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古道以前是台北和宜蘭之間步行必經的道路,現在變成假日登山健走的熱門景點,尤其是碰上草嶺古道芒花季時,帶來的人潮可想而知是多麼的擁擠,淡季雖然沒有滿山的芒花出現在整片山坳和山頭的壯觀,但是可以輕鬆悠閒地在山林裡散步,也是一種享受與寧靜!


 



草嶺古道據聞古代由臺灣原住民平埔族逐步闢建,方便連絡雪山尾稜兩側的交通。草嶺古道位在宜蘭縣和台北縣的交界處,全長約8.5公里 。


 


據《台灣省通志》記載,一位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白蘭氏首先闢建了臺北與宜蘭間的山路,後來的人也都循著這條路線,出入往來兩地,這就是最早見諸文獻上的淡蘭古道。


 


“淡”即淡水廳,以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為其起點。“蘭”則為噶瑪蘭廳(今宜蘭縣),貫通山區的這條道路就叫做「淡蘭古道」。



 



一般建議草嶺古道一日遊最好搭火車到貢寮或福隆車站再步行至登山口,一路欣賞古道風光經啞口到達大里天公廟再步行100公尺 可達大里車站搭車返回。若是自行開車至登山口則回程肯定會讓你傷透腦筋喔!!


 


但是此次草嶺古道之旅我還是選擇開車到登山口,從登山口到啞口吃午餐後走回程,後面那一段只好擇期安排下次到宜蘭時,再從大里天公廟登山口再來一次草嶺古道探幽,因為我想到從貢寮或福隆火車站走那一段毫無樹蔭約2 -3公里的柏油路就暈了



 

整條古道並不全是階梯,大都是緩坡步道,所以一路走來很輕鬆,也沒什麼叉路,途經「雄鎮蠻煙」及「虎字碑」,跟著指標走,輕輕鬆鬆就到了啞口.....



 


沿途到處是山澗小溪 遠遠的就聽到潺潺流水聲, 光是用聽的, 就覺得透清涼...溪水清新見底, 打在身體上, 感覺到毛細孔都貪婪的張開嘴, 吸吮甘甜的山泉水.


 



 


清朝同治年間,於同治5年調任台灣的台灣鎮總兵劉明燈,就任一年後,在他走過的淡蘭古道上,先後留下了金字碑、雄鎮蠻煙碑以及虎字碑。


 



雄鎮蠻煙碑名列臺灣三級古蹟。


於清同治6年(1867年),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為了鎮壓山魔所題。此碑位於草嶺古道半山腰,寬336公分、高119公分,每字寬55公分、高70公分


 後人有詩讚美雄鎮蠻煙碑:


『雄』危聳旁其卯星


『鎮』迫龍更抱心胸


『蠻』氣霏霏龍吸雨


『煙』兌亨亨虎吞風。



 


 


虎字碑同列臺灣三級古蹟。


 靠近古道最高處之處的「虎字碑」海拔約330公尺,亦在同治6年(1867年),因劉明燈路經之處被風暴所阻,而取《易經》「雲從龍、風從虎」之義,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其字寬40公分、高1公尺,用草書所寫。




 


劉明燈遇到的風暴處, 就是草嶺啞口. 由於啞口地形是兩不同稜線山頭連線的最低點, 因此風勢較大, 一般喬木是無法生存, 因此這裡到處是芒草. 因為尚未到芒草開花季, 沒有辦法看到整山遍野的芒草花....




 


啞口的涼亭已近在眼前


 


站在啞口涼亭可以遠眺東北海岸線的美景,甚至還可以看到龜山島,把鏡頭拉近可以清晰的看到龜山島....


 



 


在啞口涼亭享受帶來的午餐,看到很多遊客人手一個福隆便當,因為我們是開車到登山口也就無法買福隆便當囉!


飯後用鏡頭捕捉留下古道兩座山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