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112_162438012----1.JPG

「紀州庵」建於日治時代的 1917 年,為日式料理店,由平松家族經營,1927 年改建,擴大營業規模,加強庭院景觀,因緊鄰河畔,景色宜人,見證當年螢橋一帶的水岸風貌,戰後轉為公教人員眷舍,位居城南,輻射出去,涵括鄰近的同安街、廈門街、金門街、牯嶺街,遠至師大與臺大學區,是臺灣戰後文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場域,21世紀初,紀州庵遺址在臺大城鄉所與在地居民籌組的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努力下,從保護老樹到 2004 年被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地圖正式版-1014-2-1024x512.jpg

紀州庵,同安街107號,從古亭捷運站2號出口出站後,循著同安街往水源快速道路方向走,在街尾可見一座天橋,在天橋左邊榕樹林蔭處,以鋼骨浪版所圍蓋的建築物,就是紀州庵。

20180112_162359012----1.JPG

紀州庵是日據時代料理屋,建於日據時代 1917 年,位於川端町(今金門街到廈門街之間,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一帶),原址原有八家,目前僅存一家,紀州庵為什麼被命名為紀州庵,這種種的問號彷彿都無意間暗示了紀州庵這座老房子曲折的身世,起緣於這個來自日本關西和歌山地區的年輕人平松德松,當年跟著日本軍隊占領台灣的腳步來到這個陌生的海島,日軍占領全台的軍事行動仍在推進,然而台北城這頭的各項建設規畫工作卻已展開,那年平松德松在台灣第一份事業:「紀州庵」開業了,在台北這個異地,以家鄉命名自己的料理屋。紀州,約莫是今天日本和歌山縣一帶,位於紀伊半島、大阪市南方,是關西地區南端的一個地方。雖然紀州位處關西,然而紀州庵卻是以關東料理為主,且紀州並沒有特殊的代表料理,細想平松取名的緣由,也許並非是要凸顯料理的地方性,倒是可能想藉由「紀州」一名來緬懷自己的故里,這也可從平松家族自台返日後,仍回到原鄉定居可以窺知。

20180112_162602012----1.JPG

隨著經營日漸起色,19271928 年平松德松改建了本館,並擴大營業的規模。料理屋由三層樓的「本館」、長型的宴會空間「離屋」,以及招待重要貴賓的「別館」所組成。當時,新店溪畔飲宴休閒風氣逐漸形成,「紀州庵」更以美景美食,成為聞名遐邇的河畔料理屋,太平洋戰爭期間,「紀州庵」停止營業,成為暫時安置傷患之處所。1945 年戰爭結束,「紀州庵」又成為日人暫時居所。光復後,國民政府接收整編為省府員工眷舍,這也是小說家王文興在臺北成長的處所,日後,他以此場景寫出著名的《家變》一書

20180112_162705012----1.JPG

1996 年、1998 年兩次大火,「紀州庵」本館及別館燒毀殆盡,使原本的日式建築只留下屋頂漏水、樑柱毀壞的「離屋」(現存古蹟)。2002 年底開始,在台大城鄉所、「同安文化森林促進會」乃至於後來的「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共同努力下,從開始單純的保護老樹為使命,轉化與「紀州庵」及其周遭深厚的文學礦藏為連結。2004 1 月,臺北市政府評定「紀州庵」為市定古蹟。這段凝聚社區意識的過程,成為民間力量推動市政發展的成功典範,20131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開始紀州庵古蹟的修復工程,歷時一年餘,2014525日,「紀州庵」古蹟正式開幕

20180112_162857012----1.JPG

修復完成後的「紀州庵古蹟」,保有離屋原有料理屋使用的格局,室內五間分別為十二疊間的空間,合併為 60 疊約30坪榻榻米的大廣間(人數上限為 93 人),為國內少見的日式建築類型。20144月,臺北市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規劃文學推廣活動,使文學結合人文、飲食、戲劇、旅遊等主題,邀請國內外優質藝文團隊駐館表演、開設工作坊及講座,讓文學走入生活,貼近大眾。

20180112_162959012----1.JPG

平松家的茁壯,伴隨著來台日人增多,料理屋經營蒸蒸日上,許多解鄉愁的飲宴活動也隨之活躍起來,除了陪酒的酌婦外,藝妓表演也從日本「內地」跟著移入,伴隨著淡水河的航運以及都市的擴張,平松家也不再侷限於本店的視野,平松德松決定在川端町(位於今日金門街到廈門街之間,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這個範圍)成立紀州庵支店

20180112_163051012----1.JPG

紀州庵所在的川端町在國民政府接受之後,改隸屬為古亭區,這個台北城南的區塊,在日據時代被規畫為住宅區,挾著鄰近政治中心與台大、師大兩所重要學府的地緣關係,成為官舍與宿舍集中的區域。

20180112_163803012----1.JPG

當都市保存運動仍未崛起,紀州庵處在一個不斷演變、生活機能日新又新的都市環境中,木構房子隨著時間與使用的改變,受到了更多的挑戰,1996 年一場大火,將原紀州庵「本館」的三層樓建築完全燒毀,當時住在三層樓建築的居民紛紛搬移到原住戶已搬走騰空的「離屋」;1998 年,東側的「別館」也慘遭祝融,近乎全毀,當時的住戶便直接拆除殘骸重建。紀州庵主要的三個部分,僅剩下屋頂漏水問題嚴重、樑柱有腐蝕情形的「離屋」,紀州庵所幸還留著這塊最後的拼圖,讓後來的人們得以摸索它曲折的命運。

20180112_163032012----1.JPG

對於紀州庵本身而言,文學與建築本身的連結只是歷史當中的偶然,但在現實保存運動中,由於小說文本的描繪,卻打開了紀州庵保存重要的新路,從對都市綠地想像保存的「同安森林」(同安街上的老樹群),轉化成為「台北文學森林」,藉由與文學連結,保存運動不再只是單純的環境保護運動,同時也連接上文學出版與藝文界,這一突破也使得紀州庵的保存獲得更多的支持。紀州庵在 2004 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連同其周邊共有 10 株老樹列為台北市受保護老樹。

20180112_162456012----1.JPG

「紀州庵文學森林」目前涵蓋一棟透天獨立三層主建築,與修復完成的古蹟相互輝映,150 坪藝文空間,提供藝文性質的講座、課程、展演等用途,一樓有文創書店、風格茶館,2011 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因城南豐厚的文學歷史,寄予「紀州庵」成為臺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除了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並自 6 月起,委託專業文學團隊──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20180112_162529012----1.JPG

這不僅是一個文學人、藝文界、城南社區朋友匯聚的小天地,也開放給一般的大眾,讓我們一同玩耍、散步、閒坐、慢讀或分享,紀州庵帶來不同的藝文新體驗

20180112_162634012----1.JPG

在這座結合文學意象與茶香輕食的人文茶館中,文字與光影穿透窗格,書寫的歲月似乎凝結在仿古的環境裡,適合作為聚會用餐、舉辦小型讀書會、座談會、發表會的場地

20180112_162643012----1.JPG

這裡命名為「紀州庵文學森林」,即因城南文學公園裡樹齡 60 ~ 110 年的老樹們,是臺北市少有隨處皆可閱讀、閒坐的空間。大朋友、小朋友們可以在老樹旁,曬著陽光,讀一本好書

20180112_163435012----1.JPG

搭乘捷運的話在古亭站下車,自古亭站 2 號出口的「後」方同安街走到底左手邊即可抵達紀州庵

20180112_163524012----1.JPG

先在外頭逛了一圈接著才進入館內,重建後的日式老屋新穎許多,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拍照景點

20180112_164049012----1.JPG

進入館內必須脫鞋「著襪」,若沒帶襪子的話在文學森林館也有販售

20180112_164125012----1.JPG

榻榻米的空間蠻大的,一個很舒服的地方

20180112_164533012----1.JPG

20180112_164606012----1.JPG

20180112_163823012----1.JPG

20180112_163817012----1.JPG

20180112_164323012----1.JPG

20180112_164405012----1.JPG

20180112_164501012----1.JPG

20180112_164519012----1.JPG

20180112_163956012----1.JPG

在台北市內有很多可看性很高的古蹟建築,充滿著文學與文藝氣息

20180112_164622012----1.JPG

好好的感受,生活周遭的風景也真的夠多

20180112_164739012----1.JPG

紀州庵文學森林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電話:02-23687577

開放時間:10:00-17:00星期一休館,古蹟內部需著襪入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