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想小時候,家境困苦,從小就在田裡打滾長大,寒暑假到工廠打工補貼家用,哪有現在的小孩這麼養尊處優,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如果父母幫孩子打點好一切,什麼都幫他們做得好好的,那孩子就什麼也不會做,勤勞的父母造就出來的是一個懶惰的孩子,~~~

 

讓我最頭痛的就是孩子國中那一段叛逆期,讓人印象深刻,晚上沒去補習泡在網咖裡,有一晚騎機車找遍所有網咖,得知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補習對他是浪費時間,那一晚深談之後,決定取消補習,他會用自己時間讀書,還好學業一直都還保持不錯,每個孩子資質不一樣,不用太強迫,一定要上建中或是台大,其實讓孩子快樂學習對孩子的發展是有正面幫助的~~~~

還好我的孩子遺傳到我,雖然現在家境不是挺差,也不缺生活費,但他們仍舊主動邊上學邊打工,挺獨立的,他們說打工是為了學習社會生活經驗,不會影響功課就好,聽著心裡很安慰!

 

 

 

 

 

現今社會有很多草莓族,經不起一點點打擊,抗壓力極低,一點點壓力就會想不開,讓孩子從小培養獨立自主是父母的責任,如果父母過寵、培養出來的孩子大都不知人間疾苦~~~

我孩子從小就很獨立,什麼事都自己來,小學4年級就開始騎腳踏車上學,堅持不讓父母接送,周遭很多朋友同事都擔心外面交通危險,不敢讓孩子自己上學,其實讓孩子自己上學可以學到很多安全知識~~~~其實沒那麼可怕

 

 

 

         ~~~~~~~~~~~~~~~~~~~~~~

一般而言,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應該已學會處理自己生理上的問題,如上廁所、洗澡、穿衣服等等。在課業上,這時期的孩子也已經能夠表現出獨立的精神,例如上課時他應該能在教室待一段較長的時間,不會吵著要回家;放學後,不用大人陪,他也會主動做功課。父母在這方面,也可以開始放手讓他學習獨立。

等到孩子升上中、高年級以後,他應該學會自己使用鬧鐘、不需要父母叫他起床,不用父母接送就可以自己上下學。回家後,即使父母不在家,他也能自己單獨待在家裡做功課。這個年紀的孩子也已經能夠做和課程有關的簡單研究,父母可以鼓勵他到圖書館找資料,或者常常帶他從事多樣化的戶外活動,啟發他對各種知識的探究心。

 

 

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在外面的活動會增加,受同輩的影響也比較大。孩子小時候到公園玩,可能要拉著父母的手,可是到十歲左右,他就會自己騎車去玩,或是和同學去看電影、逛書店。父母不妨放心讓他多多從事這類的社交活動,但事先要教他一些安全上的防範措施。比方說:孩子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可以單獨到同學家或親戚家過夜,但父母一定要隨時和他保持電話聯絡,並且要教他作客的基本禮節。

另外,十歲以上的孩子不再只是一個被照顧的人,他已經有能力去照顧別人。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機會教育,比方說:讓他養小盆栽、小動物,或是幫父母看管較小的弟妹等等,甚至讓他分擔大人的家事操作……讓孩子從實際經驗中體會「照顧」的方式。

 


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也懂得如何控制、調適自己情緒。他不會愛怎樣就怎樣,他會體諒別人、學習退讓。例如:「小豆莢往太平洋長途旅行遊記」一書中的小豆莢,他在旅途中不能全然以自我為中心,想養蜥蜴就養蜥蜴、想上餐館吃飯就上餐館吃飯,他必須考慮哥哥的想法和旅費的問題。

父母在生活中,可以適時糾正孩子一些比較幼稚、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時時教導他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了培養他在這方面的獨立性,父母可以讓他多參加一些夏令營、短期旅行之類的活動,讓他有機會和陌生的小朋友相處,多認識不同性格、不同類型的朋友。

孩子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學會獨立,父母一定要有耐性,千萬急不得,免得揠苗助長,帶來不良影響。訓練孩子自立,並不意味著一刀剪斷和孩子的關係,對他不聞不問。父母固然不需要知道孩子在每一時、每一刻的行蹤,可是對孩子的事也不可一無所知。當孩子出外旅行或晚上不回家睡覺時,父母應該要求孩子寄明信片或打電話回家,告訴家人他的動向。這種體貼別人的心意、不讓人擔心的表現,也是「獨立自主」的基本條件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