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這座水中樓台,相信來過牛埔泥岩的人一定對它印象深刻,原是寸草不生光禿禿惡地形,經水土保持局自民國87年起,分期進行水土保持工作,加上龍崎鄉公所在集水區內設置步道及涼亭等休閒設施,將原本宛如月世界荒涼景象,轉化成為生意盎然的綠大地。
水中樓台--仔細看樓台外的水比樓台還高,其巧思設計的水中樓台,是利用土壩排水豎管口上之空間構築景觀親水式涼亭,創造休閒遊憩的活動空間,能和大自然更加親近,撫摸著水,欣賞自然湖光山色,多麼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在經年累月的地表沖蝕及溪流侵蝕作用下,常寸草不生形成光禿禿的泥岩惡地,交錯排列於高低起伏的丘陵與溪谷,造就了景觀獨特的月世界風貌,讓人不得不讚嘆造物者鬼斧神工。
經國道三號下「關廟交流道」經182線由關廟往龍崎、內門、旗山方向
地址:台南縣龍崎鄉牛埔村
「牛埔」這個地名,是由於早期先民來台至此定居,大部分住戶皆有飼牛來協助土地開墾,農閒時牛群在山間草埔吃草,形成當地相當特別的景象,故乃取其意象命名。
建議可以將車子放在這裡,旁邊有一家關廟麵製麵場
天氣晴朗,可以參觀曬麵的情景,很壯觀
除了乾麵還有麵線
經過太陽光的曝曬及自然風的風乾,使得關廟麵特別Q並且有嚼勁
利用地形擺放整齊劃一,並且有美感
這裡的麵條跟一般麵一樣都以高筋麵粉加鹽、水製成,原料並無特別之處
濕麵條必須要在陽光下曝曬幾天才行,而且必須要人工定時翻轉
參觀完曬麵過程往泥岩方向,木棧道被用來曝曬麵篩用具
惡地與麵篩形成一幅對比
車子若繼續往前開,可到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在園區內,有特別蒐集木製輪子、鐵輪及橡膠輪等不同年代的牛車及古農具陳列展示
竹編的教學園區很有藝術感
牛埔泥岩教學園區在地文化展示館
解說屋是牛角七號,很明顯讓人聯想到海角七號!原先林仙化老師將之取名為牛埔七號,當時電影海角七號正熱烈上映,經過大批遊客發現後硬是將它改為牛角七號~~
林仙化老師不僅是四句聯專家,而且還是傑出的竹編藝術家,館內展示許多林老師的竹編作品
館後面有一座瞭望台,可以俯瞰泥岩地形的全景
全景中可以清楚看到三座涼亭,最左邊水中樓台、中間的斗笠涼亭還有右邊湖中央的黃色涼亭
時間若許可,建議下去走走步道親近惡地形還有三座涼亭
龍崎區公所配合在集水區內設置步道及涼亭等休閒設施,將原本宛如月球表面的荒涼景象,轉化成為生機盎然的綠洲
環湖步道可以走到湖中黃色涼亭
巧思設計的水中樓台,和大自然更加親近,在樓台內可輕易撫摸著水,聽那潺潺的流水聲,更可泡茶聊天,欣賞自然湖光山色,清風徐來,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這座斗笠涼亭常被遊客忽略
建議從最靠近製麵場的一條步道往下走
木製牛車
往下走到湖中央
穿過層層枯樹林
往天池的指標
近距離接觸惡地
這次來,湖水渾濁,很難拍到湖中倒影
到了黃色涼亭
快到湖中盡頭
從這裡可看到對面的水中樓台
走到這裡沒路了
往回走
若天氣晴朗,可清楚看到山峰倒映清澈池水,山巒清晰映水是最美景象
亭內提的古詩詞,前景的水中昌筆地景,有如水墨畫般的詩情畫意
前景的水中昌筆地景,有如水墨畫般的詩情畫意
繞過水中樓台另一側來到苦揀步道,這也就是環山步道
往上走,視野更好
可看到一整片惡地形
俯瞰水中樓台
又可看到黃色涼亭,這個角度很難相信這就是在湖中央的黃色涼亭
走到頂點,前面崩塌沒路,只好返回
繞著湖邊返回
回到水中樓台
經過斗笠涼亭
回到教學園區
這裡有簡單的飲食攤販
若想吃好料的只能到關廟了
第一次來這裡時,這裡有個浪漫名字,夢幻湖
這次來看不到夢幻湖這個名字,這裡換新妝了
連接相關文章【牛埔夢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