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山依山傍谷,山形如猛虎雄距,故有「虎形山」之名,而此山在清朝是座荒山,日據時代由日本人大量種植漆木,後因漆樹的經濟價值低落,又再度荒廢。直到近來地方人士的重視與爭取,才得以興建一座佔地五公頃,兼具自然生態景觀及健行、休閒功能的森林公園,命名為『虎形山公園』。
從二高關廟交流道下→台19甲左→縣182左→龍崎→龍崎國小→虎形山公園
國小對面文康活動中心頂樓有瞭望台,不知是否有開放遊客登台?
國小右邊有座竹炭故事館,原是龍崎的舊鄉公所建築,因公所遷移閒置多年,經農會租用並規劃為竹炭故事館。
裡面陳列跟竹子或竹炭有關聯的東西,好壯觀的叢生竹,祖宗八代全都在一起!
竹子從其地下莖生長的狀況,大致可分為二大類,一類為叢生竹類,其地下莖形成多節的假鞭,節上無芽無根,由頂芽出土成稈,整個植株叢狀生長分布
另一類為散生竹類,其地下莖細長橫走,竹稈較稀疏散生
館內有專人介紹竹炭的種種應用知識 ,例如竹碳棉線製成竹碳衣可以發熱保暖
竹炭在日本又名黑鑽石,被認為最具發展潛力,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等方面
館內販賣種種竹碳相關商品,衣服、襪子、棉被
還有竹醋防蚊液、竹醋洗衣精
不管是否相信竹炭的妙用,有機會到此不妨進來看看,了解一下也是不錯
參觀完竹碳故事館,開始今天的虎山行,說是虎山行,其實這公園很小,很迷你
公園有二個入口,一個在國小左邊叫做國小入口,另一個在國小左邊又叫做老街入口
參觀完竹炭故事館,很自然的就從老街入口進入公園
入口處有一號吊橋(望龍吊橋),往上一圈經過思源橋及二號吊橋然後出口,往下一圈可到生態池及兒童體能活動區,真的是很迷你的一座公園
入口處不到100公尺就看到一號吊橋又叫做望龍吊橋
民國八十八年完工的望龍吊橋,全長一百一十五公尺,高三十公尺,寬約一點五公尺,為全新的鋼板吊橋,此外它還被暱稱為「情人橋」呢!
從橋上欣賞周邊虎山地形
走上階梯往外走一圈
設置許多體能健身器材,這是一座兼具自然生態景觀及健行、休閒功能的森林公園
整座園區林木參天、綠意盎然
園區道路為木板棧道,或紅磚鋪成的坡道,是條悠遊自然環山步道
很快的就來到思源橋
取名為思源橋有著飲水思源的意味吧!
回望思源橋,往二號吊橋前進
有著美麗的紅色外貌,這就是二號吊橋
二號吊橋的山徑其實是繞過虎形山的南側凹谷上的稜線
走入公園有個遠離塵囂的感覺,而且地形只有些微起伏,如果不多做休息,走一圈不到1小時,對散步而言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去處!
沿途的綠竹翠林也是賞景重點
沒有蓮花的生態池顯得落寞冷清
空無一人的兒童遊樂區
離開生態池往回走,從國小出口方向
龍崎盛產竹筍及鳳梨,關廟鳳梨很有名
二個入口也是出口(國小及老街)
車子可以從國小旁進入,因為這裡有個大停車場
從學校旁邊街道走上坡
回到國小大門旁的圖書館
走上木棧階梯是校門口
校門口車位不多
結束虎形山,順訪龍崎老街,看看有沒有餐廳可以解決口腹問題
老街騎樓前端近百公尺長,結合地方文化、四季節氣及防災,以四句聯俚語幽默呈現,再搭配玻璃彩雕藝術品,家家戶戶懸掛於騎樓柱面,十分逗趣的四句聯藝品
這條老街也是地方行政中心集中區
龍崎區衛生所門口用竹筍造型很有意境
更特殊的就是懸掛於樹幹上的這個糞便回收筒,讓民眾自行將糞便檢體放置於此
這是衛生所推行的大腸癌篩檢活動,免疫法糞便潛血反應(FOBT糞便潛血反應)
利用公車等候處當做健康資訊站
老街後端就沒有前端的整齊
山居小城特有的靜謐,在老街找不到可供填飽肚子的地方
將車子開離龍崎往關廟方向,找到這家虱目魚餐廳,台南是虱目魚故鄉
虱目魚粥、肉燥飯、菜脯蛋,虱目魚湯
外加一道酥炸魚皮,讓今天的中餐更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