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溫泉博物館位於新北投公園後方,日治時代以來即因溫泉而享有勝名,來到新北投,這裡是不容錯過~~~
溫泉博物館,頗具英式鄉村的風格,一樓是紅磚牆面,二樓卻搭配了木造建材,這種結合了英式與日式的建築,非常的引人注目。
撘上淡水線捷運到北投後轉新北投線,不用開車輕鬆遊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因溫泉觀光而興盛,也因興建台北捷運而拆遷
新北投捷運站結合溫泉觀光,搭設【來去新北投】造型
泡湯彩繪車廂好可愛
車廂內的檜木桶是新北投線獨特擁有~~~
溫泉博物館來過多次,每次都有不ㄧ樣的感動
一樓採清水紅磚牆,上開彩繪玻璃窗,二樓採木構造外覆雨淋板,黑瓦屋頂為了透氣設有通風窗,整棟建築外觀具英國別墅風貌,是北投溫泉發展的代表性建築
北投溫泉博物館保存的很完整,倚在小天地中欣賞古蹟,感受到舊日的時光,也讓我們對北投溫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北投溫泉博物館入內不需要收門票,而因裡面是木造的地板,所以需要換館內的拖鞋才能進去
二樓還保有日式和室格局,裡面有一間很大間的塌塌米和室
到溫泉博物館~~~~雅韵蘭庭驚艷崑劇之美
喜歡崑劇的朋友要把握喔!只到12/16止
裡面盡是塌塌米的味道,好有懷舊的感覺
以前來此可以進入踏踏褟褟米,但是今天是假日禁止進入
表演舞台前展示北投石,好大ㄧ顆北投石
也可能擔心遊客破壞表演舞台區或北投石,所以禁止進入
居禮夫人於1898年發現鐳元素,事隔7年後於1905年發現北投溪所產的礦石具有放射性~~~
二樓陳列室,展覽著北投的歷史和博物館的建造史
透過這些老照片,可以一窺當時的榮景
從裡面往外看,別有ㄧ番特色
北投溫泉博物館在日據時代可是非常熱門的溫泉公共浴場呢!
當時是提供泡完溫泉遊客的休憩場所
這個已經停用大浴場是這裡的參觀重點,充份的感受到舊時公共浴場的氛圍
公共浴場蛻變博物館
新的浴池好像也只是供遊客參觀而已
旁邊的圓拱式迴廊,讓這裡多了幾分的異國風情
浴池旁的彩繪玻璃,在光線的照射下,顯得繽紛耀眼
透過彩繪玻璃往外看紅牆古蹟,不過這些玻璃是重製的,原本的彩繪玻璃都已經破損不堪使用了。
在日據時期的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民國二年)六月,台北州廳以公共衛生經費五萬六千餘元,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建築構造由磚木混築
根據文獻記載為當時東亞最大型溫泉浴場!內設有溫泉浴池、休憩室、餐廳、娛樂室等,台灣光復後,曾數度易主,一度淪為片廠倉庫甚至荒廢。
經過地方人士的大力奔走,核定為三級古蹟,並且依照原貌加以修復,終於在民國八十七年成立了「北投溫泉博物館」。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在11月20日上午舉辦「投石問路—北投石命名百年特展」活動,本活動由北溫館與在地的北投國中師生共同合作。
本次特展活動包含北投石調查原件、學生對北投石發現歷程的簡介漫畫、影片及北投石模型等展出。為此北投國中教師團隊事前參加數場相關研習與實察活動,以增進教學知能;接著融入課程讓學生了解北投石的由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然科學與文化、社會和經濟現象的因果關係。進一步指導學生以小論文、圖表和漫畫統整所學,做成展覽作品。同時培訓學生導覽技巧,擔任假日解說員,介紹北投石的生成、歷史,落實多元服務學習。
這次的活動對北投國中師生意義非凡,學校位於溫泉地區,近年來全力投入以環境教育作為特色課程的北投國中,教師團隊積極結合北投地區文史與自然環境資源,去年參加「北投水道百週年紀念特展」,獲得服務學習特優團隊殊榮。
今年再度參與北投石及北投溪的保育工作,期望透過鄉土歷史、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課程,並結合服務學習,以實際行動守護鄉土,展現對社區自然環境的珍惜與關懷。
1905年日本教師岡本要八郎在北投溪中發現奇特礦石後來證實此礦物具有放射性,1909年,東京帝大礦物學教授神保小虎博士訪臺,確定北投溪產礦石為「硫酸鉛鋇放射性礦石」。1912年11月20日神保小虎博士在聖彼德堡國際礦物研討會中將之命名為北投石,並正式向全世界發表為新種礦石。這是全世界數千種礦石中,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稀有礦石。北投國中校址鄰近北投溪,又逢北投石命名百週年紀念,因此開啟了師生對北投石前世今生的探索。
牆上貼的海報,是四五零年代來北投拍攝的電影。
早期的台語片很喜歡來北投取景,因為來這拍攝不但有現成的場景,不需另外再搭布景
看的出來嗎?女主角是歌仔戲小生葉青喔!
以前的電影情景大都是走悲情路線
女主角總會在眼淚掉出來前趕快撲倒再撲倒
彷彿內心深處的悲哀,藉著枕頭留下一顆顆眼淚
除了悲情劇情之外,也常藉機加入廣告
來到北投博物館除了欣賞古蹟,還能回憶舊時電影,真是太棒的ㄧ次旅遊!
~~~~~~~~~~~~~~~~~~~~~~~~~~~~~~~~~~~~~~~~~~~~~~~~~~~~
連接相關文章【士林官邸菊展—美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