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山症卻又喜歡登山的我,以前每到武嶺頭就開始暈暈的,更別說要登合歡山步道,但我還是很想嘗試,所以從最簡單的石門山步道做一次初體驗,去年5月登合歡山第一座百岳石門山【石門山步道賞玉山杜鵑】,當站在石門山步道回望對面的合歡尖山,看過去那麼陡峭,心想有機會也一定要完成,第二次今年4月成功登【合歡山主峰-輕鬆登百岳】,第三次今年8月登合歡東峰沒攻頂【沒有攻頂的合歡東峰】,這次選擇步道最短的合歡尖山來個合歡山步道完結篇
合歡尖山步道有二個登山口,南側位於合歡山莊旁,由於山勢較為陡峭,部分路段需攀繩而上,因為身體關係不敢勉強,所以我選擇從石門山步道口對面的北側登山口起登,一路幾乎都是棧道,非常好走,順利攻頂,完成走合歡山步道的心願。
合歡尖山因尖挺山勢而聞名,為早期冰河沖蝕而成的冰斗峰,海拔高度3217公尺。
從山頂俯瞰合歡主峰與東峰之間的合歡圈谷(陸軍寒訓中心所在位置),山谷是冰河侵蝕遺跡。
山頂視野極佳,不僅可環視合歡東峰、石門山等山容,還可一賭奇萊連峰的壯闊山景。
每到合歡山一定會在鳶峰稍做休息並適應一下高海拔
抵達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
遊客服務中心周遭是合歡山最主要的遊憩區,松雪樓、滑雪山莊、陸軍寒訓中心都在附近, 這裡也是奇萊山、合歡山東峰、合歡尖山、石門山的登山口。
合歡山遊客中心位於南投、花蓮縣的交界處,前身是「合歡山莊」, 更早以前是日治代的石門警官駐在所,行政區域屬於花蓮縣秀林鄉。
合歡尖山就聳立於遊客服務中心的後方,從合歡山遊客中心前的廣場望向後面的合歡尖山
合歡山遊客中心是在台14甲公路33K處,旁邊有觀景台及松雪樓。
選擇非假日來,確實比較好停車,之前假日來幾乎一位難求
遊客服務中心周遭是合歡山最主要的遊憩區,松雪樓、滑雪山莊、陸軍寒訓中心都在附近, 這裡也是奇萊山、合歡山東峰、合歡尖山、石門山的登山口。
遊客中心旁的「3158 Caf'e」
合歡尖山的南側登山口就在「3158」餐廳旁,像金字塔般的錐狀山峰,聳立陡峭, 但路途不遠,從登山口就可以清楚望見山頂的人影。
3158Cafe顧名思義, 餐廳的海拔高度是3158公尺,而合歡尖山是3217公尺,相差約60公尺而已,不到20層樓的高度, 預計來回約半個小時。
合歡尖山步道有二個登山口,南側位於合歡山莊旁北側位於石門山步道口的對面33.5公里處
先試試看從登山口上行,走一小段木棧道階梯,就是連續陡上的爬坡路了。
沿途僅鋪設簡易的木板土階,大多是維持原始的山徑
經過氣象觀測站,因為坡陡,而且前方路幾乎穿梭岩塊間,或踏岩石,或踩土徑
今天登山的人比較少,路又不明顯,不敢繼續上爬,所以想想還是往回走,決定改從北側登山口比較妥當
來到33.5公里處,右邊是石門山步道登山口,左邊是合歡尖山北側登山口
平日真的登山客變少了,連石門山步道也一樣
登山口約位於台14甲公路里程約33.5K處附近。設有小型停車場
只有幾輛車而已,很好停
北側登山口比較好走,一路幾乎都是棧道,一樣陡峭
步道從山下筆直而上,大約10-20分鐘就抵達北側的登山口。
合歡尖山北側的這條步道應是一條新建的步道,在陡峭的山坡架設的階梯棧道,可以更輕鬆的登頂合歡尖山。
爬上之後,即是山頂。還不到30分鐘,就登頂合歡尖山了。
山頂腹地不大,卻擁有360度環繞視野, 合歡主峰、東峰、北峰、石門山、石門北峰環繞於周遭,而遠處中央山脈的奇萊、奇萊北峰, 亦歷歷在目,展望不輸合歡山主峰。
雖然未名列台灣百岳之一,然而合歡尖山有其特色。地理學者考證,合歡尖川是台灣冰河時期形成的一座冰斗峰。
從山頂俯瞰合歡山主峰、東峰之間的凹谷(陸軍寒訓中心所在地),被稱為「合歡谷」, 就是早期冰川侵蝕所形成的冰斗。合歡尖山是台灣最容易親近的冰河遺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