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小溪頭區內登山步道以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為主,除了翠山步道還可以連接碧溪步道、森林木棧道、自然步道等民眾使用度高之登山步道,車行交通要道為碧溪產業道路,兩者相互搭配即建構成臺北小溪頭人車通行之親山路網,各步道入口或節點設置休憩平台或觀景平台,都是景觀營造的重點。將「碧溪步道」、「大崙頭森林步道」及「大崙頭自然步道」打造成為頭尾相連、自然景觀豐沛的「小溪頭環狀步道」,悠然穿梭林間,比起溪頭更能輕鬆享受森林浴,步道總長約3公里,還有能飽覽台北市美景的「乘風堡觀景台」、「風衝林觀景台」、「華朋觀景亭」及「巨木瞭望台」~~~~還可以看到松鼠在平台上表演踢踏舞,模樣十分逗趣可愛
本來想從士林捷運站搭小18到碧溪橋或搭255公車到最終點大崙尾山站,如果要走大崙尾山步道就要在大崙尾山登山口站下車,站牌旁邊就是步道口,如果要走翠山步道,就要在最終點站大崙尾山站下車
由翠山步道出發,可以銜接串連鄰近的碧溪步道、大崙頭山森林木棧道、大崙尾山登山步道,再經由中社步道繞回中社路二段,可隨個人的興趣或體力,在這片山林走出各種大小環狀路線。
今天規劃的路線:翠山步道→長壽坡→碧溪步道→巨木瞭望台→華朋瞭望台→黑桃梅花方塊紅心平台→石頭厝→太陽劇場→返回石頭厝→大崙頭尾山森林木棧道環狀步道→風衝林觀景台→乘風堡→白石湖吊橋
搭255公車在最後一站大崙尾山站下車,中社路二段尾,前方路底即為翠山步道入口
翠山步道位於大崙尾山北側山腰,是近年來新闢建的一條自然步道
步道所在地屬於士林區翠山里,因此命名為翠山步道。
翠山步道從入口至舊靶場,鋪上完善的人行地磚,寬闊平緩
翠山步道,鋪設地磚,平緩好走
沿途還有秋末的芒花
沿途種植200株青剛櫟、台灣欒樹、杜英、楊梅、紅楠等喬木,適合親子步行。
沿途用葉子造型設置植物生態標示
大約步行五分鐘,來到舊靶場,原有的設施已拆除,成為一片公園綠地,草地青青,山壁處的一道水泥牆壁為靶場遺跡。
位於士林區中社路底原為士林分局射擊靶場,該靶場因地形平坦廣闊,射擊訓練發出巨大聲響,造成當地居民困擾。
經過市府相關單位多次討論,決定將靶場轉型為具休憩功能之登山步道場域
過靶場之後,原本的地磚步道變為細碎石子,以降低對自然環境的衝擊,以保有山林原有生態面貌。
走在步道上,望見大崙尾山北坡森林茂密青翠,因為北面山坡迎向潮濕溫冷的東北季風,雨水滋潤森林,以往又有靶場設在此地,山林未遭人為開墾,所以能形成如此繁盛的綠色闊葉森林景觀。
觀景平台,俯瞰台北小溪頭。遠處為坪頂地區及陽明山國家公園
還可以看到松鼠在平台上表演踢踏舞,模樣十分逗趣可愛,跑太快拍不到
從這可遠望碧溪步道的白色拱形屋頂的太陽廣場及石頭厝
由休憩木亭續行,步道轉為質樸的泥土山徑,景觀原始自然,雜草不侵,路徑幽雅,而起伏不大,僅上下坡處鋪有小段石階輔行,其餘都為天然泥徑,森林茂翠,路徑明朗,走來陶然適意。
前行約十分鐘,遇右岔路,為長壽坡,爬向大崙尾山。直行則往碧溪步道。
在長壽坡吃中餐休憩
過岔路口,仍取直行,翠山步道以枕木土階直趨而下。
約三分鐘,與橫向的碧溪步道交會。左往太陽廣場,可接大崙頭山森林木棧道,登大崙頭山;取右行則可銜接大崙尾山登山步道,登大崙尾山。
一路上雖然有不少爬坡,然而因天氣涼爽,沿途森林秀麗,步道採自然工法,踏踩土石舒適,走來不覺疲累,反覺山林幽意盎然
往巨木瞭望台
巨木瞭望台邊臨著碧溪產業道路,開車的遊客也可以選擇開車到這裡停放
瞭望台視野很好
看了很久,看不到巨木
仔細一看,原來是這座瞭望台是用巨木建成的
返回走入步道
再往華朋觀景台
這觀景台是用枕木再利用
這觀景台也是邊臨著碧溪產業道路
路邊停車位不多
這觀景台也算是另一個登山口~~~碧溪2.25K步道口
碧溪產業道路是臺北小溪頭的重要車行交通要道,為避免人車爭道的危險,採用三種型式之木棧道,各型式木棧道配合現況地形及用地取得狀況進行設計規劃,克服現有道路路寬不足,以懸臂式及擋土牆上方高架方式,在不影響行車通行安全之狀況下,提供遊客行的安全,木棧道之後是通往藥用植物園的登山步道,全程由至善路到內雙溪自然中心約步行50分鐘
可愛青蛙王子引領的環狀路線導覽牌及里程樁
離開觀景台走回木棧道碧溪步道,沿線設置黑桃、紅心、方塊及梅花等4座撲克牌休憩平台
黑桃平台,還真像桃子形狀
沿位於碧溪步道前段,以黑桃為造型,配合梅花、方塊、紅心等平台,組合成為完整之撲克牌系列,可隨興遊覽各平台不同之情趣
梅花平台
走到碧溪步道終點,大崙頭山與大崙尾山分叉路
再往前走就到了石頭厝
新建的台北小溪頭地質研究中心石頭厝,是以安山岩打石堆積而成,安山岩與花崗岩、玄武岩是火山地區最常見的岩石,其中安山岩因盛產於北部大屯山、觀音山及東北部海岸山脈,常用於建築石材。
從地質解說牌遙望通過石頭厝附近的"坎腳斷層"
崁腳斷層北自萬里海岸起,西南至士林附近的台北盆地 邊緣止,全長約20餘公里,其發生受五百萬年前台灣開始的造山運動影響,使台灣北部地殼承受來自東南方的大地壓縮應力推擠,地殼應受推擠縮短破裂形成逆衝斷層,使東南側原來深埋的老地層(五指山層)向西北逆衝而上,並與西側較年輕的大寮層直接接觸
大崙頭尾山的地層屬於大約在2-3千萬年前所沉積最古老的五指山層,其主要組成是顆粒較粗的石英砂,岩層堅硬含鐵質,因此常可看到岩石上紅褐色的氧化鐵,這種石頭常成大塊崩落,此處看到的石頭,即是從別處崩落的巨大石塊。
太陽廣場,臺北小溪頭的樞紐位置,是碧溪步道起點,四通八達的路網中心,其寬闊空間規劃成提供親山民眾活動集結及休憩空間
早年因有水土保持疑慮,為確保碧溪產業道路通行安全,於99年度辦理邊坡整治工程,並美化擋土牆為階梯看台,營造森林間的表演舞台
山林間交通不便總是讓人卻步,故在太陽廣場旁整建新月車棧,讓開車族也可以隨時停下車來親近山林,讓民眾多元利用安排親山休閒活動。
從太陽廣場往前走可到碧溪橋搭小18公車回士林捷運站,但是覺得不過癮
還是折返回石頭厝往森林木棧步道(大崙頭山)
步道入口蝸牛意象
往風衝林平台
平台上視野很好
風衝矮林
由步道起點至大崙頭山山頂可明顯察覺林相的變化,起點處已近避風的溪谷處,所以樹木較高大,當越走越高時卻發現樹木越來越矮了,這是因為每年東北季風強烈吹襲下所造成的「風衝矮林」。話說,強勁的東北季風,有如一把利剪,樹木的面風向修剪的多,背風的地方剪的少。所以,從樹形就可看得出風向,此稱為「風剪樹」。
在迎風面的森林,因為風的緣故,第一層喬木長得幾乎和第二層喬木一樣高。
又由於頂芽遭風剪而枯死,因此側芽發達,故雖喬木、而有灌木般的外形。此時林冠變密,陽光不易穿入,不利林下的地被植物生長,底層則僅有零星的灌木,很少草本。這種終年受強風衝擊而改變結構及外形的森林,即為「風衝矮林」。
木棧道與樹林和平共處,保留樹林自然生長空間,不破壞自然生態
從這可遠眺七星山與平等里
走完森林木棧步道,本想繼續往自然步道再回到碧溪步道石頭厝,走個環狀步道,從碧溪橋搭小18公車回士林
結果在這個分叉路口,有個山友建議往乘風堡方向到白石湖吊橋,這個主意不錯,由北面步道翻越五指山至白石湖休閒區,再由內湖區離開臺北小溪頭。
往乘風堡觀景台
觀景台前有大崙頭山三角點,台灣小百岳476M
這真的是賺到了,這就是不開車的好處,搭公車或捷運,自由自在沒有取車的困擾
登上乘風堡,視野極佳,有360度的景觀,四面八方都看得很清楚
第一面山巒起伏
第二面
第三面山下景致皆在眼前
第四面,可以看到台北地標101大樓
有點像綠色隧道
快到了內湖的大崙湖
大崙頭尾山的另一個登山口
雖然大崙湖小小的一個湖,但至少還是一個湖,白石湖可是一個沒有湖的湖
來到白石湖的夫妻樹
樹幹上長了一朵很大的靈芝
同心湖
永結亭~~永結同心之意
連接相關文章【內湖白石湖吊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