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花博后里森林園區內裝置藝術「聆聽花開的聲音」,該作品結合藝術與科技,打造地表最大機械繡球花,紅色花辮並會隨著音樂開合、互動,展現花卉生命力,相信「聆聽花開的聲音」將成為台中花博的美麗痕跡。
2018台中市界花卉博覽會分成三區,免費的豐原葫蘆墩公園、需要購票參觀的后里區及外埔區,台中花博大攻略,第一天先來個花博暖身,搭火車到豐原先參觀免費的【台中花博-豐原區葫蘆墩公園】,第二天搭火車到后里車站,先逛后里森林園區凝聽花開的聲音,園區內容豐富,下午轉至后里馬場園區看馬術表演及參觀故宮翠玉白菜,傍晚搭接駁車到外埔園區,參觀室內的農展館,室外夜拍,如此一票走透透,最後搭811路公車到大甲火車站,完美結束行程。
一張門票暢遊三大園區,在后里車站內一直廣播車站內外沒有購票處,必須到園區現場購票,聽到廣播一時還沒意會為何如此廣播,一走出車站外,立即有人向前兜售花博預售優惠票一張250元,預售票一張200元賣250元,若到現場購票一張350元,如此賣家賺50元,買家賺100元,雙方都有利益,怎麼可能不買?
要前往后里馬場及森林園區,最便利的方式就是搭乘台鐵前往到后里車站再步行前往,出站後沿途標示都很清楚
首次前往的朋友可能會疑惑森林園區及馬場園區如何連接呢?步行通道還是依靠花馬道天空步道,會遇到一個T字路口,標示往右為森林園區,持續往前走為馬場園區,若想一次逛完兩邊園區,強烈建議請在一開園就入園,在時間上安排會比較足夠
花苞電梯---空中步道連結花博園區,看到巨型花苞電梯,靠近森林園區及馬場園區都各有一座,夜間還會搭配燈光投射,營造不同於白天氛圍
這次花博的亮麗焦點,是由台北世大運聖火裝置藝術的設計團隊「豪華朗機工」操刀規劃,並與台中市政府及12個在地單位共同製作而成,結合藝術、人文與科技,打造15公尺高的地表最大機械繡球花,「聆聽花開的聲音」將近700朵紅色雨傘布花組成的巨大球體,每朵皆由機器馬達控制會自由開合,會隨著時間、氣候搭配著燈光及音效,展現十足的生命力!伴隨晝夜光影變化、大地與機械揚聲,可以呈現多種花朵綻放的姿態,白天、夜晚都有不同的風貌,成為花博后里園區重要地標。
機械花辦當場隨著音樂旋律開合、跳躍,效果相當吸睛。
「聆聽花開的聲音」原始構想來自對自然的觀察,植物開花是為了吸引昆蟲、鳥類傳遞花粉,達到物種延續的目的,選擇以「花」為主題,除了是對生命成長的探求,也是藉由花的意象,傳達出作品集結主體結構、動態、工業設計、光電、音響、藝術層面 。
整座藝術品高達15米,共有697朵花層層堆疊,每一朵花為一個單位,由250個、75種零件構成,透過多點控制、機械裝置、環控系統、表演思考、九聲道音響,得以模擬植物、動物的動態,根據日照、濕度變化,還可跟人與環境互動,帶給觀者視覺、聽覺、感官的生動體驗。
后里森林園區前身是軍營,花博規劃時妥善保留了原先的老樹們,讓建築及環境達成平衡,漫步在園區中樹蔭很多,氣溫涼爽幾乎不覺得熱
后里森林馬場園區為這次台中花博最大主要展區(腳力請備足),單就森林園區內就有許多好看好玩的景點,像是發現館、友達微美館、聆聽花開的聲音、從天下掉下了一個種子都可列為必訪
首先來到發現館,這是入園後的第一個大型展館,以永續循環概念共規劃成八個區域,不同的情境轉換讓遊客體驗
從海拔0的出海口至3,886公尺雪山山頂的大甲溪生態之旅
建物使用可回收性的再生塑材磚,打造透空式建築,在排隊途中就能依稀聽到展館內發出的叮咚聲響
水生川流--叮咚的聲響就是來自於這,依靠水力所觸發聲響的機關,會發出或高或低的聲響頻率,營造溪流川川不息,上方燈光色澤也會隨著節奏轉換,清脆的聲響相當動聽
里山石虎--保留原先的三棵大樹,將此區規劃成擬似石虎棲息地,讓參觀的民眾更能了解石虎生態
台灣石虎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全台估計數量僅存不到500隻,苗栗縣境內更是石虎活動熱點
以低溫控制的方式,營造高冷杉林氛圍,加上昏暗的燈光營造彷彿踏入真實森林中
使用裸視3D技術營造奇幻場景,在牆面與地面進行數位互動裝置,讓遊客們視覺上有創新感受,帶領遊客再次了解大甲溪流域海拔0只3500公尺的豐富生態,在實體與虛擬畫面交織,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發現館出口就是百花詩坊,有一大片瓶中詩牆
濕地生態池--營造大甲溪流域態樣,了解大甲溪流域植物與生態
Pu’ing na GaGa 文化根基之處---以泰雅族射日傳說設計的裝置藝術,有點像是巨大的彩虹紙飛機
Lipahak 舞動之心---原生秘境共規劃了七大區,訴說著台灣16族原民的故事
使用半圓竹編成的舞動之心,為森林園區的主要表演舞台,入內請抬頭觀看穹頂之美!
在花博展覽期間除有國內外35組原住民族藝術團隊表演外,還結合厲害的原住民主廚們帶來精湛廚藝秀
國際庭園競賽---這次有30國家參與,沿途都能看見不同國家參賽佈景,園藝設計融入森林特色和自然共存
從天上掉下了一顆種子---哇!好大的的巨型種子!使用台灣孟宗竹及桂竹交錯組合而成,具有韌性的竹子彎曲組成高度15公尺的巨型裝置藝術,這顆種子不僅外觀搶眼,還能讓人走入一探究竟
Ayoi工藝之地
這區為原住民族工藝品主題展,將近代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結合,轉化為生活中不同的器物,也很值得一看
外圍還有可愛的石虎家族
四口之家---是台灣首座採用農業副產品稻稈做為牆壁填充層的永續建築,在未來房子不再使用時,所有建材都可以回歸自然。獨特工法可讓室內溫度維持穩定宜人的狀態,冬暖夏涼,聽起來就很適合居住啊
森之屋---林務局與台大實驗林管理處使用台灣在地木竹材應用,打造出充滿台灣樹木獨有氣味的「森之屋」
台中精機奇幻森林樂園
裡頭有好幾個區塊,運用人體感應器與觀者互動,可惜我完全看不懂
森林市集---在廣大的園區中逛累了不免想坐下來休憩,那就來森林市集找食物或購物撫慰疲倦的身心吧
后里森林園區出口
可搭接駁車到后里馬場,也可以選擇走天空步道,約1公里到后里馬場
依指示前往悠悠的散步前往后里馬場園區囉
后里區是主要最多可逛可看的地方,以原本的台中后里馬場往外擴展出花舞館、森林園區。
后里區有三處可以逛,走完森林園區,步行到后里馬場
深具人文歷史的后里馬場,結合「馬」與「花卉」,存舊立新,打造動靜皆美的「花馬樂園」主題園區。
花舞館周圍的紅色圍牆是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由楊士毅剪紙藝術家創作
后里馬場及花舞館兩邊都可以購票,逛完一區之後當日再用同一張票進出其他園區,但隔日就不能使用了。
每個園區的室內展館都有人數管控,很建議平日再來,不然要就一大早來,或是下午過後,不然光是排隊就會影響到遊玩心情。
后里馬場園區中最大賣點就是這個展館,由兩個圓形展館構成一個8字迴圈,分為兩個展覽空間–大圓「競賽廳」與小圓「蘭花廳」。展示巨幅花藝創作、室內花卉競賽,館中央從天而降的花之信約~花鐘,在晚間場時燈光還會隨著音樂做氣氛的搭配變化
花舞館和后里馬場只隔了一條馬路而已,所以不需要接駁車
走出花舞館的閘口,往后里馬場方向,進場時會再驗一次票。在台中花博期間,后里馬場就沒有單獨開放,想進入參觀就是購買花博票喔!結束後才恢復原本營運。
阿拉伯皇家寶馬
民國62年約旦國王贈送阿拉伯馬給台灣,花博與后里馬場為了紀念這段歷史,運用綠植栽修剪成一組阿拉伯馬全家福綠雕藝術裝置。
馬場風華館---原為過去官兵休閒場所的中正堂,一樓用馬廄的概念改成展覽館
展示台灣馬政軌跡、馬術運動發展及后里馬場的歷史,遊客賞花之餘也可來此了解馬場與馬術文化,除了介紹馬場歷史之外,也有許多老器具展示
「后里馬場」為台灣百年馬場,因應2018台中花博打造成「花馬樂園」,有花卉藝術、馬術表演以及遊樂設施。
流星花園---不同季節會換上不同花卉,各種姿態的馬兒在花叢中遊憩的感覺
后里馬場應該是大家對於后里的第一印象,這裡當初主要為軍用馬場,后里轉型觀光休憩,國內著名的馬術訓練中心,這裡綠草如茵,還有保存傳統馬場的歷史建物之外,還有大型馬術競技場,這次台中花博可以在這裡欣賞到精彩的馬術花式特技表演、還可以體驗親子騎乘、馬匹餵食、迷你馬互動等等,故宮花蝶館還可以欣賞到故宮超人氣國寶「翠玉白菜」以及「翠玉小白菜」。
馬術競技場--下午3點表演,1點半開始排隊,2點進場,在這花了很多時間
大型馬術場,在這裡可以觀看馬術表演,哈薩克阿拉木圖馬術特技表演團幾乎每天都會帶來花式特技表演,還蠻精彩的。
競技場可容納一千多人,觀眾席椅子漆成橘色、藍色和綠色,呼應台中花博「綠色、自然、人文」核心理念
色彩絢麗的旋轉木馬就在一旁,想搭乘的話可另外購票,一次80元。沒有搭乘,也是超美拍照點!
故宮花蝶館還可以欣賞到故宮超人氣國寶「翠玉白菜」以及「翠玉小白菜」。
「清翠玉小白菜」,照片看起來還蠻大的,但其實只有小小一個。
馬場小火車,也是一次80元。小時候最愛吵著爸媽說要搭乘這個,隨著馬場大改造,小火車也有全新車體了喔!
到了傍晚匆匆離開后里馬場,轉搭接駁車到外埔園區
來到外埔園區已是華燈初上,快接近打烊時間,所以入口處遊客很少
外埔園區主打臺灣農業,體現新五農價值: 「農民」、「農業」、「農村」、「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的理念,其中智農館直接將農田搬進場內,談論土地、作物以及農人的故事,並介紹稻米、水果、蕈菇、茶葉四種在台灣的重要作物。
竹穹惜水夜拍
用竹工藝做成的巨大半圓型竹穹,裡面其實是汙水處理中心,一天工作量居然要回收515噸汙水!
在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的外埔園區,認識農業、綠色生產以及台灣農業文化,
外埔園區主要的點有樂農館/智農館/攀果花廊
已經快打烊時間有限,工作人員引導進去智農館參觀
樂農館定位為農業教育為主、體驗為輔之農創教育館,外觀挺特別的
外埔園區接駁車只到體育場,只好搭811公車到大甲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