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是個美麗的島嶼,碧海藍天風景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古蹟歷史多,美食風味佳,是個適合度假的好地方。樂活家族安排了澎湖四日遊,徒步逛馬公市古蹟巡禮,晚上觀音亭欣賞五光十色花火節煙火秀·安排遊覽車逛北環、南環、搭船訪南方四島海上國家公園,讓幸福的足跡踏遍澎湖每一個角落。
因為5/7海象不佳影響船班運行,澎湖馬公港7日中午緊急宣布,從下午2點起封港,一路封到8日整天,因此打亂既定行程,透過胡總協商後,積極處理5/9船票,另外南方四島、吉貝 只能擇一,取捨之下選擇走南方四島,因為南方四島是目前到澎湖必走最夯的景點,再加上東吉嶼登島、西吉嶼藍洞巡航、七美島,更安排許多澎湖當地較深入的景點,並透過導遊的講解,讓大家更了解澎湖的人文及地理,真的很感謝家族及胡總的努力,最後決定延後一天週二去澎湖,週五回台灣,改成四日澎湖旅遊,餐廳飯店食宿行程少一天的費用,就直接退費,讓我們增加買伴手禮的經費了,旅遊最無法控制的就是天氣及交通狀況,最後還是讓我們順利出團擁抱難得的假期!給個大大的讚!
夏季的璀璨景緻,就屬澎湖的夜空最亮麗!2023年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在4月20日至6月29日之間,跟往年一樣在澎湖觀音亭園區彩虹橋附近施放,以煙火和無人機同時演出,在夜空中搭配繽紛的特色造型煙火,呈現熟悉的迪士尼經典畫面
樂活家族旅遊規劃最特別的花火節旅行 ,來趟澎湖花火節跳島四日之旅,百聞不如一見,親自現場看,璀璨煙火真的好震撼!
因為2023年也剛好是『迪士尼』的100週年,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結合迪士尼百年慶典,與迪士尼合作,共同舉辦「 奇幻百年.精彩永恆 」的迪士尼主題系列活動,推出主題煙火秀,搭配著盛大煙火和無人機燈光秀,帶來一場專屬澎湖的盛夏花火大會節慶,將菊島夜晚裝點地更加璀璨!
已邁入第21年的「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是全台第一個以煙火結合無人機同時演出的大型活動。日前已在4/20盛大登場,每週一、四辦理,每場次約700台無人機表演澎湖專屬圖案及迪士尼卡通圖案,無人機隨著音樂穿梭飛舞,在澎湖夜空中形成米奇、《冰雪奇緣》的艾莎與雪寶、《愛麗絲夢遊仙境》與格魯特等經典角色,超壯觀
2023澎湖花火節依循歷年傳統,維持於4月至6月施放,不僅風向穩定,也有利於展示無人機表演及煙火施放效果,配合海洋潮汐,於滿潮時間施放煙火,長達20分鐘的煙火秀,照亮夜空浪漫璀璨,炫目奪人。
昔日滿山遍野天人菊意象的澎湖群島,又以菊島為名,天人菊雖非澎湖原生種,但自荷蘭人時期引進澎湖,早已馴化成本土種,並因其適合生長在沙地、少雨及鹽分高等貧瘠土壤,滿山遍野的天人菊花,成為澎湖觀光代名詞,菊島意象深植人心,回想十年前攝於林投公園這張天人菊照片,那次是自由行,買套裝4800元澎湖跳島三日之旅【澎湖自由行-菊島之旅(一)迎接澎湖花火節】留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如今十年後再來一次林投公園,踏進這片天人菊花叢中,一定要再來一張天人菊照片,看看經過十年歲月的洗禮是否改變了我?
取消吉貝住宿,這三夜都住在同一間飯店,華馨大飯店
澎湖美食媽宮食品,馬公市區澎湖名產、伴手禮50年老店,黑糖糕、干貝醬、蝦餅、鹹餅通通有,澎湖伴手禮一次買足
來到澎湖必買的澎湖黑糖糕,為台灣澎湖縣風味獨特的黑糖製糕點,主要的原料為黑糖、水、低筋麵粉、樹薯粉、泡打粉、小蘇打、白芝麻等,在日治時期由沖繩的琉球粿加以改良而來,發明人為馬公市糕餅師傅陳克昌。
澎湖伴手禮除了媽宮黑糖糕之外,還有彭祖海產的小魚乾及海苔湯包也是不錯的選擇
來到澎湖天后宮竟然被599團友一眼認出我這頂紅帽,還很關心紅帽流浪記,可說599團友真的遍佈全台,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碰見
每到花火節釋出施放時間後,總是大家搶票的時間,大致上可選擇「飛機」、或者「海上船運」,我們選擇在嘉義布袋港搭船前往,百麗航運藍鵲輪
來回僅需1,950元,去程1000元、回程950元,航程1.5小時內,不僅價格實惠,更能體驗一次海上藍色公路的瑰麗!
早上10點45分的船班
踏入候船大廳,即刻享受滿滿地視覺震撼,牆上吸睛的巨幅(1277公分X 288公分)馬賽克交趾陶壁畫
布袋港旅服中心去年剛啟用,布袋港旅服中心的設計最大亮點是融入文化藝術氣息,大廳牆上掛有巨幅馬賽克交趾陶壁畫
巨幅壁畫訴說歷史,整體以海洋、港口、船舶為構想,導入設計美學,融入文化藝術氣息,是由嘉義著名藝術家陳昱安與交趾陶大師謝東哲共同完成。
這幅壁畫主要訴說布袋歷史與風華,以著名的布袋夕照為底景,融入布袋蚵田與早期鹽田風光等為設計元素,並將嘉義特色藝術馬賽克剪粘併貼與交趾陶等精緻特色工藝結合,成為一主題藝術巨作。
候船室等候中,美拍時間
澎湖花火節知性之旅出發了
這四天的最佳室友,真是有緣
中午前抵達馬公港
我們這次的澎湖地陪導遊~~阿榮,在馬公港迎接我們
馬公港旅客服務中心旁邊漁港停多艘漁船
中午在臨海路嘉華餐廳用餐
馬公漁港意象裝置
看著左邊這座橋,很像是位於外婆澎湖灣旁邊那座橋
用餐後,沿著臨海路散步到停車場
這次澎湖之旅島內交通不是騎機車而是採遊覽車接駁方式,安全又節省時間
旅遊除了走走逛逛之外,更需要加入文化歷史氣息,提高旅遊品質,第一天走訪澎湖古蹟眷村,第二天北環到漁翁島燈塔,第三天南方四島,東吉嶼登島巡航西吉嶼藍洞及七美,第四天南環及摩西分海,行程滿滿,感謝老天爺給我們四天好天氣
第一天就從篤行十村文化園區眷村開始 篤行十村位於澎湖馬公本島西南側,小地名金龜頭,前身為日據時期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和馬公重砲兵大隊軍官宿舍。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軍官有眷宿舍,並命名為「篤行十村」。
第一站來到外婆澎湖灣走訪澎湖眷村,潘安邦故居、張雨生故居、順承門、澎湖天后宮、四眼井,美拍澎湖咾咕石(珊瑚礁的石灰岩)
澎湖雖然沒有一個地方真的叫澎湖灣,但只要在澎湖深刻去體驗一個海灣的美與寧靜,聽著外婆的澎湖灣,徜徉在澎湖的每一座海灣,都可以是屬於自己的那個盛夏澎湖灣。
篤行十村入口處《毋忘在莒》石碑必拍,從毋忘在莒石碑,往下坡直走,即可抵達張雨生故事館及潘安邦舊居。
來到篤行十村,張雨生、潘安邦故居也在這,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外婆的澎湖灣,回憶年少輕狂的時光
篤行十村可說是全臺澎最早形成的眷村,結合了歷史文化與人文地景的特色,澎湖縣政府為保存篤行十村之完整性及確保眷村文化得以永續傳承,於民國96年11月21日公告為澎湖縣歷史建築
張父原欲以紀念長子出生地而命名「澎生」,然而少雨的澎湖卻下起連日大雨,因此命名「雨生」,暱稱「小寶」。
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紅遍大街小巷的張雨生,高亢清亮的嗓音、多變創作風格,可惜天妒英才,在音樂演藝事業正值巔峰時因疲勞駕駛車禍逝世,享年僅31歲,留給世人無限感嘆和思念,高亢的歌聲就算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仍留在我們腦海中
《天天想你》歌詞
當我佇立在窗前 你愈走愈遠 我的每一次心跳 你是否聽見
當我徘徊在深夜 你在我心田 你的每一句誓言 迴盪在耳邊
隱隱約約閃動的雙眼 藏著你的羞怯 加深我的思念
兩顆心的交界 你一定會看見 只要你願意走向前
天天想你 天天問自己 到什麼時候才能告訴你
天天想你 天天守住一顆心 把我最好的愛留給你
位於篤行十村新復里1巷5號的潘安邦紀念館,原館名為潘安邦舊居,即是其小時候居住的地方,直到長大之後離開家,一直是他與家人、朋友、外婆種種生活的場景。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潘安邦這首遠近馳名「外婆的澎湖灣」,熟悉的歌聲傳遍每一世代,悅耳歌聲伴隨澎湖海風,一同追尋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以及老船長。
《外婆的澎湖灣》並非只是意象,而是潘安邦的真實故事,紀念館後方還有潘安邦兒時和外婆一同遊戲的雕像呢!
因一首「外婆的澎湖灣」唱響歌壇及紅遍各地的潘安邦先生,出生於澎湖,其對外婆的思念及印象,完全在這首歌中一一表露無遺,吐露出兒時種種生活場景與經驗。外婆對他而言,不僅是歌曲中的女主角,更是他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
澎湖灣是澎湖人共同的生活場域,每一村落皆有屬於自己的澎湖灣,透過歌曲內容,我們能夠清楚體會箇中的生活故事。
眷村處處可見到與二崁聚落一樣的咕咾石建築
咕咾石,指的是珊瑚礁的石灰岩,早年澎湖民宅牆體多用咾咕石砌成。
澎湖終年少雨,海風強盛,土壤帶鹽分令植蔬生長不易,居民也利用咕咾石在住宅或菜圃前圍起疏朗的矮牆,用以防風
此種建築又稱為菜宅,清道光年間築鳳山縣城牆亦採用此石,是臺灣的古老建材。
來到順承門來張大合照
順承門位於馬公港邊的中山路盡西處,上有媽宮古城牆為屏,下臨馬公港灣,建於清光緒年間,於民國75年(西元1986年)修成今貌,上有敵樓,下為拱形城門,沿著樓梯拾級而上景觀視野一流,經常吸引許多觀光客登上城樓飽覽眺望馬公港美景,城牆內尚留存有日治時期歷史建築供遊客尋訪。
順承門城牆上可以飽覽馬公港景色
站在城牆上可遠望港口風景
原日治時期日軍宿舍
四眼井位於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建立於明代初葉(西元1592年),正式名稱為『四穴井』或『四孔井』;已列為澎湖的三級古蹟。
四眼井原是一口大井,出水量多,為避免民眾取水時不慎跌落入井中,早年以六塊花崗石條覆蓋,並用紅磚砌緣,但先前整修時已經改為水泥粉刷,再用花崗石環收編。 因此形成四個圓形的取水口,方便同時提供四位民眾取水,深約5.6公尺,口徑約為2公尺,也因構造十分奇特,因而被稱為四眼井,也是馬公最古老的水井。
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主祀媽祖,建於西元1604年,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
廟體建築出自唐山名匠之手,有深具藝術造詣的各類建築構建與裝飾
廟中並典藏有現存全臺灣最早的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之碑,陳列於清風閣文物館中供民眾參觀,另有清乾隆皇帝御賜題「與天同功」的金匾可供憑弔,俱為珍貴的歷史文物。石碑為台灣出土最早的一方石碑凡此種種歷史軌跡都增添天后宮的歷史地位與宗教內涵。
被視為藝術寶庫的澎湖天后宮,無論是建築本身或是藝術水準高超的擂金畫、石雕、木雕、鑿花與彩繪,均出自名家之手,並充分展現我國民間藝術的高度成就。
第二天搭遊覽車逛北環,第一站通樑古榕經過澎湖跨海大橋,再到鯨魚洞、漁翁島燈塔(西嶼燈塔)、西嶼西台、二崁聚落、大菓柱狀玄武岩
通樑古榕位於澎湖縣白沙鄉通樑村保安宮前,樹齡已達300多年,是澎湖島上一株相當壯觀的大榕樹,共有數十條支幹,枝葉繁盛茂密,使榕樹向四方擴展,形成天然的遮陽棚,綠陰覆蓋660平方公尺,是世界上難得一見的大榕樹;居民為了保護枝幹,將每根枝幹皆用板子包圍起來,中間以架子、支柱來支撐巨樹。
通樑古榕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為清朝康熙年間有商船航經澎湖,通樑吼門水道遇難沈沒,只剩下小榕樹拋流至海岸,被當地區民撿起而種植在保安宮前;另一說為300多年前由一艘貿易船運來的盆景栽種而成,並無歷經海難的過程,而這些榕樹歷300多年的成長為相當壯觀的榕樹群,成為澎湖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
穿過通樑古榕後便是保安宮本殿,保安宮緣起於當地先民由大陸奉祀而來,在通樑村定居後,該宮神明對於當地的地理、風水、疾病等問題都能有指示和顯靈,因此成為居民的信仰中心;保安宮在赤樊桃殿有遶境活動時,會有交誼之儀式進行。
澎湖跨海大橋位於澎湖縣白沙鄉,橫跨白沙嶼和漁翁嶼(西嶼),解決兩島的交通運輸問題,是國際著名的跨海大橋,澎湖跨海大橋第一代興建於1965年,1970年完工通車,橫跨波濤洶湧的吼門水道,全長2,494公尺,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在當時是東南亞第一座最長的跨海大橋,但後來因橋樑腐蝕嚴重及橋梁坍蹋決定拆除,並規劃將大橋原來的單線,重建拓寬為雙線。
第二代澎湖跨海大橋,全長2,494公尺,1984年開始興建、1996年完工通車,使島間交通更為便利。漫步橋面,可觀壯闊海景,可聽宏偉浪濤,可沐徐徐海風,過去曾是台灣最長跨海大橋,不過第一名頭銜已經被2022完工的金門大橋取代。
接下來要準備狂拍照,地標級澎湖打卡景點,要等到沒有人必須很有耐心喔!有少數遊客會在馬路中間拍攝,危險性蠻高的,因為往來車輛速度相當快,所以要小心注意安全
澎湖鯨魚洞,柱狀節理玄武岩海崖,因長年受到海水侵蝕,而形成巨形海蝕洞,外型像極了鯨魚,以如鯨魚般的外貌來命名,交通上無法開車直接抵達,須在行人徒步區外走步道過來
鯨魚洞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北端的小門嶼上,島上遍佈奇形怪狀的玄武岩,黑色岩石間有一個海蝕形成的大岩洞,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為相傳有巨鯨在此受困,二是因海崖上的黑色柱狀玄武岩長期受海潮挖蝕成巨洞,形似鯨魚而得名;鯨魚洞高約7.8公尺,洞內較為寒冷陰森但若在退潮時在此聽著潮音,更能體驗鯨魚洞外的驚滔駭浪。
鯨魚洞是小門嶼最特殊的海蝕地形,鯨魚洞東側現留有二支海蝕柱,是另一海蝕拱門頂部崩塌所形成的;鯨魚洞原為一玄武岩的海崖,經過海蝕作用將玄武岩不斷的侵蝕,最後貫穿成一個海蝕門,是地理學上相當特別地形,因此鯨魚洞成為民眾來到澎湖必遊的景點之一。
澎湖漁翁島燈塔(又名西嶼燈塔),台灣最古老燈塔之一,已登錄為古蹟,濃濃異國風情,漁翁島燈塔歷史源於清朝乾隆時期, 建於1778年,做為航行辨識標記
不過在1875年因長年屢遭風災,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不合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而遭拆除。原址重建成今日的漁翁島燈塔,因此兩個名稱都有人稱之。
門口有個亮眼粉紅色郵筒,她可是有名字的,叫做幸福郵筒,粉紅色幸福郵筒可愛必拍, 現場沒有販售郵票和明信片,而且不會有郵差來收吧!
明亮白色柱狀建築,由下往上漸縮,佇立花崗岩地形之上,燈塔四周,一樣是潔白石牆,整體帶著濃厚異國風情。
漁翁島燈塔、辦公室、霧砲、石碑、圍牆、燈塔看守員宿舍與觀景樓全部漆成白色,在蔚藍的大海與綠色草原間,既醒目又耀眼。
鮮豔天人菊與白色燈塔成強烈對比
西台古堡又叫做西嶼西臺,這是一個在清朝劉銘傳時期修建的砲台。目前西台古堡也是國定的一級古蹟。這個百餘年歷史的砲台位在西嶼鄉外垵村的海岸邊,占地約八公頃,是澎湖目前保留最完整且規模最大的砲台。由於這裡還有清朝大官李鴻章的題字,所以也有人稱李鴻章砲台。西台古堡則是屬於很有歷史意義的古蹟型景點
停好車後就可以直接走到遊客中心,遊客中心裡面有洗手間,但重點是來這要買門票。
西台古堡堡壘全部掩蔽在玄武岩層內,堡下建有山字形隧道,牆垣堅厚、隧道寬闊,西台古堡盡頭為海崖,有明顯的侵蝕地形。
西台古堡是當時澎湖四座砲台中工程最浩大者,擁有當世最先進的大砲四門,營舍以圓拱甬道組成,設有貯彈室、指揮所等;西台古堡內的隧道頂為圓弧形設計,以磚石砌成,主隧道的一半是一個露天棋道,其兩邊鋪上草皮並設有石桌石椅規劃成為露營區;從主隧道盡頭右轉橫向而行,再右轉走進側面隧道從小門出來步上石階,即可到達隧道頂端。
澎湖人文景觀豐富,古厝、聚落亦屬探訪焦點,來到西嶼鄉二崁聚落,保持傳統聚落風貌的閩南合院建築群,並且活化傳統產業,如二崁傳香、杏仁茶等,走在古色古香又純樸的二崁聚落古厝巷弄間,是追古思情的好地方。
如果你本身就有在點傳香,或是喜歡傳香味道,可千萬別忘了來這間『二崁傳香』,還沒聞到香氣,這古厝就讓人大吃一驚了,有點古典又帶點西式的裝飾,以玄武石和咾咕石搭蓋的外觀,配上色彩鮮豔又精緻的彩色磁磚,貼滿整個潔白的牆壁佈置,更顯得喜氣洋洋。
傳香為了好點燃,都是做成這樣一支支的很像鉛筆,這樣比較好點燃,然後底部可以放在香座,『二崁傳香』主要是使用天人菊、山芙蓉及艾草為原料,這三種也是澎湖三寶喔!採莖葉的部分,然後把它們放在太陽下曝曬,接著在搗碎磨成粉,加入水混和,搓成長條,頭端搓成尖錐狀,還要再繼續曬乾,必須隨時翻動傳香,才可以根根都均勻的曬完整,等到傳香全部都變硬之後就可以使用,傳香跟一般祭祀的香不一樣喔!天人菊有驅蚊的效果,山芙蓉則有驅蟲的功用,艾草就是辟邪的用途,所以把這三種加在一起成為傳香,可以取代不環保的蚊香
很有特色的小店,使用很多古物來加以利用裝飾,像是放在門台兩邊的瓷器,加以彩繪再加上有趣的詞彙,立刻猶如畫龍點睛吸引目光
二崁杏仁茶則是二崁聚落中,廣為人知的人氣美食,藏身古厝裡,門口有個大大杏仁茶茶壺裝置,非常好認
『二崁傳香』和『二崁杏仁茶』就在對面,所以逛逛傳香再去喝杯杏仁茶
二崁聚落居民早期多從事中藥產業,善於挑選中藥材,因此能找出高品質杏仁果實。選出杏仁果時候,再以古法手工研磨熬煮成杏仁茶,天然不刺鼻,就算不敢喝杏仁茶的人也會愛上。
在二崁聚落的牆上,到處都會出現像這樣的褒歌,澎湖褒歌都是自由創作的詞句,也會做成歌曲演唱,會將一些時事結合,而且都會押韻,一看到褒歌跟著唸一次,都會覺得非常有趣,也很新鮮。《十八送君到台灣 目眶汝紅阮也紅 目屎一粒一斤重 滴落土腳土一空》
二崁聚落保存區以咕咾石與玄武岩為牆身,支撐屋頂結構,並以彩繪瓷磚、交趾陶、泥塑等為裝飾,完全閩南傳統建築形式,為民風淳樸的澎湖與二崁聚落增添傳統工藝之美。
澎湖西嶼濱海公路二崁草原至赤馬五孔頂之間有座壯觀的「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日治時期為了交通之故,開發大菓葉、挖土造港而意外發現
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而急速冷卻收縮,形成五、六角形的特殊岩體,在海風侵蝕下,呈現現在的壯觀面貌。
和澎湖其它地區的玄武岩不同,因為土質與出土時間較晚的關係,大菓葉的玄武岩色澤偏黃,大雨過後,玄武岩前方的凹地積水倒映壯觀的玄武岩,如幻似真、相當唯美
第三天海象平穩,搭船前往南方四島,東吉嶼登島,巡航西吉嶼藍洞,登七美島
東吉嶼是南方四島國家公園遊客少的超美島嶼,澎湖的南海有超多美麗的小島嶼,比較熟悉的大概是七美和望安。但這幾年,政府將澎湖的南方四島列為國家公園,其中東吉嶼就是一個很小但又非常美的島嶼。
東吉嶼地名由來,是因為附近海域滿是急流暗湍,「急」與「吉」讀音相同,故將急流的東方島嶼稱為「東吉」,急流的西方島嶼則稱作「西吉」。東吉嶼是澎湖群島中與台灣本島距離最近的有人島嶼,曾經繁華一時,但隨著漁業資源逐漸枯竭,島上人口寥寥無幾,只有殘存的紅瓦洋樓,依舊佇立島上,看盡繁華滄桑。
東吉嶼位於八罩島東南方約20.5公里的海域,與大山嶼相距約36公里,附近有著名的黑水溝,全島南北長約2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3公里(島嶼北端),是澎湖群島第9大島嶼,望安鄉第3大島嶼。 望安島舊稱八罩島,八罩是指該島周圍為八個島嶼(將軍澳嶼、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七美嶼、花嶼及虎井嶼等)所罩住而得名。
東吉嶼北端海崖設有東吉燈塔(1911年),氣象局為加強臺灣海峽預報需求,亦在此設立東吉島氣象站。
東吉嶼南北兩端為方山地形地勢較高,島上最高點位於西北角。島嶼的中間為凹陷的鞍部,是聚落所在。島嶼的南北兩端海岸大多為海蝕崖包圍,東北及東南隅在退潮時能露出海蝕平臺,西岸的中央部位有一海灣,是碼頭所在,其北側有沙灘分布,島嶼的東南及西南亦有以珊瑚及貝殼碎屑為主的沙灘,其他海崖下大多為玄武岩礫灘。
我們到了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其中的東吉嶼,搭船約一小時
東吉之眼可從港口北側堤防邊取景,東吉之眼(八卦鑽)也就是島嶼守護者,港口進出必經之處,玄武岩奇景,東吉之眼是屬於圓管狀微輝長岩體的圓形斷面,其周圍黑色岩石則是鹼性玄武岩,由兩種岩體排列一起,在顏色對比下突顯此圓形斷面,像顆朝向村莊望去的眼睛,守護著島上每位村民。
東吉嶼是個很小的小島,從碼頭往上走,看到有一棟白色建築物,上面還漆了彩虹很可愛,這是東吉衛生室
走步道往燈塔方向
東吉嶼燈塔位於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北角的崖頂上,重建後的東吉嶼燈塔,由原來白色的圓柱形鐵塔,改建為圓形鋼筋混凝土構造物,漆成黑白相間的平行條紋,塔高24.4公尺,裝置三等旋轉式透鏡煤油白熱燈,每12秒閃光一次,光力為20萬支燭光,光程21.5浬。東吉嶼燈塔是日本人統治台灣後,在澎湖群島興建的第二座燈塔,第一座是昨天去過的北環漁翁島燈塔。
黑白燈塔加上藍天白雲,無論怎麼拍就是完美色彩的構圖
東吉嶼燈塔為黑水溝明燈,充滿傳說的黑水溝即位於此附近,明末清初,唐山過台灣時重要轉運站繁華富裕的海港城鎮,曾有小上海美稱
東吉島氣象站位於台灣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島上,屬於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轄下的四等氣象測報機構,全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東吉島氣象站,其設站目的為加強台灣海峽與澎湖近海的海象測報需求而設置。
從馬公出發經東吉嶼,約1小時船程,再往西吉嶼藍洞巡航。西吉嶼於民國68年廢村,是南方四島目前唯一無人居住的島嶼,由於40多年沒人居住,當地人給它起了一個很美的名字「失去炊煙的島嶼」。
位於澎湖西吉嶼的「藍洞」(灶籠),是澎湖獨有的透天海蝕洞,該島為無人島,加上海流凶險、港口條件不佳等交通不便因素,使其無人為破壞,保留住完整的天然景觀,連當地人都甚少靠近的區域,更有許多神秘的傳說。
照片由導遊阿榮提供,西吉嶼藍洞美景讓這座被遺忘許久的小島爆紅,成為近年前往澎湖必去景點。有別於以往要包船才能前往,現在已經有遊艇業者規劃一系列行程,帶領旅客搭船近距離欣賞藍洞,尤其當正中午時,陽光直射海蝕洞上方洞口,讓下方海水因光線呈現碧藍色,宛如遺落仙境般。
藍洞巡航後抵達七美島,首先來到七美人塚
七美原先被稱作「南嶼」或「南大嶼」,是澎湖群島中地理位置最南邊,在以前也被認為是面積最大的島嶼。1949年,時任澎湖縣長劉燕夫感念於七美人的傳說,為紀念他們殉節的情操,便召集地方仕紳,共同申請將大嶼鄉改名為七美鄉。七美人傳說也因此更廣為人知。
七美人塚是位於台灣澎湖縣七美鄉南港村的旅遊景點,紀念因逃避海盜追趕而投井自盡的七位女子,七美人塚相傳是在明朝時,日本倭寇來犯造成全島居民慌亂,跑的跑、逃的逃,有七位女子(據說有盧、林、黃、許及趙等姓)在倭寇一路追趕下,從梳妝樓附近一直逃命跑入窪地內躲藏,因不甘受辱投井自盡,之後鄉人便直接填井作為七美人塚,不知道過了多久便有人發現在古井旁長出了七顆樹,其清香無比,鄉民於是立碑紀念
美人投井後,長出的到底是什麼樹?這七顆樹有人說終年長青,在春、秋兩季會開出小白花,也有人說只會在春天葉花齊開,在冬季枯萎,更有這七株樹只開花不結果的傳言。但無論如何,人們都相信這七顆樹就是當年殉節的七位美人的化身。
七美人塚旁長出了七株植物,有七顆樹的說法,也有七叢花的傳聞,甚至有當時七美人中的一人懷孕,所以其中一樹具有分枝的版本。直到現今,人們多以「香花樹」或「香楸樹」稱呼七美人塚旁的植物,並且相信這七顆香花樹不僅已有四百年的樹齡,且具備相當強的靈性。傳說在日治時期,有官員看見枝枒美麗,便順手摘下一枝帶回家中,沒想到回去後竟然腹痛不止,最後回到七美人塚前道歉才終於痊癒。
若要入園需要門票,原本門票一張60元,目前是30元,12歲以下和65歲以上免收門票,若不想買門票可以在外圍走走逛逛,外圍只是一道矮圍牆,可以輕易看到七美人塚內部。
接著來到大獅風景區
大獅風景區位於七美鄉中和村山頂的海濱,有如同獅狀蹲伏於海崖的巨石。此景是柱狀之玄武岩所形成多變化的奇特景觀,風景區設有眺望台,可方便欣賞石獅。
大獅風景區海岸線連綿的柱狀玄武岩海崖奇觀,聯結著向東延伸入海的小海岬,讓該處海岸線顯得氣象萬千。特異之造型和色調與四周白色浪花呈現對比更顯突出,增添幾分雄偉氣勢,其形如一隻蹲伏於海崖的石獅,在蒼勁海水、天際灰濛間眺望著無垠大海,大獅之名由此而來。
觀景台上可遠觀左側的龍埕海蝕平台,由火山角礫岩形成,褶皺地形的平台因受擠壓而有明顯的彎曲構造,外形與巨龍相似,故有「龍埕」之稱。
「龍埕」為一段長達600公尺內曲、南向之凝灰岩與玄武岩互層的地形地質,並經過千百萬年的海蝕作用後形成平整的海蝕平台。由於熔岩流在流動覆蓋過程受到營力互相擠壓後,形成動感十足的褶皺現象,加上不同種類的藻苔色澤強化褶皺曲線條紋的立體感。由崖錐頂上俯瞰平台,可見綠、白、灰、褐之曲線蜿延其上,整體看來宛若一條翻騰在藍天碧海中的蟠龍,因此得名「龍埕」。
除了龍埕還發現很像一隻雄鷹展翅飛翔空中,盤踞海面上,您有發現到嗎?
另外海中還有一隻鱷魚
七美島的壓軸當然是最有人氣的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位於澎湖縣七美鄉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因此又稱『頂隙滬』,已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利用玄武岩及珊瑚礁在潮間帶築成的捕魚石牆,為傳統陷阱漁法,特殊景觀的休閒漁業也為這美麗的島嶼,紀錄下永恆的浪漫傳說。澎湖雙心石滬是澎湖目前保存最完整和最美麗的石滬。
石滬是一種收藏在台灣澎湖群島間,潮間帶上的大型典藏品,為一種傳統陷阱漁法,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澎湖的石滬極可能是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多,全縣石滬總數達580餘個,是珊瑚礁棚漁業文化的特色
石滬是在潮間帶區域堆砌弧形石牆,構成主要分為滬堤、滬房、滬門、魚井等部份,利用海水漲潮時會淹覆石牆頂部並且帶來魚群,退潮時海水流走而魚群便會困在石牆內,原理就是潮水漲退及魚群迴游特性,在波動的海面上築起一道道的弧形石牆,工程十分浩大。
已經知道雙心石滬的用途但又為什麼是心形的呢? 心形的部分稱為「滬房」,是魚群最後匯集的區域,築成心形是為了縮小捕魚的作業範圍。而從心形部分延伸出來的石堤稱為「伸腳」,長度越長代表涵蓋的集魚範圍越大,這是利用洄游性魚類會貼著石堤往前游的習性,誘導魚群順著遊進滬房。
這裡是雙心石滬最佳拍照取景處
第四天逛南環,有北寮奎壁山摩西分海、南寮聚落、林投公園、山水三0高地、貝殼教堂、風櫃洞、蒔裡沙灘等景點
在聖經裡的神蹟故事,摩西分紅海,帶領著猶太人逃離埃及,在澎湖的奎壁山,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奇景。
不僅神奇更是浪漫,每逢退潮之際會慢慢在本島與對面赤嶼左右兩邊退出一條礫石踏浪步道,當合海之後,當地人又稱這條步道為赤嶼海底步道
摩西分海-奎壁山踏浪潮汐表(赤嶼海底步道), 配合潮汐的時間每日的分海也會有所不同,第四天5/12其分海時間為8:54
我們提早到,可以看到還未分海的樣子,再慢慢觀察分海的過程,真的很神奇,這就是大自然的現象
避免人潮擁擠,要排隊等候入場,插綠旗才可以進入,遇風浪太大,或插紅旗的時候,避免下去踏浪,須注意安全。
沒來過奎壁山摩西分海別說你來過澎湖,親眼看到逐漸分海,左右兩邊已經退出一條礫石踏浪步道
漫步在海中道路,還可以親近乾淨透徹的海水
只有退潮時才會出現美麗的海中央道路,蜿蜒的海中道路一路通往對岸的小島嶼
離開北寮奎壁山摩西分海,來到南寮聚落,廟埕豎有一個斗座旗桿柱,保佑人民平安,海利大展
南寮古厝群建築結構大多是用咕咾石建構而成,不僅取得便利、材質堅硬經得起時間的損耗外,還具有防風效果,對於長期需受到風吹日曬的澎湖居民來說,使用咕咾石來建構住宅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澎湖最美魚灶在這裡,灶台佇立三支紅磚煙囪,昔日置放工具與貨物的魚寮,也重建增加吧台與展台,成為訴說澎湖漁產加工文化的空間。「魚灶如同蓋在海邊的大廚房。」早期沒有先進的冷凍冷藏設備,漁獲保存仰賴鹽漬與日曬,人們把一簍簍漁獲送來魚灶加工,製成澎湖人常食的臭肉乾、小管乾、鰛魚脯等。半世紀以前魚灶盛行全澎湖,各村各里都有一座以上,是重要的漁獲加工設施,約可聘用20至30位工作人員,而在魚灶內負責煮魚工作多由婦女負責,因此魚灶可說是村子重要的經濟與性別空間。
南寮古厝群位於湖西鄉,因人口逐漸外移而沒落,但也保持了古色古香的傳統的建築特色及更多澎湖傳統的氛圍,澎湖縣早期的農村生活景象,在南寮社區便可一覽無遺。
從菜宅田、牛車到古厝,都保持南寮村舊有的原始風貌,彷彿穿越時空來到那時純樸的農村社會景像。
龜壁港社是早期南寮和北寮兩個村落的合稱,位於湖西鄉南寮村處於今馬公本島東北方,舊稱「奎璧港社」,居民依山面海而居,清領時期時,取「奎璧」音義類同「龜壁」之故,龜辟港社壁畫在趙氏祖廟的外圍牆上,有海龜悠遊著。
澎湖南寮古厝瞬間竄紅,大家都為了彩色浮球、海龜造景而來,若有時間可穿梭龜壁海墘後面古厝群,尋找很夯的五顏六色浮球造景,可惜我們時間有限,無法進入古厝群,留待下次有機會再來一次
龜壁海墘,也有很多微妙微俏的海龜上岸造景,這也是利用浮球來製作的
南寮許返古厝歷史建築,翻修開放的人文遺跡慢遊聽故事,來到南寮好好感受、慢遊,這裡的部分古厝尚有後代子孫在守護著,位在澎湖南寮的許返古厝就是其中之一棟,這南寮許返古厝算是典型對稱的閩南傳統合院建築;在民國99年公告為歷史建築,從105年10月整修至107年經過整修近2年,在107年終於落成大典;這棟近百年尚稱完整的歷史建築,開啟新的故事與文化展藝之旅。
這經過保存與整修後,很完整的合院建築,其中的藝術裝飾很豐富,且與地理風水是密不可分的;在建築屋內可看見不少瑞獸,主以趨吉辟邪居多,而祂們看起來是實用又討喜。在裡頭可見工藝藝術、建築技術的歷程,看其門柱聯、樑柱、門額門眉、墀頭、花磚、石獅、鰲魚、泥作...等等,還有文字提筆,個個都精彩;經由導遊的解說,能更認識古代人的生活聰明藝術。
在建築最外觀的除了是洗石子牆面的屋厝之外,原本是該述說24孝故事花樣的花磚被人挖取盜走後,採用日式方格磚取代
還有古建築中的重要結構「台基」,這是高出地面的建築物底座,又稱為基座,是為了建築物防潮、防腐功用的。
聰明的建築藝術,鰲魚泥塑的排水口,大大的直通天際,從魚口看天空,有沒有堵塞就知曉;而有些排水口設置的地方,地上會集水再利用,達到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
澎湖有個好美的林投公園,這裏是澎湖唯一的公園,廣大的人造林,木麻黃植栽廣達1公頃,除了樹林還有個秘境黃金沙灘及林春咖啡館
林投沙灘超級無敵美景,如果有時間可以走旁邊木棧道到隘門沙灘,這裡的沙灘其實是由四個沙灘連結而成一大片沙灘,由北至南分別為林投沙灘、隘門沙灘、山水沙灘及蒔裡沙灘
林投公園內兩邊草地長滿澎湖縣花天人菊,十年後再來林投公園,這天人菊依舊是那麼美
在美麗的林投公園沙灘旁的貝殼教堂是澎湖新地標,全台灣首座以心貝為形象的「貝殼教堂」裝置藝術,以沙灘、貝殼、愛情、海潮及音律等元素為創意構想,外形猶如愛情的號角,成為澎湖旅遊的新亮點。純白絕美的貝殼造型,色系代表貞節的愛情,外殼的流線型條紋象徵音律感,有如教堂播放婚禮音樂般,貝殼教堂佇立在海邊,高約五公尺、寬約四公尺,與碧海藍天相襯,顯得特別耀眼,
全台首座純白「貝殼教堂」看得到無敵浪漫海景,與碧海藍天相襯風景迷人。教堂中還有一顆珍珠作為愛情圓滿之意,吸引不少新人前來見證他們永恆的愛情。當陽光透過屋頂上心型鏤空造型的洞口照射進來,搭配幸運草的排列形狀,使整個空間充滿自然光影律動,充滿幸福氛圍
山水30公園就在山水沙灘旁邊的高地上, 山水30高地過去是軍方列管的軍事要地,也是國軍漢光演習的場所,經全面整修開放後,演變成擁有沙灘美景及高地的山水公園,沿著木棧道漫步而上,站在山頂上俯視整個海岸線的壯麗海景;在至高點設計了以「山」的象形文字為主軸的鏤空裝置藝術,與碧海藍天相襯,顯得特別耀眼
從曾經是軍事眺望點的制高處俯瞰整個山水沙灘甚是漂亮,這裡也是目前澎湖特色民宿最多的地方
澎湖風櫃洞是澎湖打卡景點之一,早期因風櫃濤聲、水柱噴潮、海水抽吸聲等三大奇觀而廣受人知。 後來再因侯孝賢電影《風櫃來的人》來爆紅,現在則是幽浮涼亭成為亮點,總之是不容錯過的必去澎湖南環景點。
映入眼簾的是巨型觀景台,被網友稱為幽浮涼亭、蘑菇觀景台,我覺得它比較像幽浮
風櫃洞潮汐漲潮時搭配風勢、風向有機會看到水柱噴潮,海蝕溝、海蝕洞好壯觀,可惜我們這次來無法欣賞到水柱噴潮景觀
位於澎湖馬公南方的嵵裡沙灘,是澎湖最美海水浴場,海水透藍白晰的海岸線沿著海灣1公里多且水域平緩,由珊瑚殘骸與貝殼碎片組成的細緻白沙,踏起來都特別舒服
因為山水沙灘有著民宿多的地利之便,嵵裡沙灘的觀光人潮明顯比山水沙灘少上許多,今天已經拍了好多沙灘美照,最後一個沙灘就來玩個拔河遊戲,作為這次澎湖之旅的結尾,希望下次還可以大家一起手牽手共遊~~
值得一提就是第二天從北環回來晚餐就在花菜干人文懷舊餐館,紅磚加上澎湖特有的咕咾石外牆,復古、傳統,這就是澎湖獨有特色。 花菜干餐點都是具有特色的澎湖古早味,忘了拍照,只記得幾道菜,例如:花菜干、海菜烘蛋、酸瓜炒肉、秋刀魚醬、及高粱飯等等,秋刀魚醬有點像魚罐頭,只是簡單調味,醬油、米酒、糖條適當比例,將秋刀魚滷至魚骨軟化,不但完全入味也沒腥味,就連魚骨、魚刺都能吃,另外覺得酸瓜炒肉有點鹹,這裡做的比較重口味,醬油下的較多,不過還是能嘗到酸瓜微酸以及脆口,搭配肉片一起吃更美味,而且好下飯。
走進花菜干人文懷舊餐館,彷彿倏地一下子進入時光隧道,回到民國四、五十年代,看著店內收藏的拉門電視機、手繪電影海報及各個年代的大同寶寶公仔 、綠油精、菲子粉等,及客人「作伙」坐在長板凳上吃飯的情景,頗有以前鄉下人家一家人圍在灶腳吃飯的感覺。
店內所坐的桌椅以及所用的杯盤器皿,全部是以前古早時候的器具,這裡沒有茶杯,喝茶用茶碗,完全複製農業年代的習慣,用碗喝茶,不過這兒還是有區分,跟吃飯的碗不同。這樣的四方桌、長板凳,就是幾十年前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廚房餐桌椅。高粱飯是這裡的主食,據說在以前經濟情況不好時只有高粱沒有白米,現在大家都吃精製白米所以只少量添加高粱。而桌上附上的茶自然也是澎湖特有的風茹茶。
第三天南方四島下午回來逛免稅商店,大大購買菸酒
這趟旅程大家玩得高興,吃得滿足,更是買得過癮
澎湖花火節深度之旅,感謝老天爺給了這四天好天氣,輕輕奏起外婆澎湖灣好聽的旋律,久久迴盪在耳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