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體幹細胞療法運用在治療慢性中風患者的臨床試驗。


 


中風會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而神經細胞無法再生,所以目前多半只能靠復健,改善失能狀況;但醫界近年來努力發展細胞療法,利用幹細胞再生神經細胞,已讓中風治療出現一線曙光。


不過,這種細胞療法較適於第一次缺血性中風(或稱腦梗塞)、半邊偏癱的患者,若是出血性腦中風,或已昏迷、全身癱瘓患者,恐不適用;而據統計,國人腦中風約45%是腦出血,55%為腦梗塞,未來可嘗試細胞療法者應不在少數。


這種療法主要是取中風患者自體周邊血幹細胞,注入患者腦部神經受損的部位。患者須先連續五天接受顆粒球生長激素(G-CSF),注射,以利在周邊血管蒐集白血球細胞,再從中分離出約一千萬個CD34+周邊血幹細胞,最後取其中五百萬到八百萬個(約一西西),在患者局部麻醉的情況,於其腦部注入三到四處神經斷裂的地方。


 


這種療法的幹細胞取自患者體內,沒有排斥問題,而採直接植入,也不怕幹細胞到處亂跑;且成人的造血幹細胞不像胚胎或臍帶血的幹細胞原始,分化能力也較弱,較不虞失控,長出腫瘤等病態細胞,安全性較高。


醫師認為,細胞療法對慢性期中風的療效雖仍待驗證,但對急性期的腦梗塞而言,目前搶救黃金時間,須在發病6小時內施打抗凝血劑或血栓溶解劑,而細胞療法則可將搶救時間延長達7天,有助於減少殘障失能的後遺症。


 


中風病患突然倒下後,如果不能趕在46小時的黃金時間內送醫,並接受抗擬血藥物TPA的治療,受創的腦細胞就很難再恢復,只能仰賴復健治療來重建癱瘓的肢體功能


 


六十歲以下的人恢復狀況比較好,初步推論應是年輕者本身的幹細胞活性和純度比年長者好。


 


中風患者經過急性期搶救之後,透過復健沒有成效的患者,才建議接受幹細胞療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