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駁二已經好多次,每次都有不一樣的主題,這次跟著登山會來到西子灣駱駝岩【高雄西子灣美麗的海岸線~~駱駝岩】,下午有時間再來駁二走走,這次比較新奇的就是要來找反轉世界駁二顛倒屋在哪裡?從鐵道館走到大義倉庫還沒發現蹤跡,再走回來才發現到這棟顏色鮮豔的顛倒屋造型原來正位在鐵道館處
進入顛倒屋內的樓梯在背面
這是要門票,全票199元
時藝多媒體顛倒屋製作團隊至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打造屬於港都風情的顛倒屋,駁二顛倒屋不只是高雄第一棟透天顛倒雙層洋房,更是融入了港都在地元素,駁二顛倒屋於去年7月6日展至今年的2月28日
看著兒子在駁二顛倒屋的照片,會讓人有錯覺,其實是裡面的擺飾顛倒,而不是人顛倒喔!在顛倒的視野中,換個角度看不一樣的世界,帶給人們一種新的視角去觀察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在駁二顛倒屋內,抬頭可以看到顛倒的客廳沙發全都在天花板上
抬頭看著腳踏車正在頭上,駁二顛倒屋要帶給大家的視覺衝擊
駁二的漁婦天天在此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之前
自己來駁二是搭捷運到西子灣站【高雄駁二特區走透透】,這次登山會遊覽車停在高雄港務消防隊前面
跨過馬路就是鐵道館
這裡又名哈瑪星駁二
鐵道館大草地交錯的鐵道,伴著許多藝術品造型
打狗鐵道故事館後方一大片草坪擁有十幾條鐵道穿梭其間
古董火車頭
一開始看到後面這棟鮮豔的洋房,不知道它就是顛倒屋
看到倒立的箭頭還以為只是洋房的造型而已,匆匆一瞥就離開
拜訪打狗鐵道故事館,再延路往駁二方向前進,蓬萊區、大勇區、大義區,每區各有特色
鐵道館旁邊就是蓬萊區倉庫,小朋友坐在小火車上穿梭駛過休憩椅上面鐵道
各街巷有鐵道蜿蜒其間
依舊是蜿蜒鐵道,環繞著倉庫而行
這是鐵道館的小火車體驗
哈瑪星、鹽埕區一帶是高雄最早發展的的區域,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早期發展區域雖然已經沒落,但因地區帶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成為重要觀光資源。
離開鐵道館,準備到大勇區
來到這個路口~~~蓬萊路、七賢三路,就是蓬萊區與大勇區的分界,好熟悉的男公仔
路口對面正在施工期時
施工之前,這個位置是女公仔漁婦駐守之處【高雄駁二特區走透透】
這一對公仔分別站在路口兩邊,右邊男公仔是蓬萊區,左邊女公仔是大勇區
如今這個路口正在施工,不知做何用途?左邊高雄港牌樓依然矗立
進入大勇區倉庫,發現駁二地標高鐵藝術牆有點斑駁
大勇區最有特色就是這幅,你可以站在畫面的手扶梯旁,彷彿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在搭手扶梯
連大黃峰也脫掉黃色外衣
這是黃外衣脫掉之前的英勇姿勢
還好之前有留下大黃蜂的照片可供緬懷
離開大勇區,向大義區倉庫前進
一對一對長得不一樣的工人漁婦公仔設計,花樣色彩都很鮮豔,漁婦脖子上圍著圍巾,帶著斗笠,這「工人及漁婦」的創意公仔代表是高雄底層勞動者,卻是經濟主要貢獻者,象徵高雄旺盛的生命力。公仔正面及反面都是背部喔!主要是在暗示工人與漁婦都是埋頭苦幹、默默耕耘,甚至不怕被冠以沒沒無聞、無名小卒等頭銜,也傳達隱身於社會,沒沒無聞的無名小卒,沒有人會注意其面貌,他們社會上的形象是鮮明的背影
駁二藝術特區位在高雄港第三船渠內,而之所以稱為「駁二」,是因為其位於高雄第二號接駁碼頭內。
該處建造於民國62年,起初只是當作普通的港邊倉庫用途,之後慢慢成為廢棄倉庫
但在民國89年國慶煙火施放的偶然機緣下,讓大家發現這一個鄰近海岸且相當具有發展潛力的開放空間,並邀請熱心藝術工作家與當地藝術工作者一同為這塊地方的發展盡一份力,再加上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專案資源,日後慢慢發展為一個開放的藝術空間
大義倉庫原本是紅磚水泥牆的倉庫群,如今有些斑駁,但是感覺還是好美好浪漫
倉庫裡目前進駐了數間文創商店、展覽空間、音樂與餐廳和戶外的假日市集
繼續往內走,常會有文具、畫廊、展覽活動的進駐,不同風格錯置於不同列的倉庫裡。
大義倉庫旁邊背後即是高雄碼頭,停靠著海巡署的大船艦
若時間夠充裕還可以看看港邊的夕陽吹吹海風看港邊夜景
沿著港邊走回到大義區與大勇區的路口
再回到鐵道館
港務消防隊集合上車
傍晚時分,車子走過港隧道來到旗津風車公園
風車伴著一隻隻風箏飛上天空
滿天的風箏
晚餐就在風車公園對面的萬二
這次分給每桌1400元,有14張100元餐卷,自由端取
菜色真多
還有湯
滿滿的一桌
連接相關文章【高雄西子灣美麗的海岸線~~駱駝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