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訪小金門回水頭碼頭已經是下午1點,距離登機時間還剩5小時,下午的行程除了水頭聚落得月樓,還有翟山坑道及莒光樓~~~
時間有限,得月樓和金水國小的參觀時間很短暫,便要跟金門說再見了
金門的七大傳統古聚落,山后(山后民俗文化村)、瓊林(瓊林古聚落)、水頭(水頭古聚落)、珠山(珠山傳統聚落)、歐厝(歐厝古洋樓)、南山、北山(北山古厝群),此次三天自由行時間很緊湊,行程適當安插訪聚落,第一天瓊林聚落-金湖,第二天山后民俗文化村-金沙及北山-金寧,第三天水頭聚落-金城
離開水頭碼頭往聚落方向前進,一時找不到得月樓,騎著機車在聚落附近四處逛逛,欣賞水頭聚落的建築特色
水頭村位於金門縣金城鎮,自古以來由於航運便利,村人多前往南洋或中國經商,致富歸來後便在故鄉建起豪宅。此地的建築雕飾華麗,在當時算是頂極奢華,俗話云:「有水頭富,無水頭厝」,便是形容水頭聚落建築的美麗。
水頭,又名金水。聚落鄰近水頭渡口,早期即為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津,現今為小金門居民往來金門本島海上交通、運補重要的碼頭與「小三通」兩岸往來的定點直航港口~~~
從清乾隆年間的傳統閩南式二落大厝,到民初興築的洋樓群,不同時期、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築,形成水頭獨特的聚落風貌。水頭聚落的華麗建築群歷經台海戰亂及時間的摧殘,多所凋零。近年來,在金門縣政府斥資下,將水頭村的特色建物加以整理修繕,並開放做為旅遊民宿,讓遊客體會居住在傳統三合院及洋樓的特殊經驗。
水頭聚落各姓氏分而居之。以「頂界」、「中界」、「下界」、「後界」稱為「四甲頭」,「頂界」以黃姓宗親核心,「中界」有黃、李、蔡等姓氏,「下界」則是黃、蕭、王姓氏,「後界」有吳、陳、鄭、王等姓氏,是目前金門地區最多姓氏的聚落。
水頭聚落的民居建築,由於多姓氏的特色,但建築上亦展現出其各姓氏家族獨特的風格,堪稱為金門地區古厝、洋樓、銃樓等建築樣貌最豐富的區域。
聽說水頭聚落有日月池,但是機車逛了一下沒看到日月池,反倒是看到這大厝門前有這半月池,所有傳統聚落中都有水池,聚落古厝幾乎都是彼鄰而居,這水池除了聚氣之外還可當防火之用
水頭三大池塘中以黃氏西堂別業前的日月池為最大,可惜沒找到,能發現這半月池已經是很滿足的了,位於水頭下界的黃輝古厝,屋前的半月池有聚氣的作用,是水頭三池之一,另二池是酉堂的日月池、金水寺前的池塘。
建於1736(乾隆1)年。黃輝為乾隆時代往內陸「北碇」發展的水頭人,黃輝也是黃百萬黃俊的堂侄。
逛著逛著終於發現到得月樓及金水國小的招牌
在得月樓前方的是【金水國小】,教室建築非常有特色,正面的山牆有雕刻及泥塑加以裝飾,校內並保存了舊時課堂的原貌,還闢有展示空間,展出金門先人出洋的文物及歷史。
金水國小是民國初年黃家在新加坡賺錢回來後建造西洋式建築,政府於民國三十九年借來作為國小,而後又歸還黃家。
金水國小是具有阿拉伯風味的西式建築,山牆上有泥塑的鮑魚、天使、梅花、牡丹
、葡萄、鳳凰等。
位於村落中央的【得月樓】,建於民國20年,高約11公尺,當年為警戒、防止盜匪的槍樓。
得月樓雖是防禦用途,但樓身的雕飾及線條相當美麗,即使是槍眼也經過特殊裝飾,讓人感覺不出肅殺的氣氛。
取其「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命名為得月樓。由福建南安匠師陳南安承建,由地方名人許維舟題字,肇建時正是地方治安敗壞,常見內地強盜登陸劫掠的時代
得月樓為清末、民初期間,村民至南洋經商致富後僑匯黃輝煌所建。得月樓樓高四層(含地下一層),牆厚40公分,高約11.26公尺,內部樓板是以杉木支撐,鋪上紅磚,有一寬僅容身讀豎坑可上下其間,並有地下坑道通往隔鄰的二層洋樓。
得月樓的四個壁面都有鑄鐵做成的槍架並附有瞻孔以供觀望,它是一座防禦全村的槍樓。
參觀這藝術價值頗高的建築,試想當年,金門人因長久以來天高皇帝遠,匪寇頻仍的狀態下,為了安身立命而興建了防禦設施,得月樓便是如此
沿海一帶,當時海盜橫行,出外尋求商機而後衣錦返鄉的歸客,更紛紛在金門修築洋樓及三落大厝等,金門的富裕因此在閩南沿海逐漸聞名而出。
海盜也因此風聲常常拜訪,「銃樓」或「碉樓」成為聚落自保防禦必要工事,這就是興築「得月樓」的歷史背景。而現在海盜早已消失匿跡,剩下的是絡繹不絕參觀的人潮囉。
得月樓是水頭聚落的地標,也是當時抵禦海盜、預警、制敵的大功臣。
2001年更曾獲選「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得月樓還保留舊時的洗衣設備
許願池
僑鄉文化館就座落於得月樓旁,是一棟古老的洋樓
一落二櫸頭加左護龍疊樓,可以欣賞中西合壁,房間配置與建築裝飾,是以當年金門人僑居的南洋文化為主題,可看見南洋風格的建築藝術與食衣住行等文化背景
水頭聚落景點,除了得月樓、金水國小還有不要忘了風獅爺的故鄉-風獅爺文物坊喔!
粉紅色建築就是風獅爺文物坊-浯州陶藝
~~~~~~~~~~~~~~~~~~~~~~~~~~~~~~~~~~~~~~~~~~~~~~~~~~~~~~~~~~
連結相關文章:
【特約茶室】【擎天廳】【太湖、823戰史館、榕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