會和我一樣,有幾許失落。

IMG20190803131532012-1----1.JPG

這裡倒是較適合新人拍攝婚紗、夫妻情侶散步或是全家老小來踏青郊遊的好去處。

IMG20190727101851012-1---.JPG

IMG20190727102002012-1---.JPG

IMG20190727102017012-1---.JPG

IMG20190727102022012-1---.JPG

IMG20190727102217012-1---.JPG

IMG20190727102039012-1---.JPG

IMG20190727102520012-1---.JPG

IMG20190727102238012-1---.JPG

IMG20190727102558012-1---.JPG

連接相關文章

淡海輕軌與幾米作品相遇

淡海輕軌輕旅行(一)公司田溪程氏古厝及北台灣江南大宅

淡海輕軌輕旅行(二)漁人碼頭、水管公園

淡海輕軌輕旅行(三)淡水古蹟小白宮-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淡海輕軌輕旅行(四)-淡水古蹟紅毛城

淡海輕軌輕旅行(五)和平公園、一滴水博物館

淡海輕軌輕旅行(六)淡水古蹟滬尾炮台及公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