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國之北疆西引,經過中柱感恩亭來到東引島,東引感恩亭位於連江縣東引鄉中柱島。早期中柱島上建有關帝廟,島形如一隻伸出之大食指。後來東西引興建連堤,兩島交通稱便,陸軍第十軍團司令部工兵營遂遷建關帝廟東堤據點旁,原址興建「感恩亭」,立有總統蔣經國巨大塑像,亭下刻有「親切自然,奉獻犧牲」標語,代表蔣經國一生為國付出之精神。
第一天【(一) 台灣離島之美全紀錄】【(二)基隆塔&正濱漁港彩色屋】【(三)忘憂谷、潮境公園&容軒步道】【(四)搭新臺馬輪往馬祖東引】
第二天【(五) 西引島三山據點&國之北疆】【(六)東引感恩亭&天后宮中路老街】【(七)東引安東坑道】【(八)海上看東引】【(九)天王澳據點一線天連走東引燈塔及烈女義坑】【(十)尋找藍眼淚~~東引追淚成功】
第三天【(十一)南竿勝利堡&一進南竿】【(十二)西莒的美麗與哀愁】【(十三)慢步品味離離島東莒】
第四天【(十四)東莒東洋山步道懸崖峭壁無敵視角】【(十五)枕戈待旦&馬祖天后宮(二進南竿)】【(十六)南竿馬祖藍眼淚生態館】【(十七)北竿芹壁聚落有馬祖地中海之稱】
第五天【(十八)北竿短坡陣地看飛機跑道】【(十九)南竿北海坑道(三進南竿)】【(二十)南竿八八坑道&馬祖酒廠】
連接東西引島的中清路堤防中間有感恩亭與中流砥柱標語可以短暫停留拍照。
原本東引、西引是分開的兩座島,中間有座中柱島,東引、西引兩島軍民往來或物資輸送要靠船隻,但大浪時停航,西引就會補給缺乏,只能以備品或罐頭充飢,蔣經國先生視察時知道這狀況,指示東、西引需貫通,民國64年興建介石橋(後來改名為中柱橋),先連接東引至中柱島,11年後再連接中柱島至西引,而為了感念蔣經國先生對東引的貢獻,於是在東、西引中間也就是中柱島的位置蓋了感恩亭,亭內有蔣經國先生銅像。
亭內屋頂有青天、白日、滿地紅
感恩亭前面海上發現大量赤潮,對面就是中柱港,這裡也是藍眼淚最佳觀賞處。
對面山坡上有座綠色的關帝廟,再過去就是中柱港
東引、西引連接貫通完成而立了這顆「中流砥柱」勒石
東引鄉的東引島與西引島原本是兩座島嶼,兩島間有一座礁岩,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稱中柱島,漲潮時就成為一座孤立小島,僅在退潮時與東引島相連,東引、西引之間早年並不相通,軍民往來須仰賴船隻運送。
1976年,國軍興建完成介石橋,連結中柱島與東引本島,介石橋後來更名中柱橋,1989年橋旁的東西引連堤工程完工通車,終於東、西引兩座島,經由中柱島連結在一起。
11年後才又興建中柱島連接西引島的部分,民國78年連堤(中柱堤)完工通車
感恩亭的造型就像一座堅實的堡壘
感恩亭建於中柱島上,中柱島是東、西引兩島之間的一座小礁石,從感恩亭外牆仍可看到中柱島原本痕跡。
有時間的人可以走上去中柱感恩亭,跟隨蔣公目光角度,俯瞰馬祖東引鄉的大海風景。其實這角度對過去,正是大陸的方向。
「親切自然 犧牲奉獻」代表的是經國先生一生為國付出的精神
由於感懷蔣故總統 經國先生,因此感恩亭內恭塑銅像以供瞻仰。
登上感恩亭,可以360度環顧中柱港、東引和西引
一個轉彎就可以看到人定勝天的標誌
從西引經過中柱橋,來到了東引,這梅臺位於路邊石頭上,有桌有椅,似乎是看海景的一個座位,只是上頭也沒遮蔽物,有點奇怪
梅臺其實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巡視東引時,發現望向西引的景色與他家鄉梅臺相似,民眾為了感謝經國先生對東引的貢獻因此而建了梅臺。
在梅臺旁邊,這顆大石一邊刻著「其介如石」,另一邊刻著「固若金湯」,這些字是先總統 蔣公的筆跡,東引軍民為了緬懷 蔣公而刻製上去的。
離開感恩亭,中午來到天后宮中路老街, 晚上夜宿中路老街上方的飯店,飯後8點沿著中路老街往下走到天后宮,左轉中柱港夜訪藍眼淚 【(六)東引尋找藍眼淚追淚成功】
天后宮廣場往右邊是感恩亭,往左邊是中柱港,下午在廣場前面搭船到海上看東引【(八)海上看東引】
忠誠門天后宮廣場有一對青蛙石,為什麼這裡會擺著兩隻青蛙?
東引天后宮前廣場兩隻大理石打造的青蛙雕像,其實原本是被隨意放置在海埔新生地荒僻草堆中,最近已遷移到靠近漁船加油站的位置,面向忠誠門,另外也製作解說牌,幫兩隻青蛙說故事。
天后宮前廣場這對石青蛙,是由劉依祥先生所打造,對南澳岸邊二塊岩礁狀似「黃蜱」(馬祖話唸文配)的舊時記憶,一直縈繞在腦海中,特別到大陸打造了兩隻大理石「黃蜱」回東引。不過,這兩隻青蛙一直遭到漠視與冷落,過去將近10年的光陰,一直都隱身在土丘草地之中,目前已擺放在新填平的新生地上,以憑弔傳奇的時代。
根據文化局多年前所作的的口述紀錄,劉老先生表示,從前老人跟他說,只要聽到這兩頭「文配」叫,就要準備捕黃魚了,「文配」一叫,黃魚就一定會發。那時候的黃魚好多,除了賣到福州、廈門,連山東、上海那邊的船也會開到這裡來收購。
忠誠門建於1974年,造型彷彿古代城門,嚴繫進城、出城關口查哨,忠誠門昔日是進出東引的門戶,中柱港完成後取代了它的功能,現在則成為一個重要觀光地標,城牆上的阿兵哥雕像所代表的意義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自民國63年忠誠門完工後便駐守至今,穿過忠誠門順著樓梯上去,是東引最熱鬧的樂華村跟中柳村。
忠誠門為一仿古半圓形城牆式的建築物,位於東引島南澳濱海的入口處,城樓兩側豎著「崇法務實、勤勞儉樸」八個紅底白字的大字,城牆頂上持槍阿兵哥雕像,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英勇姿態,反映東引過去處於戰地的歷史氛圍。
東引永不退伍的戰士,忠誠門上有一座約於1974年興建的阿兵哥戰士雕像,已服役超過40餘年,至今仍堅守著崗位,由於一支當兵廣告的啟發,被取名為「阿榮」,可說是東引軍民共同的精神象徵,更是許多老兵舊地重遊時的必訪之地。在中柱港完成前,忠誠門一直是東引島的門戶,為昔日東引軍民進出及魚獲上下必經之處,如今已失去原有功能。
拾階而上思昔幽情,忠誠門走進來往天后宮旁走上去,是一座上百階的階梯,當地稱為中路,剛好又劃分東引的兩個村,中路的左手邊是中柳村,而中路的右手邊就是樂華村,這分起來還滿方便的。
穿過城門,拾階而上,來到島上繁華一時的「中路」,也就是依山而建的東引鬧區-中柳村與樂華村,此區保留較多傳統閩東民宅,以花崗石為建材,樸拙堅實,頗有「戰地九份」的風味。
以前東引的海岸線是到忠誠門,國軍過去在防守的時候都是在城牆上,是後來填海造地,才會有前面這個大平地,東引很多的建設都是當年阿兵哥所建出來的。
爬上城門,雕像旁更是俯看中柱港的好地點,座落於忠誠門右方的東引天后宮,回頭所見到的是中柱港,忠誠門上的阿兵哥正克盡職守的站在城門上,眺望遠處守護家園,幾十年來如一日。
天后宮相傳於清朝嘉慶年間所興建,是當地居民的重要信仰中心之一。
不知道有沒有統計資料,金馬地區大大小小的天后宮數字有多少?
討海人無不祈求媽祖保佑討海人能漁獲滿載,平安歸來。
這裡的天后宮龍柱沒有用鐵條圍著,如果在台灣龍珠早就被偷走了
過忠誠門,循著階梯而上,左方是中柳村,右方是樂華村,這一區是東引最熱鬧的地方。
階梯這條路是中路老街,兩旁房屋漆上不同的鮮豔色彩,頗有我們基隆正濱漁港彩虹屋的味道。
而房屋依著山坡而建,又有些些九份的風格。
繼續往上走到最上面就是我們住的飯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