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陽明山能爬山又能賞花的步道就屬這裡了,從二子坪遊客中心走菜公坑山接大屯自然公園成O型路線,能爬山又能賞花,今天登山活動行程是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站走百拉卡公路到二子坪遊客中心走菜公坑古道登山口(第一登山口)、大屯自然公園賞杜鵑花,再到竹子湖賞海芋,行程可真是豐富
淡淡的三月天,大屯自然公園遍地杜鵑,叢叢簇簇,此起彼落,已悄悄地烽烽火火地怒放著,奼紫嫣紅的杜鵑花,讓人不得不對其投以關注的眼神
這就是今天的三大重點,菜公坑山、大屯自然公園杜鵑花、竹子湖海芋
抵達陽明山國家公園竹子湖派出所,隊伍分成A.B二組,不參加菜公坑登山的山友,在竹子湖派出所下車,自由參觀竹子湖,要登山的在七星站下車走百拉卡公路前往二子坪遊客中心
「百拉卡」公路建於民國四十年。「百拉卡」名字相傳源自「百六甲」(一百六十甲)的河洛話發音,亦有考證認為出自「百六砌」(一百六十階)地名的諧音。何者正確?並無定論。
「百六砌」地名,日據時稱為「百六戛」,台灣光復後訛傳為「百拉卡」。百拉卡公路仍可看到「百六戞」的門牌地名。
陽明山上的百拉卡公路,是這樣的平靜迷人,充滿濃濃綠意森林的悠閒風情
隨著仰德大道海拔緩緩上昇,眼看陽明山公園隨著春意逐漸由綠轉紅
陽金公路七星山站左轉巴拉卡公路約行500公尺左方木棧步道設有景觀台
一百八十度的廣角視野,真的只能用海闊天空來形容
在這景觀台可眺望小油坑噴氣口及竹子湖梯田地景
國家公園七星山及小油坑壯麗的火山地景大視野,前方白色煙霧就是小油坑
腳下整個竹子湖谷地延伸到台北市區完整呈現眼前
讓人心花怒放好感覺,感受迎面而來的壯麗景緻!
快樂家族四朵花在此集聚
樂活家族大家長領隊參加登山會活動,看著勇伯的輕盈腳步
來到百拉卡公路的人車分道
目前人車分道崩塌,不能走,所以還是走公路
來到二子坪遊客中心
二子坪停車場旁的土堤上,有塊「兵工建設紀念碑」,所紀念兵工部隊弟兄開通巴拉卡公路的歷史。
民國四十年國軍工兵五四三六部隊奉命開闢北新莊至竹子湖之間的公路,也就是巴拉卡公路,共費時半年完成。建立此碑以紀念不朽之事,有了這條公路,我們能夠更加親近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美景。
碑的正面寫著「移山填海,反攻抗俄」,乃反共年代的最佳證物之一。
大屯遊憩區內,包括有大屯自然公園、二子坪親水遊憩區步道、大屯群峰、面天山、向天山、菜公坑山等。
【二子坪遊憩區】的生態步道,因為週遭的生態環境和氣候相當適合做為蝴蝶繁殖的場所,因此這裡成為大屯山區最多蝴蝶出沒地區,喜愛龍飛鳳舞漫妙的蝶衣的朋友,堪稱一處賞蝶的自然生態之旅。
大屯山車道入口上山頂景觀平台是大屯山唯一陽明山國家公園開放道路直抵大屯最高點公路,大屯山主峰高1092公尺,屬於成層的錐狀火山,大屯山上的午後,在一片山霧飄渺中顯的如夢似幻,也是拍攝落日大屯山絕贊景點。
菜公坑古道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菜公坑山附近。菜公坑山北麓為三芝鄉菜公坑聚落,早期交通不便,菜公坑鄉民經由這條古道,上接大屯山鞍部,經二子坪、面天坪,前往北投地區。
民國八十八年(1999),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曾實地勘察這條古道,最後未將菜公坑古道採納為正式古道,僅認定是一條昔日的林道而已。當時列舉的理由如下:
(1)山徑迂緩,隨等高線徐徐上升,並無直線突上的路段。
(2)沿途無石階的痕跡。
(3)路口路尾路旁均無一土地公廟。
(4)沿途無任何石厝或住屋的遺址。
(5)起點與終點並無相互交通聯繫的必要
(6)無任何文獻的證據,反而留下造林的人工植匹。
基於以上因素,而認定這條古道應為日據時期所闢的林道。這份調查報告,並建議將「菜公坑溪古道」更名為「羅厝坑溪林道」,以符其實。但這一名稱未為山界所採用,山界仍普遍以「菜公坑古道」稱之。
陽明山國家公園簡訊亦曾記載「菜公坑山」之山名由來,其文曰:「傳聞清代時有一『菜公』(即修行者)在此地附近結茅修持,故名為『菜公坑山』」。
菜公坑古道位於面對菜公坑登山口的右側。
初入古道,崎嶇陡上,泥土路有石塊間錯。
路旁一大片白色小花
不知這白色小花是甚麼花?
這白色小花就像一隻隻在草叢中飛舞的蝴蝶
白花點點灑落滿徑,草蕨繁茂
林蔭裡極幽緻,漸有質樸古道的感覺
選個拍照的好景點合照一下
從第一登山口來到這裡才1公里而已
抵達菜公坑山步道指標1KM處,登上菜公坑山頂,左上有一富含磁鐵礦的反經石,此處海拔高度H887M
菜公坑山頂上這顆巨石,名曰「反經石」。
它能讓羅盤或指北針的指針方向產生偏轉,甚至反轉 180 度。反經石係因岩石中富含磁鐵礦的成份,猶如岩石中暗藏一個磁力強大的磁鐵棒,感應磁針導致子午不定、南北不分.
離開”反經石”,繼續前往枕頭山,走約100公尺
山路右邊的雜林有一叉路,是通往枕頭山的山路,一不留神就會錯過往前行
抵達枕頭山(又稱百拉卡山),因山頭形狀像枕頭而命名,高度H910M,沒有看到基石,由於雲層較厚無法眺望附近景色,此處有空地與幾棵松樹,隊伍趁機休息吃午餐.
菜公坑古道因位置較僻遠,過去較少人走。2003年5月中華山岳藍天隊繪出「菜公坑古道」地圖,分東西兩線,東線繞菜公坑山以東,西線繞菜公坑山以西,均可抵菜公坑聚落。
這兩條路線,東線路徑較為平緩,西線則繞經菜公坑山、烘爐山、百拉卡山(又稱枕頭山)之間,落差起伏較大。我因而判斷,東線才是真正的「菜公坑古道」。最近山友法賓兄曾帶隊走菜公坑古道東西兩線,在百拉卡山與烘爐山之間,遇陡下難行,他因此懷疑西線這段路是否為古道的一段。我的看法相同。山界陳岳前輩則將菜公坑古道西線,由菜公坑聚落通往烘爐山的一段,稱為「烘爐山古道」。
清乾隆年間,福建泉州、汀州移民在菜公坑一帶拓墾,為爭奪灌溉水源而起衝突。當時,一名「菜公」長者出面調解,於是糾紛暫解。菜公因此受村民敬重。之後,因溪水乾涸,村民糾紛又起,雙方發生械鬥,菜公於排解時不幸被殺成重傷。居民驚訝發現菜公所流之血為白色。菜公因傷重不治,臨終交代村民將其骨骸葬於烘爐山。於是村民依其遺言,葬菜公於烘爐山。
天空飄下細雨.隊伍進入大屯自然公園
大屯自然公園位於大屯山西北方山腰,101甲縣道(百拉卡公路)旁
海拔高度800公尺,園區內杜鵑花盛開,美不勝收.
最讓人心醉的是湖邊小橋,亮麗搶眼的山花、綠葉,五彩繽紛,色彩交織一處
這裡也是觀賞各種植物、鳥類的最好場所,園內有木棧步道
沿著山形以扇形分出多條步道,圍繞的湖畔散步最讓人心醉
欣賞綠頭鴨戲水生動逗趣
猶在春寒料峭之際,此時東北季風尚未遠離,大台北地區籠罩在灰濛濛地天候裡
雖然細雨飄飄,仍不減賞景的好興致
大屯自然公園杜鵑盛開,唯有在山上正面邂逅,才會有具體感受
在大台北,春天隨著杜鵑花上山
喜愛杜鵑的賞花客一路追隨
湖的對面山頭就是枕頭山
金毛杜鵑盛開時,花叢似火堆,這叢又那叢,此團或彼團
金毛杜鵑鮮紅映錯,彷彿煙火施放,在濃密綠林中,燦爛地把整個山頭點燃了。
在翠綠的山坡恣意地爛,在粼粼波光的水塘上和山坡上,金毛杜鵑雍容地映滿山頭,展現迷人的春天色彩。
三月底金毛杜鵑遍染大屯自然公園
各種顏色雨衣此時更增添色彩
大屯自然公園金毛杜鵑綻開,如火焰燃燒,最為耀眼奪目,可稱之為映山紅、滿山紅
四月天的大屯自然公園,滿山酡紅奼紫的杜鵑花海
萬頭鑽動的金毛杜鵑花海,那又是一場杜鵑花盛宴,讓人為之傾倒醉了。
杜鵑花種類很多,除了金毛杜鵑還有紅毛杜鵑,或紅或紫,看得眼花撩亂
回到二子坪遊客服務站與公車站,徒步前往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站,由七星站坐大巴士前往竹子湖派出所,在志工解說員的帶領下,開始參觀”竹子湖”
竹子湖海拔670公尺,位居大屯山、七星山與小觀音山之間的谷地.曾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天然堰塞湖,過去栽植大片箭竹及孟宗竹,風起時竹子隨風起舞有如湖面波浪因而得名.
在日據時期因日本人吃不慣台灣生產的在來米,於是引進日本「中村種」等各式水稻種苗在全台各地試種,但因環境及雜交問題均告失敗,唯獨在竹子湖因封閉地形與特殊氣候條件而試驗成功,當時日本人稱台灣為「蓬萊仙島」,故將此稻米稱為蓬萊米,竹子湖也因而成為蓬萊米的故鄉.在民國58間從日本引進白色海芋而成為現今最主要之經濟作物
今年來到竹子湖,感覺不如【2013年竹子湖賞海芋】那次的精采
這海芋田要進入可是要付費的
所以我們就在外圍拍拍照
繼續走,這片海芋園可以進入拍照
我們只是純粹賞花而並沒有要採海芋回家
雖然海芋沒有很茂盛,但還是玩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