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11946092446012----.JPG

久聞位於苗栗火炎山的華陶窯,這是一座生態保育兼容陶、窯、紅磚黑瓦人文庭園,古詩詞造景於山徑牆角婉約間之民俗建築,蕴涵文化、藝術、觀光、生態保育之人文窯埸。

1511946085563012----.JPG

今日有緣參加大官山舉辦的秋季旅遊行程,早上參觀苑裡山腳國小那富含日式味道的宿舍群,第二站來到華陶窯,這是今天的重點行程

20171126_132331012----.JPG

華陶窯窯主陳文輝,曾任立法委員,現為文史及陶藝工作者,藉由陶之溫潤美璞,厚實在地生活美學

20171126_105536012----.JPG

建窯緣起,起初因為窯主夫人本身是中華花藝種子學員,那時的花器都是來自日本,夫妻倆為了想要製作台灣自己的花器,所以才買這塊土地蓋窯,惜花連盆的心意及對故鄉的熱愛,民國73年選定在苗栗闢建窯場

20171126_133004012----.JPG

多元文化融入建築之美,華陶窯斯土有情,熱愛這片土地的陳文輝窯主將園內古樸的三合院,紅磚、黑瓦、木板門記錄著台灣移民統治的歷史軌跡,紅磚式砌法是荷蘭人統治台灣時引進來的,屋頂黑瓦是日本統治台灣引進來的日本瓦,而雙扇木板門是漢民族自己的特有,所以紅磚、黑瓦、木板門所展現的就是這一塊土地的多元文化相融的在地生活美學

20171126_101733012----.JPG

「華」為花的古字,華陶窯顧名思義是一處融合花、陶、窯的台灣民俗建築及流域景觀,從而建構出以展現台灣之美有花、有陶、有窯、有景、有夢的地方

20171126_104024012----.JPG

到處都能看到這種浮花,這些花瓣來自鄰右舍辦喜事準備丟棄的花籃,隨便摘個幾朵,將花瓣一片一片放在水裡,這就是信手拈來的美,那種技巧、那種美感、那種美學都是家家戶戶都能信手拈來,從生活中慢慢體會加強生活美學,這就是窯主的理念

20171126_102849012----.JPG

20171126_111113012----.JPG

20171126_102548012----.JPG

不小心摔壞的陶碟,巧手組合成了一件藝術品,生活中的無常就是變,如何在變中求所適,即是通。賦以新生命的陶組,掛嵌於紅磚綠葉間,由小碟而陶藝而景觀,客語「爛做爛來醫」,一件看似壞的東西爛來醫」,爛就是東西破掉或壞掉的意思。意為:「那就將就把破掉的修補一下吧!

cm20130729_64579_81263_4b4669d8257c1622f806ad7dc3d0af49697012----.JPG

來到華陶窯除了參觀人文庭園之外主要另有三個課程可選擇,體驗割稻飯、火炎山植物探祕還有DIY捏陶

20171126_100407012----.JPG

入園門票成人250元兒童160元(不可折抵消費)

入園+體驗(3選1)成人450兒童310

入園+體驗(3選2)成人700兒童460

入園+體驗(3選3)成人930兒童710

體驗:生態植物園、割稻飯、玩陶DIY

20171126_120604012----.JPG

參觀陶花園,由於火炎山丘陵地有著豐富的風化頁岩黏土,適合燒磚作陶,造就了現今苑裡磚瓦與陶窯產業的興盛,形塑出獨特的紅磚建築景觀與文化,藉由華陶窯園區的建築發現隱身在紅磚裡的文化密碼。

20171126_114637012----.JPG

華陶窯的經典招牌《割稻飯》是用大陶碗裝的自助式午餐,體驗割稻飯,吃大碗割稻仔飯的本意,主在還原農業社會的真樸,由農媽媽原汁原味烹調的澎湃味,是懷古又享今的美食,看到這油蔥米粉湯,思緒拉到孩提時代,當秋收割稻時期,總是圍繞在媽媽身旁,主要是要跟隔壁幫忙割稻的叔叔伯伯們一起享用這難忘的割稻飯,當稻子割完了,就是我們這群孩子們撿稻穗的快樂時光

20171126_131109012----.JPG

火炎山植物探秘,走訪一趟植物園欣賞四季生態之美,訴說著時節的轉替

20171126_125949012----.JPG

懸掛於山林中的陶鐘靜靜的敲醒了秋冬的落羽松

20171126_130342012----1.JPG

框裡框外看人生

20171126_130347012----.JPG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享受甜蜜的人生

20171202_172821-1012----.JPG

台灣的蘭花真美,竹葉蘭又名鳥仔草,是原生於台灣中、北部低海拔草叢中的地生性蘭花。缘於線形葉狀,未開花時常被誤為雜草。形似嘴唇的花片,稱為唇瓣或舌瓣形狀特殊美麗。

20171126_131218012----.JPG

隱身在植物園區一角的棋盤是必拍重點,它是棋盤,名字叫「行直」或「放三」。是當年放牛孩子隨地可畫隨時可玩的益智啟蒙。幾曾何時它被遺忘了,為了祖先走過的路留下跡痕,窯場用心以柴燒陶作了這件作品,藉以回首島嶼「多元文化相融與在地生活美學」的素樸基因。

20171126_131346012----.JPG

感謝大官山謝老師用心安排這個景點

20171126_110045012----.JPG

占地 6公頃的「華陶窯」,是座充分展現台灣人文生活風貌的台灣式園林。

20171126_101339012----.JPG

創辦人陳文輝夫婦在苑裡火炎山麓,以花草、植栽、老樹、詩詞、陶藝、登窯、古厝、小橋、流水及古早味料理,打造一個充滿本土氣息的世外桃花源。

20171126_120644012----.JPG

華陶窯自 1984年開窯迄今,仍堅持使用苗栗陶傳統的登窯與相思木薪柴燒製陶器。這個由幾個長方形窯室連續排列而成的登窯,現在在台灣已相當少見,且每一窯的燒製過程需時87夜不斷地升溫燒焙,直至攝氏 1250度「爐火純青」階段才可收火,而此期間形成的自然柴灰,則會附著於坏體表面,而成為陶品上不可預期的自然釉色,且經相思木燒製後的陶作,亦會呈現出溫潤的稻金色澤,相當的別致。

20171126_104331012----.JPG

整體設計以詩詞意境為藍圖,跟隨著地形的起伏,階台、石跳、水塘、迴廊恣意可見,建構出這座六公頃的世界首座台灣式園林。

20171126_110829012----.JPG

園主巧妙地將「唐詩」、「床詞」「台灣唸歌」的詩詞意境融入庭中

20171126_101953012----.JPG

牆角一句相思道盡許多人的相思意,為誰相思!

20171126_102402012----.JPG

生活可以如此簡單,如此踏實,如此美

20171126_094225012----.JPG

華陶窯位於苗栗縣苑裡鎮南勢里31號,可設定導航直接到華陶窯,若是搭火車可在苑裡火車站前下車,再轉乘苗栗客運往水門方向,至「華陶窯」站下車即可到達,或轉乘計程車亦可到達,遊覽車也只能在這裡下車,鄉間小路無法進入

20171126_094232012----.JPG

走路進去不到1公里

20171126_094450012----.JPG

小客車可以進入,裡面有停車場

20171126_094409012----.JPG

華陶窯位於苗栗縣苑裡鎮火炎山西側山腰,為陶藝家陳文輝夫婦的工作室,園區佔地約16甲地依山而建,山上的相思樹林正是燒陶的最佳天然柴薪;1984年以一份『惜花連盆』的心意創立的華陶窯

20171126_094440012----.JPG

創立即規劃了柴燒窯與陶藝工作室、園林景觀與本土植物園,以『根源於土地本質』的生活思考為起點,並以製陶、燒窯、種植、造景、復育原生植物的理念經營。

20171126_094636012----.JPG

華陶窯售票處

20171126_133155012----.JPG

經過售票處進入人文庭園

20171126_095037012----.JPG

華陶窯創建於民國73年,位於苗栗縣苑裡鎮火炎山西側的半山腰,巍巍建築,居高臨下遙望大甲鐵砧山大安溪沖積扇平原;總面積10公頃沿山谷呈帶狀分佈,依原山谷落差,與行政院農委會所屬苗栗、桃園、花蓮等各農改場合作,搜羅6OO種以上原生及民俗植物種植於園區。

20171126_133103012----.JPG

門口以漂流木製作的鳥居,風格獨特,上寫著華陶窯,不知為何中間陶字特別小?

20171126_094734012----.JPG

進入園區,有一段小陡坡,不愧是陶藝家所經營的園地,小巧的紅磚建築隨處可見,如小家碧玉般婉約動人

20171126_095057012----.JPG

斯土有情,

20171126_095211012----.JPG

這個美侖全奐的景點讓我一看到便愛上他,有著古色古香的建築,紅磚,黑瓦、木造的主建築群,隱身山林間,隨時序變化上演不同景觀戲碼,擁有一個釋放日常壓力的美麗空間。

20171126_095327012----.JPG

巧妙的將學生課桌椅有層次的佇立在主道旁

20171126_095333012----.JPG

華陶窯園區主要分為人文庭園及原生植物園兩大部分,都以此主道相連

20171126_095447012----.JPG

屋舍則隨著山坡地形,錯落有致的隱身於山林綠意間,遠觀是幅美景,近看則值得細細品味。

20171126_095442012----.JPG

客服中心

20171126_120545012----.JPG

在這裡感受到濃濃的鄉土味

20171126_095516012----.JPG

20171126_095546012----.JPG

見得親切,陳文輝夫婦因意識到本土文化藝術漸漸流失,因此在故鄉的土地上闢建心目中的夢土

20171126_101501012----.JPG

從見得親切門進入割稻飯餐廳及陶人咖啡

20171126_101410012----.JPG

割稻飯餐廳

20171126_095641012----.JPG

屋舍則隨著山坡地形,錯落有致的隱身於山林綠意間,遠觀是幅美景,近看則值得細細品味。

20171126_095750012----.JPG

來到這裡不能只是走馬看花,因為裡面藏有許多涵義,若沒有經過導覽解說還真是體會不出,早上由導覽解說,中午享用割稻飯後,下午再前往原生植物園區

20171126_095828012----.JPG

陳文輝夫婦秉持對本土文化的關懷,打造一座充分展現台灣人人文生活風貌的台灣式園林

20171126_095804012----.JPG

走進台灣式人文庭園,可見風格多元融合的台灣古厝,以荷蘭式砌法紅磚牆、閩南式雙扇木門、日本式黑瓦與台灣原住民式植被所集結而成,充分表現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並與現代的綠建築概念相融合。

20171126_095342012----.JPG

華陶窯是台灣首座結合以本土思維作為設計藍圖之園林,具體而微的呈現出近代台灣建築景觀的工法與美學

20171126_100015012----.JPG

園內並使用現地所有的大安溪石與火炎山礫石,用來砌擋土牆或鋪設路徑

20171126_100059012----.JPG

《吊在樹上的螃蠏蘭》
盛開於冬季,為瀟瑟寒天添增喜氣的螃蠏蘭,不是蘭花喔!是仙人掌科的多肉植物。桃紅色的花冠,猶似深深地濃情,欲語伊人,「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20171126_100154012----.JPG

園區處處可見陶作品隨處擺放,充分展現陶與庭園的融合

20171126_100214012----.JPG

園區設有咖啡小站,裡面除了咖啡還有枝仔冰

20171126_100206012----.JPG

早上未營業,空蕩蕩

20171126_120949012----.JPG

陶人咖啡中午過後開始營業

20171126_122619012----.JPG

用華陶窯特製相思柴燒陶杯品味,在此輕啜一杯咖啡或清茶都好

20171126_122615012----.JPG

陶人咖啡價目表

20171126_100309012----.JPG

昔日使用之電線桿木,也用在亭臺水榭的建構上

20171126_100322012----.JPG

以詩詞意境為藍圖設計,搭配園內保留的原生植栽與百年古

20171126_100332012----.JPG

導覽有用麥克風解說,所以我自由自在的一邊聽解說,一面環顧四周,盡量拍照

20171126_100501012----.JPG

園區隨處可見陶藝作品

20171126_101358012----.JPG

以「唐詩」、「宋詞」、「台灣唸歌」等詩詞意境,巧妙的融入庭園各處,增添許多人文趣味

20171126_100625012----.JPG

也可掃條碼進入網站

20171126_100551012----.JPG

cm20130729_64579_81263_32d7551557decac83ebebbd6fe47273a487012----.JPG

cm20130802_64579_81263_5aa2f73e7effa16a6c3f7e66004890cc784012----.JPG

20171126_100710012----.JPG

20171126_100715012----.JPG

20171126_100600012----.JPG

呈現階台、石跳、水塘與迴廊等景設計

20171126_100754012----.JPG

可四處遊走、隨性而坐,不論是賞景、發呆、吹風,亦或是靜靜的聆聽耳邊傳來的鳥語蟲鳴,這才是主人家想與遊客分享的「偷得浮生半日閒」之幸福感受。

20171126_100759012----.JPG

華陶窯從早期生產花器的陶藝工作室開始,迄今已歷三十年,截至目前,吸引人到訪的不僅是一座窯或層疊相間的亭台樓閣的人文園林;而是整個園區內所散發濃厚的島嶼多文化相融的在地生活美學。

20171126_100855012----.JPG

「華陶窯」因建築特色揉合臺灣歷代台灣族群的統治開發的歷程,包含荷蘭式砌法的紅磚牆、日本式的黑瓦、中國閩南式雙扇木門、台灣原住民式屋牆植被,此四大特色的結合,被園林設計界稱為首座「台灣式人文園林」。

20171126_100907012----.JPG

餐廳外,水池、綠植、四時花卉、紅磚矮籬、陶燒藝品,都令人激賞

20171126_100903012----.JPG

20171126_100917012----.JPG

20171126_115713012----.JPG

20171126_100920012----.JPG

餐廳後門

20171126_100930012----.JPG

從餐廳後門進入,中餐還沒準備好

20171126_101111012----.JPG

座位的木質餐桌、椅,造型非常的古樸,桌面還是由一整塊木料製作

20171126_101011012----.JPG

古早的菜櫥

20171126_101132012----.JPG

捏陶教室就在餐廳裡

20171126_101157012----.JPG

20171126_101206012----.JPG

20171126_095622012----.JPG

餐廳前門

20171126_101419012----.JPG

走出餐廳外面右邊階梯直上就是燒窯地方

20171126_101444012----.JPG

20171126_120623012----.JPG

從這些製陶的擺設薪柴的種,紅磚建築造景,不難看出主人陳先生對台灣本土的熱愛,也讓這座燒陶藝數在經過30年歲月的經營,仍屹立不搖。

20171126_120644012----.JPG

華陶窯自1984年開窯迄今,仍堅持使用苗栗陶傳統的登窯與相思木薪柴燒製陶器。這個由幾個長方形窯室連續排列而成的登窯,現在在台灣已相當少見

20171126_120657012----.JPG

每一窯的燒製過程需時87夜不斷地升溫燒焙,直至攝氏1250度「爐火純青」階段才可收火

20171126_120706012----.JPG

而此期間形成的自然柴灰,則會附著於坏體表面,而成為陶品上不可預期的自然釉色,且經相思木燒製後的陶作,亦會呈現出溫潤的稻金色澤,相當的別致。

20171126_120751012----.JPG

華陶窯發展出台灣首座的推廣現代柴燒藝術的人文窯場,將苗栗傳統登窯的活化再生,運用相思燃柴的在地獨特之美,創作出登窯與柴燒陶的特色。

20171126_120831012----.JPG

看完往下走回到餐廳

20171126_101350012----.JPG

20171126_101511012----.JPG

從見得親切門出來回到主道上

20171126_101454012----.JPG

20171126_101523012----.JPG

20171126_101739012----.JPG

20171126_132450012----.JPG

主道上客服中心

20171126_132323012----.JPG

若不從見得親切門出門也可以從燒窯地方直接出來

20171126_132458012----.JPG

左邊是爐火純青燒窯,右邊是客服中心

20171126_095248012----.JPG

從客服中心旁這條廊道進入另一區的人文庭園

20171126_101920012----.JPG

20171126_102007012----.JPG

20171126_102138012----.JPG

20171126_102149012----.JPG

20171126_102247012----.JPG

導覽介紹說這裡面是LED燈,從外表還真難看出裡面的玄機

20171126_103631012----.JPG

20171126_102255012----.JPG

20171126_102306012----.JPG

20171126_102419012----.JPG

cm20130729_64579_81263_8d8accdd5af67f4a8c2935dc9ba09199414012----.JPG

20171126_102510012----.JPG

不論是花器、茶器、食器或景觀雕塑等創作陶上,均有如此的風味

20171126_103926012----.JPG

華陶窯試圖傳達出對於在地的肯定與獨特的生活美學,同時加以實用,景到隨機,卻同時蘊含著對文化資產的珍視與延續

20171126_102747012----.JPG

20171126_103105012----.JPG

20171126_103004012----.JPG

20171126_102900012----.JPG

心適步道--用紅磚砌成的圓型拱門

20171126_103451012----.JPG

20171126_103120012----.JPG

20171126_103523012----.JPG

20171126_103909012----.JPG

庭園內花團錦簇

20171126_103646012----.JPG

漫步在庭園內,你可以輕聽風吹帶來的沉靜音響

20171126_104036012----.JPG

紅磚地顯得古色古香,旅人來此最佳的取景之一

20171126_104003012----.JPG

每個地方都是殺記憶體的好地方,電池多帶几顆,保證讓您照不停手

20171126_104012012----.JPG

20171126_104018012----.JPG

20171126_104123012----.JPG

20171126_104110012----.JPG

這是一處享受輕鬆自由,獨處私密的心靈園林

20171126_104145012----.JPG

20171126_104157012----.JPG

細聞鳥語與花香

20171126_104300012----.JPG

古色古香的建築,微風徐徐吹來將一周的辛勞一掃而空,讓我感到非常寧靜與浪漫,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其實這也是另類的充電方式

20171126_104343012----.JPG

處處洋溢著淳樸的味道

20171126_104234012----.JPG

20171126_104352012----.JPG

20171126_104435012----.JPG

20171126_104504012----.JPG

像這種桌椅整個園區多到數不清,讓旅人們走累了可小歇一下

20171126_104522012----.JPG

20171126_104635012----.JPG

20171126_104538012----.JPG

20171126_104615012----.JPG

20171126_104546012----.JPG

20171126_104611012----.JPG

20171126_104704012----.JPG

20171126_104715012----.JPG

20171126_104741012----.JPG

 

20171126_104722012----.JPG

20171126_104749012----.JPG

20171126_104727012----.JPG

20171126_104804012----.JPG

20171126_104825012----.JPG

20171126_104829012----.JPG

乍看之下,這跟龍騰斷橋還真像

20171126_104909012----.JPG

遙望鐵砧山,俯瞰大安溪沖積扇平原

20171126_104951012----.JPG

20171126_105102012----.JPG

置身園林之中,穿林行徑,消失在記憶裡的樸拙風華,便呈現在眼前。

20171126_105249012----.JPG

20171126_105411012----.JPG

1511946114735012----.JPG

1511946109053012----.JPG

 

20171126_105831012----.JPG

整個園區花花綠綠、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20171126_105519012----.JPG

20171126_110310012----.JPG

20171126_110342012----.JPG

20171126_110357012----.JPG

20171126_110406012----.JPG

20171126_110424012----.JPG

20171126_110437012----.JPG

20171126_110905012----.JPG

20171126_132823012----.JPG

心適步道園區逛了一圈出來,對面就是見得親切門,也就是割稻飯餐廳

20171126_120452012----.JPG

參觀完人文庭園,中午時刻的割稻飯已經在等著我們

20171126_122058012----.JPG

懷念的割稻飯,昔時一般農家於插秧、割稻時節,多以與親友換工來完成;供應三餐及兩頓點心是必備的。

20171126_114644012----.JPG

碗碗豐盛味美的菜餚,敬天、謝地、酬人,也爭面子,更是播種後的期待,收割時的喜悅。

20171126_114637012----.JPG

木桶所蒸出來飯既香又Q,讓人胃口大開。

20171126_115401012----.JPG

20171126_111623012----.JPG

開動時用排的方式照順序夾菜,可重複多次拿,算是台式的吃到飽,大約吃一碗就很飽了

20171126_111625012----.JPG

割稻飯的特色就是用大碗裝,飯裝一半,然後夾菜將碗裝滿

20171126_114618012----.JPG

百年前由祖先們開墾的大安溪河床,前人疊石填土成良田,加上農民以自然農法耕作,讓田裡出產一年兩穫的良質稻米,讓本地成為苗栗縣穀倉。祖先們在農忙收割期間,為省錢雇工所發展出彼此互助的「交換工」方式,主人為酬謝辛勞所提供的「割稻飯」,大陶碗裡盛裝的不僅是在地當季的菜餚,更飽滿著人們對播種的期待

20171126_111633012----.JPG

割稻飯是華陶的經典招牌,大陶碗自助式午餐;阿嬷養的爬樹雞、大鼎爌肉、蔥香菜脯炒蛋、油封滷筍乾、五香滷豆乾、高麗菜、農家油蔥湯米粉、傳統炊斗飯、米泔湯、福菜肉片湯,以及當季水果。

20171126_112023012----.JPG 

自助式大陶碗用餐,用餐時間為12:30~13:30

 20171126_111800012----.JPG

20171126_111709012----.JPG

20171126_111633012----.JPG

20171126_111805012----.JPG

20171126_111842012----.JPG

20171126_111545012----.JPG

20171126_111547012----.JPG

20171126_111559012----.JPG

20171126_111609012----.JPG

20171126_111953012----.JPG

20171126_114612012----.JPG

另外還有為吃素食的遊客準備素食區

20171126_114711012----.JPG

20171126_115743012----.JPG

若對捏陶拉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報名參加,在手捏教學中體驗玩泥巴的樂趣

20171126_115745012----.JPG

20171126_115751012----.JPG

20171126_115825012----.JPG

20171126_115832012----.JPG

20171126_115929012----.JPG

20171126_115941012----.JPG

20171126_115957012----.JPG

20171126_120006012----.JPG

20171126_120017012----.JPG

20171126_120054012----.JPG

20171126_120139012----.JPG

20171126_120153012----.JPG

20171126_120214012----.JPG

20171126_120231012----.JPG

20171126_120246012----.JPG

20171126_120315012----.JPG

20171126_120334012----.JPG

20171126_120403012----.JPG

20171126_120417012----.JPG

飯後休息一下,然後準備往原生植物園

20171126_120535012----.JPG

客服中心穿上綠色的外衣,既美化了環境,又幫助散熱、保護屋頂。雖是多年前的舊建築,卻附合了近年都市建設才有的綠化屋頂及圍牆的新概念。

20171126_132438012----.JPG

20171126_120809012----.JPG

20171126_121014012----.JPG

20171126_121019012----.JPG

20171126_123332012----.JPG

華陶窯園區除了展示陳文輝夫婦陶藝作品外,還有一座台灣原生植物園

20171126_123354012----.JPG

原生植物園位於華陶窯外面,須步行走路過去約10分鐘

20171126_124520012----.JPG

平常大門鎖著,需預約由專人帶領才能進去

20171126_124528012----.JPG

植物園區隨處可見陶藝作品

20171126_124715012----.JPG

20171126_131253012----.JPG

20171126_124609012----.JPG

冬顏又見累累果實砲彈樹

20171126_124614012----.JPG

看似大龍眼,摸起來可是很硬的,像炮彈一樣硬

20171126_131527012----.JPG

20171126_124658012----.JPG

20171126_124621012----.JPG

您是在拍炮彈樹還是在拍我?

20171126_124618012----.JPG

20171126_124734012----.JPG

一大片竹林

20171126_124758012----.JPG

20171126_124804012----.JPG

一段斜坡

20171126_124831012----.JPG

一整排落雨松環繞著湖邊,當落雨松紅透,這景觀一定更美

20171126_124914012----.JPG

20171126_125049012----.JPG

步道上一排梅花樹,想像當冬天梅花大開時,一片雪白一定超美

20171126_125100012----.JPG

20171126_125412012----.JPG

台灣的蘭花真美,這就是竹葉蘭又名鳥仔草

20171126_130727012----.JPG

詩詞附於石頭上

20171126_125605012----.JPG

很像炮彈的陶藝作品

20171126_130713012----.JPG

20171126_125631012----.JPG

20171126_125718012----.JPG

從涼亭往這邊拍很有意境

20171126_130347012----.JPG

相框中的一對

20171126_130342012----.JPG

20171126_125735012----.JPG

20171126_125758012----.JPG

20171126_125818012----.JPG

20171126_125916012----.JPG

20171126_130557012----.JPG20171126_125956012----.JPG

20171126_130035012----.JPG

20171126_130700012----.JPG

20171126_130920012----.JPG

20171126_130949012----.JPG

20171126_130951012----.JPG

20171126_131000012----.JPG

20171126_131032012----.JPG

20171126_131052012----.JPG

20171126_131113012----.JPG

20171126_131737012----.JPG

20171126_131853012----.JPG

20171126_131908012----.JPG

20171126_132125012----.JPG

20171126_132138012----.JPG

20171126_132509012----.JPG

離開植物園,帶著滿滿收穫準備回程

20171126_133127012----.JPG

20171126_133140012----.JPG

20171126_133308012----.JPG

20171126_133316012----.JPG

20171126_133322012----.JPG

20171126_133527012----.JPG

20171126_13352001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