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0325_14580905.JPG

設於虎尾郡役所的「雲林布袋戲館」2009年4月25日正式開館,原為虎尾郡役所,其位於虎尾鎮林森路與中山路的交會處是在市街精華區上,原為雲林縣虎尾鎮之舊警察分局,日治時代為台南州虎尾郡役所。日治結束後,1950年台灣實施地方自治,虎尾郡役所改為虎尾警察分局,直至民國78(1989)年代虎尾警察分局新廈落成,該建築物始因警局搬遷而處於閒置狀況,到了98年化身為雲林布袋戲館。

20170211_1155110107.JPG

其實在今年雲林燈會之前完全不知道有布袋戲館因為燈會所展出的布袋戲,讓我對以前布袋戲的回憶一時湧現,於是開始安排走一趟雲林布袋戲館

20170211_1046540107.JPG

2017年雲林燈會在高鐵大門口的史豔文藏鏡人,雖然有點失真但也很俏皮可愛

20170325_15292805.JPG

這棟仿西洋建築風格的建築,為三合院格局二層樓的磚木造廳舍,建材以紅磚與洗石子交相使用,屋頂的架構為和洋混用,為一棟融合多種試驗風格的磚木造建築,樸實的色彩與簡約的線條,紅磚砌成的圓拱迴廊,搭配著草綠色的天花板,古樸的味道,散發出迷人的懷舊氛圍。

20170325_14571605.JPG

大門這二尊大布袋戲偶是從燈會運回來的

20170325_14583705.JPG

布袋戲館一周休二天,免費參觀

20170325_15004505.JPG

對於布袋戲的印象就是在鄉下地區於節慶時小廟口演的那種一個人手拿小戲偶可以配音出很多的角色,再搭配布袋戲特有的音樂,好不熱鬧,雲林縣還有一項曾經轟動全台灣的重要記事,那就是布袋戲的精采表演,尤其是黃俊雄的「雲州大儒俠」,而在民國50-60年開始有電視那些年,曾經在台灣掀起一片布袋戲的狂熱,每天上學中午一定守在電視旁看著雲州大儒俠,史豔文、藏鏡人、哈買二齒、怪老子、孝女白琴、劉三還有苦海女神龍,這真是經典好戲,仍然膾炙人口,甚至在許多地方還有布袋戲的博物館出現。

20170325_14593705.JPG

近代發展的戲偶,除了變大之外,雕工也更加的精細,除了戲服變的華麗無比之外,還有栩栩如生的俊俏臉龐

20170325_14592305.JPG

現今布袋戲在鄉下已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影音版,但影音版因特效的關係,更豐富了視覺,反而更受大家的歡迎,但是我還是喜歡傳統的布袋戲,因為那感覺已經根深蒂固不容取代

20170325_15025205.JPG

布袋戲國寶黃海岱,他可是布袋戲的靈魂人物,就是因為他,讓布袋戲得以成為台灣本土傳統藝術之一,在這布袋戲館中訴說著布袋戲歷史,可以在此靜靜欣賞他的作品

20170325_15052905.JPG

「轟動武林、驚動萬教、來無影去無蹤的藏鏡人出現了!」民國98年4月由財團法人雲林縣文化基金會進駐經營,並以「史艷文40傳奇」作為重新開幕首展,以揭開臺灣布袋戲史上傳奇人物「史艷文」之秘密

20170325_15080205.JPG

館內以布袋戲為展出的主軸,透過牆上的解說牌,讓您可以進一步認識雲林布袋戲的發展史。

20170325_15034105.JPG

當然少不了這些陪我們長大的戲偶陳列,各式各樣的大小戲偶

20170325_15034805.JPG

近年藉由電影的拍攝、布袋戲相關產品的推出,以及布袋戲迷的力量,不僅將布袋戲文化推展至日本,也讓台灣的布袋戲文化在外來文化充斥市面的環境之下,佔有一席之地。

20170325_15132705.JPG

雲林縣是布袋戲的故鄉,一提到布袋戲就要談到布袋戲大師黃海岱。黃海岱出生於1901年,15歲就開始學布袋戲,出師後創立「五洲園」,演出多部膾炙人口的布袋戲,尤其一手創立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更是紅遍大街小巷。

20170325_14594705.JPG

後來還有兩個人將布袋戲歷史整個重新改寫,這兩人就是海岱師的孫子分別為黃強華與黃文擇兩兄弟,他們創立「大霹靂節目錄製有限公司」(現改名為霹靂國際多媒體),並於2000年時將布袋戲結合了科技、3D動畫技術和布袋戲操偶師的操偶技術及細膩程度,將布袋戲製作成電影「聖石傳說」,讓布袋戲成為台灣的文化產業之一,也讓布袋戲有揚名國際的機會。

20170325_14595405.JPG

在雲林,西螺、崙背與虎尾等地,都是布袋戲的家鄉,而布袋戲在雲林隨後又形成兩種不同的派別,其一是由黃海岱、黃俊雄風格所主導的「文戲」泰斗;另外一派則是由西螺的鍾任祥、鍾任璧所領導的「閣派」,這鍾派則是「武戲」的權威。不過這兩派同仁和平相處,互相切磋,教學相長,彼此感情有如兄弟般融洽。對布袋戲偶有興趣的人士,可以到雲林去走訪一趟。

 

20170325_15141705.JPG

 10211月由虎尾厝文化創意館進駐經營,並以「向掌中大師致敬」作為開幕首展,以介紹臺灣布袋戲南北四大派門的名師,如亦宛然系統的陳錫煌大師、小西園許王大師、西螺新興閣鍾任壁大師、虎尾五洲園黃俊雄大師等人,展示中呈現四大名師家族發展、經典角色,老照片文物等。館內常設展全新策展,除了文字與戲偶的展出,更新增互動設計展示,讓展示更具有趣味性與活潑的方式,使布袋戲不再是冷冰冰的展品,而透過展示得到新的生命。館內更設有常態戲偶演出等活動。

20170325_15000005.JPG

布袋戲名稱的由來,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對民間藝人流傳的說法,加以歸納研究 ,大家都認為不外是從戲偶的形狀、戲台的造型、裝戲偶的工具和演戲時盛裝戲偶的袋子而來的:

1.偶戲所使用的戲偶,除了頭部、手掌及腳是木雕外,身體軀幹和四肢都是布縫製的,形狀四四方方,很像一個方形布袋。

2.早期演出時,所使用較簡易的戲台,形狀像一個大型布袋。

3.演完戲,全部的戲偶都可放進一個大布袋裡,可輕便搬運。

4.演戲時,為便於整理、使用,演師隨手將使用過的戲偶投進掛在表演戲台下一個用布縫製的袋子裡 。

20170325_15001205.JPG

布袋戲的別名又為掌中戲,而布袋戲在台灣歷經日治、國民政府時期因不同的政治考量、風土民情,在內容及表演形式上有不同的發展。例如以推展皇民化運動的皇民化布袋戲、以武打劍俠為主要劇情內容的武俠戲。野台戲戲偶、內台金光戲戲偶、電視布袋戲戲偶、外台民戲所使用的戲偶在比例及造型上各有可觀之處。布袋戲也是集雕刻、彩繪、刺繡、口白、樂曲等多方藝術,是傳統廟會儀式中重要的酬神及娛人活動。

20170325_15043105.JPG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戲偶的操作方法很簡單,以右手食指頂住戲偶的頭部,右手大拇指伸入戲偶的左臂,其餘三指插入戲偶的另外一袖做為右臂。

20170325_15051405.JPG

在劇中演出時戲偶所用的道具及所拿的兵器也多有介紹,不同身分與地點,所用的道具與兵器也會有所不同

20170325_15045705.JPG

不同角色有不同的頭飾

20170325_15061905.JPG

戲偶的角色和國劇一樣,也是以生、旦、淨、末、丑等臉譜為主,但是造型可以自由塑造,不受拘束。

20170325_15094805.JPG

故事內容不外乎忠孝節義

20170325_15103405.JPG

台灣國寶級布袋戲大師,百歲人瑞黃海岱先生,為「五洲園布袋戲團」的開山祖師。

20170325_15092405.JPG

黃海岱大師之子黃俊雄先生也傳承了父親的事業,十九歲出師,於民國四十九年自組「五洲園二團」,另外還開創了電視系列的布袋戲,配合電腦動畫與武打效果,為掌中戲創建了另一個新紀元。

20170325_15281205.JPG

當年紅極一時的布袋戲主題曲黑膠唱片

20170325_15151005.JPG

從一樓大門進入主展區參觀之後,走進內部庭院,整個環境可說是相當的優閒,若是時間充裕的話,坐在這聊聊天,感覺一定不錯。

20170325_15150005.JPG

於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建造,為一棟三合院、二層樓的半木造廳舍,也是虎尾地區最具氣勢的官方建築。在日據時代是虎尾地區的行政及治安機關,國民政府時代則是虎尾地區區屬所在地(區公所),在實施地方自治後又改制為虎尾警察局。

20170325_15243105.JPG

再往內部走,左側有洗手間,右側是另一棟,兩棟中間有棵大榕樹

20170325_15240605.JPG

二樓是國寶-黃海岱主題紀念區,他可是布袋戲的靈魂人物,就是因為他,讓布袋戲得以成為台灣本土傳統藝術之一,此紀念區訴說著布袋戲歷史,你可以在此靜靜欣賞他的作品

20170325_15184105.JPG

一樓有偶的家DIY及保留原樣的拘役室

20170325_15231205.JPG

經過DIY過程,可以感受師父一刀一刀的慢慢磨刻之後,再經過戲偶服的穿戴就可以變成一個一個性格特色迥異的布袋戲尪仔

20170325_15273305.JPG

如果沒有時間參加DIY,在這裡也可以購買喜歡的布袋戲偶回家喔!

20170325_15191405.JPG

隔壁就是拘留所囉!實際去感受一下以前的拘留所內部

20170325_15194205.JPG

供嫌疑犯使用的簡易廁所

20170325_15221405.JPG

轉個彎來到特殊留滯間,這是專門拘禁犯行重大的嫌疑犯

20170325_15223305.JPG

房內四周皆有海棉軟墊避免自殘

20170325_15211905.JPG

嫌疑犯關在裡面,中間留一個對外窗口可供傳遞餐食使用

20170325_1529340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