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山岳會新春第一炮,安排南投縣北港村二十粒古道健行~~新春團拜

「二十粒」位於北港村通往埔里鎮大坪頂途中的山丘,當時推廣栽種樟樹,樟樹滿山成林,「二十粒因有二十個樟腦寮、樟腦灶而得名!」

來到北港村讓人想到的景點就是百年茄冬神木還有糯米橋以及我家門前有小河的奇景

每逢四、五月間,北港村「二十粒」山林油桐花開放,一陣微風吹過,桐花有如天女散花般飄落滿地,詩情畫意。 

 

北港村民在糯米橋上方的山林開闢一條桐花步道,沿導覽路標循山徑登頂,便可看到油桐花在林間綻放,展現深山桐花風情,可惜此次並非桐花期,所以看不到桐花飄落滿地詩情畫意的情景。

茄苳神木年齡已超過三百年以上, 老樹中心已呈中空狀態,身形較瘦小的遊客可鑽進樹洞拍照,讓人有小鳥依人受大樹保護的感覺。

神木樹蔭遮蔭面積大



你看的出來這雕刻的字嗎?

欣賞完茄冬神木後繼續往糯米橋

一路上走的是自行車道,傍著道輕鬆走著

沿路欣賞風景,隨手拍下美麗的花兒

不知花名一

莎草又叫作傘草、破傘,葉頂端互生有輪軸狀,猶如傘架。

經過純樸的田園風光

走著走著繞到糯米橋

糯米橋位在北港溪上,為北港村通往惠蓀林場必經的大道上

將車停在糯米橋前停車場,然後先往茄苳神木再繞回來糯米橋

由台14線中潭公路往國姓,經福龜,在投133縣道往國姓,經長源加油站右轉往泰雅渡假村路上北港村即可見。

糯米石橋約建於民國二十年代,當時日本軍閥統治台灣,為積極投入太平洋戰爭,加速徵斂台灣物資,運輸北港溪上游仁愛鄉境泰雅部落山區之松柏,便利交通運輸所建,雄踞北港溪約九十年之久。


糯米橋是先民用古老的方法建造所遺留下來的百年老橋,其建造的材料以溪石為主,並以紅糖、糯米、蓖麻混合充當混凝土興建而成。

因建築橋樑當時,水泥是一種缺乏而且昂貴的材料,先民於是利用糯米混合紅、石灰等物質,作為黏築石塊的材料,因此就稱之為糯米橋。

橋面平直,橋面下呈數個圓拱形,橋墩則呈橢圓形,整體造形古樸,83年內政部已公告列為三級古蹟,是國姓鄉唯一的橋樑古蹟,也是台灣目前僅存三座糯米橋之一。

糯米橋所用之石材取自北港村埔尾段山區,依橋樑型狀,就地打造出所需的角度和斜面、堆砌而成,因此橋面所受壓力愈重,橋身愈固,雖然歷經多次水患,尤其民國48年之八七水災、59年豪雨水災,83年道格颱風,洪水夾帶巨木滾石,溢出橋面,仍舊屹立不搖。


橋旁並有一空地,每年北港村皆在此舉辦盛大活動

不僅有美麗的燈橋、還有許多國姓鄉的大小團體參與表演、以及農特產品展售,而熱情的北港村民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順著北港溪流經糯米橋到村莊內

依著自行車道走遍北港村庄

形成我家門前有小河的奇景

日據時代到北港村墾荒定居的客家人,披荊斬棘,引溪水灌溉良田,初期栽種番薯、黃豆、甘蔗等作物,以番薯為主食,煮番薯簽飯,生活刻苦耐勞。

北港村被北港溪分隔南岸、北岸,客家人胼手胝足,義務勞動,在山壁鑿通南圳、北圳,才解決水田灌溉用水不足的問題

得以栽種水稻,兼作紅甘蔗、煙草,到民國四十年至六十年代,北港村成為國姓鄉最大米倉。

在每條圳溝旁都會設一個藍色轉盤,不知作何用處?






藏在北圳巷內裡有一處歐式古堡民宿



停在古堡民宿前是三菱車隊,哇!好幾台~~

呵呵!看起來好親切!因為我也是開三菱同款車,可惜我沒加入車隊,當然這台不是我的~~~

經過一片油菜花田,這是要當花肥的吧!

隔壁這片已經整理過,將油菜花剷平~~

油菜花隨意拍

欣賞路邊金黃耀眼的花牆【炮仗花之美






這白色合歡倒是很罕見

以前常見的是紅色合歡

一群小朋友在百香果園裡撿拾掉落的百香果







在涼亭歇歇腿,中午要舉行今天的新春團拜聚餐會喔!



新春團拜聚餐囉!有美麗的梅林喔!

連結相關文章【二十粒古道健行】【油菜花隨意拍

            【金黃耀眼炮仗花】【祕境中的梅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