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和平島位於基隆市的北端,原為一座孤立的海島,後來因修建和平橋才和基隆市相連。位於基隆和平島公園東側的阿拉寶灣因環境落石的關係而封閉,卻也保護到了裏頭的生態環境,如今封島6年的秘境阿拉寶灣重新開放,可以上網預約付費或是現場購票,參觀只能走在岩石步道上,不可擅自進入岩石區,2012年來過【基隆和平島公園】,這次是專程為了阿拉寶灣前來
阿拉寶灣地質景觀
跟野柳差不多,大都屬於蕈狀岩
坐落在和平島公園內守護的10個造型岩石包括:豬頭岩、風獅岩、海兔岩、鱷魚岩淚、黑鳶岩、花豹岩等,您找到了嗎?
這顆岩石很像一個微笑的人頭
阿拉寶灣岩石步道只有750公尺
終點在這座涼亭
原名社寮島亦是基隆港的門戶,早期原為凱達格蘭族的聚落,須購買門票才能入園參觀
以前的和平島公園,由基隆市政府委外經營,現在基隆市政府已收回權利, 轉交給「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北觀處)接手管理
需預約以及付費才能進入保育區位於遊客中心後方的岩石管制區,平常不開放,只能透過一般免費的解說導覽,其實和平島岩石生態跟野柳相近【北海岸-野柳風情】
環山步道入口旁的小廣場,立有一座硫球漁民慰靈碑,石碑基座之上, 刻有一位琉球漁民站在船頭捕魚的雕像。慰靈碑的建立,反映了一段被人淡忘的歷史記憶。 硫球人並沒有遺忘對基隆的想念,歷經六、七十年之後,終於促成了這座慰靈碑的成立, 以撫慰當年埋葬於社寮島的琉球漁民。
和平島環山步道著名的皇帝殿涼亭,又稱等嶼亭,是攝影比賽取景點
和平島著名的海蝕地形,如千疊敷、萬人堆,還有歷史遺跡蕃字洞,現在都已劃入海岸保護區, 禁止遊客進入,只能遠觀
目不暇給的地質景觀,這裡都看得到。和平島海岸因長期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及海蝕,造就了眾多特殊的地形景觀,有海蝕平台、豆腐岩、海蝕溝、蕈狀岩⋯⋯等,而萬人堆就是指蕈狀的岩石堆,當你從高處望下時,會有點像一顆顆的人頭排列在海邊
通往海岸的步道亦已封閉,只能從環山步道沿途,眺覽和平島各種奇形怪狀的海蝕地貌。
遊客中心是仿聖薩爾瓦多城的造型
草坪上藝術裝置
遊客中心前面是一大片草坪
遊客中心後方緊臨著海水游泳池及岩石管制區,還能看到遠方的基隆嶼
1895年以後,台灣成為日本國土,吸引一些硫球漁民遷居台灣,定居於基隆、蘇澳等地漁港, 在台灣落地生根。
琉球漁民遷居基隆,在社寮島(今和平島)形成一處約560人的琉球人聚落。
當時他們也將日本新的捕漁技術引入臺灣,對基隆漁業的發展有所貢獻。
我有上網預約下午1點的阿拉寶灣,早上先去【阿根納造船廠遺址】,之後過了和平橋就是和平島,先到售票口買一般門票80元,再去遊客中心取票阿拉寶灣
時間還早,遊客中心旁邊海港看麗星郵輪出海
海水游泳池沙灘上有藤製涼亭可供人乘涼
與大海相連的無邊際泳池,於遊客中心旁的步道往下走,來到基隆和平島公園著名的海水游泳池-藍海水池,藍海水池內還看得到小魚,形成魚與人共遊的畫面。在游泳的同時,還能看到大船出入港。
一旁為水深只到膝蓋、適合小朋友玩耍的親親水池
還有更淺的戲水池
遊客中心旁的留夏沙灘是特別為了小朋友而設置的人工沙灘
還有溜滑梯
和平島距離基隆市僅約4公里,佔地約66公頃, 可謂是北台灣縣市中離市中心最近的戲水聖地
最受小朋友喜愛的海水游泳池,今天怎麼都沒人
沒想到2個月後的今天,樂爸帶樂樂來了
除了海水游泳池之外,還有戲水池
戲水池的水很淺
從海水游泳池、萬人堆往環山步道入口處,目前還在施工整治中
所以環山步道只能從慰靈碑方向進入環山步道,走到萬人堆後要原路返回,不能走O型路線
萬人堆就是岩石管制區,平常不開放,只能站在步道上遠觀,如果透過定時導覽就可以進入
親子池比較淺,外圍的海水游泳池比較深
遊客中心二樓是餐飲中心,有簡餐及咖啡
二樓外面景觀很好,視野很棒
休息夠了,已經快1點了,離開遊客中心,準備參觀阿拉寶灣秘境
往慰靈碑方向走
左邊有間土地公廟
位於土地公廟隔壁的黃色貨櫃屋
領取安全帽及反光背心
基隆市和平島公園裡面有座雷達站,可以俯視和平島公園與基隆嶼,有絕佳的視野,可以喝咖啡賞景,成為和平島新秘境。
園區裡原來的雷達站,長期都是管制區,部隊遷移後,北觀處接手和平島公園,與經營的團隊宏岳公司規劃,將雷達站整理為景觀咖啡廳,保留原來軍事要塞的元素
九曲橋就是通往阿拉寶灣的入口
大約西元1905年台灣基隆和沖繩漁民貿易往來密切,有遷居基隆社寮島一帶(今稱和平島)而形成聚落的琉球先民,教授當地漁民捕魚、造船與修理漁具技術,促使基隆漁業興盛。也陸續有3千多名琉球漁夫捕魚時不幸遭遇海難,遺體也埋在和平島。早期基隆居民勞心蒐集琉球先民遺骸,祭祀於和平島園區內的萬善祠,琉球各界為表達感謝,並祈求兩國永久和平,故在基隆和平島公園內立起「琉球漁民慰靈碑」的銅像、碑座於此。
慰靈碑左邊是環山步道,安排1點阿拉寶灣,2點回到遊客中心集合參加定時導覽,再來走環山步道
若想更深入的了解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基隆和平島公園有提供免費的定時導覽,因導覽人數限額20人,可先至遊客中心報名,時間到再至遊客中心前集合唷!
1點準時由工作人員打開大門
帶著期待的心情通往世界秘境阿拉寶灣
走過九曲橋進入阿拉寶灣
阿拉寶灣 Alapawan,是阿美族語 Kapalawan 變音而來,意思是容易迷失的地方。
過去居住在泰源村的阿美族人從台東遷移北上,覺得這地方很像故鄉,才一樣以此命名。(註:台東縣東河鄉的泰源村,是一個位在山谷裡的阿美族部落,傳統的名字叫做阿拉寶灣)
注意!進入阿拉寶灣有落石的風險,在行走時要非常小心。
在海風與浪潮的拍打下,造成這裡獨特的地形景觀。
岩石步道旁就是一整片的大海。
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石花凍
步道上有畫黃色的路段就是落石區,要快速通過不得逗留
阿拉寶灣也不是入園即可參觀的,透過環境解說的方式,以地質保護區與阿拉寶灣秘徑資源結合
在遊客中心領票時,工作人員幫忙下載APP,但是遺憾的未能派上用場,因為手機要拍照又要聽手機導覽真的不方便
這裡垃圾很多,大都是海洋漂流物
這片豆腐岩當有綠藻長出時就像綠石槽一樣的綠色景觀
在涼亭休息後原路返回
望向對面的環山步道
回到九曲橋,結束阿拉寶灣之旅
到遊客中心等候下午2點的定時導覽,人數只限20人喔!可以現場事先預約
定時導覽的內容,最主要的就是帶領進入岩石管制區及環山步道
岩石管制區位於遊客中心後面
這岩石很像一條魚
導覽介紹這就是節理,岩層上常常可以觀察到各種不同角度的破裂,這些破裂的長度、破裂的間隙大小不一,但是通常是以一組平行的方式在岩層中發育,這些破裂面地質學家稱之為「節理」。
節理的生成過程及原因通常極為複雜,簡單而言,當具有剛性物理性質的岩層接受應力作用時,通常會以破裂或斷裂的方式來解除應力的作用,表現出來的破裂即是節理。節理通常是以成群的方式展現平行的連續節理。
岩石管制區就是萬人堆,一般只能在步道上俯瞰,如今透過導覽,親自走進萬人堆,好棒的機會
岩石洞裡像一座觀音佛祖
這像一座火山口
快到環山步道終點,俯瞰萬人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