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忠以硯為田勤耕耘,讓筆墨留痕錄風華盡這一次的展覽中,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8月18日至9月18日,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硯畊留痕:郭芳忠書法創作展」,展出藝術家郭芳忠的書法創作共68件, 一同領略書法之美
希望
「以硯為田勤耕耘 筆墨留痕錄風華」 上方對聯是郭芳忠對書法創作的期許,郭芳忠,字硯農,出生嘉義梅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退休。 於臺東師專畢業後,一路不懈怠的進修取得高師大國文系碩士、文學博士學位,同時也積極參加書法競賽,曾連續三年獲得全國「金鵝獎」大專組及社會組第一名的殊榮。 應聘上高師大國文系後,在系上教導古典文學、書法研究等課程,曾得過「師鐸獎」及「績優教學」等獎項,在教學上一直保持極大的熱忱。
本次展覽「硯畊留痕」,「硯畊」是指以硯為田,作一名努力耕耘的農夫;「留痕」是指留下每個階段的學習紀錄。本次展出的作品為郭芳忠近五年來的書法創作。現場除了陳列紙本作品外,也擺設結合書法及雕刻設計的文創品。希望觀眾能藉由觀賞作品,見證他這五年來的學習精進的成果,並體會其實踐「筆墨當隨時代」不斷創新的精神。
本次展出以行草書為主的書法創作,以行書為主、以草書為輔,布局上為七分行書搭配三分草書,呈現熟練潤秀、飛舞流轉、筆精墨妙之美。書寫內容取材於古典詩詞的名言佳句及郭芳忠自行創作的文言雅句。
其中氣勢磅礡的作品,書寫內容為杜甫的〈秋興八首〉,共14聯屏,每個字約20公分大小,這幅作品為其對歷代各書法名家特點風格的學習體現,呈現出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境界。
因為本身具備深厚文學造詣,郭芳忠他認為書法並非只是「寫字」,應該要融入人文思維,以文化底蘊作為基礎。細看其書法作品,不難從勾勒線條中發現他融入從各朝代書法名家間學習到的特點,也嘗試用濃墨當作句讀,用墨色深淺將文學上重視的詩句節奏韻味展現出來,作品呈現韻足筆暢、意韻無窮之美。
為擴大書法的領域,他也結交了許多書畫、雕刻的同道,將書法跨域結合其他藝術製作成文創品,力行書法的求新求變。
很多作品是老師對梅山故鄉的思念詩詞很多是老師生活有感
惜福兩字是本展場字句最少的一幅,雖是簡單兩字,老師釋文解釋心中的感觸
歸樸
ㄧ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老師解釋這句話還提及蘇軾的故事可見老師學識涵養非常高
老師每一幅都釋義更是佩服老師文學造詣之高
藝術品每天接觸久了就內化成自己的涵養養分
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