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捷運就可以到達的心靈景觀道場,我並不是一個佛教徒,為了拍出美麗的照片,專程搭捷運來到法鼓山農禪寺,單純為了道場的美,可說是慕名而來,位於台北北投法鼓山農禪寺是很舒服的景點
農禪寺裡面最知名的就是水月道場
北投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由著名建築師姚仁喜所設計,設計概想來源於聖嚴法師之言:「空中花,水中月」這也是「水月道場」的名稱來由,單看照片還以為是座落在較偏僻寬闊的地區,但其實農禪寺距離市區還挺近的!
農禪寺位於北投大業路,附近有捷運奇岩站,出站後走三合街二段到大業路左轉前行,再轉進65巷就可以到達,下車約步行15分鐘
農禪寺大門
一進入農禪寺首先看到法鼓書店
一旁最注目的便是法鼓書店前面這大面莊嚴神聖的金剛經牆
非常喜歡這樣的建築設計,大大的將金剛經刻畫在長長的石牆上,牆上每個大大方正的字,看來特別的有氣勢、也特別的莊嚴。
金剛經牆好大好長,沒有廣角鏡頭無法全部入鏡
讓人一走進就能感受到此地非凡的氣息,倚靠池邊靜靜的坐著,微風徐徐拂來,似乎全身的疲倦、煩惱都能被清風吹淨,不但可以自由參觀、也能參加導覽,道場大殿內裡面禁止拍照,所以只能在外面的水月池畔走走拍拍
建築倒映在水池上,相當莊嚴,遠遠看來就像是建築輕輕的浮在水面上一樣,倒映於水池上的鏡色,美得動人
水池相當美,裡面還有荷花,遠遠看目前還沒有開花
建築大致以清水混泥土為主,採用簡單的線條與色彩,呈現出寺本身的莊重氣質
農禪寺水月道場很寬廣,很適合在這裏靜坐、休息,迎面吹來的風都是清透舒爽的!
沿著水月池直直通往大殿,走在長廊中感覺非常舒心悠然
入慈悲門
開山農舍有聖嚴法師跟法鼓山的詳盡介紹
追溯法鼓山的源頭,不可不知道農禪寺
聖嚴法師貧寒出生,出家為僧
1931年,聖嚴法師出生於中國江蘇南通,在那個天災、戰亂頻仍,百姓貧困的年代,法師因先天體弱,加上長期營養不良,因而瘦弱多病,且語言、動作都發展得較一般同齡孩童緩慢。
十三歲時(西元1943年),法師在鄰居的介紹下,欣然赴狼山廣教寺出家,在寺中做小沙彌,學習著出家人應學的一切,法師這時已發現佛經的好,不僅是用來超度亡靈,而是讓人們照著去做的,於是心裡湧起一股讀懂佛經並分享他人的願望。對日抗戰勝利後(1946年),法師隨同師長轉赴上海大聖寺以趕經懺為生,經過多次爭取,終於得以進入靜安佛學院就讀,奠下佛學基礎。
1949年從軍,並來到了台灣,軍旅十年,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
現在造訪農禪寺的人還不是很多,所以在農禪寺可以享受到很清靜、很舒服的感受,不論是去散心、透氣、平靜情緒,希望前去的朋友們也能夠帶著一顆誠懇、虔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