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豆油當炸油 易生反式脂肪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8/16 04:11



 


〔記者鍾麗華、林秀姿、黃旭磊/綜合報導〕


攤販、夜市經常使用大豆油來當油炸油,但學者研究發現,大豆油在加熱過程中反而容易產生反式脂肪,甚至比氫化過的酥油還高,大豆油並不適合油炸,比較適合涼拌或快炒。


不耐高溫 較適合涼拌或快炒


 


人類食入的反式脂肪主要來自經過「氫化」的植物油,例如酥油、植物性乳瑪琳等,其中製作麵包或餅乾時都會使用的酥油,係指經過氫化過的大豆油或其他植物油,可使糕餅酥脆、口感更好。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 師賴怡 君解釋,反式脂肪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攝取過量得到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比飽和脂肪還高。


 


大豆油雖未經過氫化,但「精緻」處理過程,仍有微量的反式脂肪,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徐錫樑研究發現,大豆油在平常室溫含量在.八五%到一.四七%,比酥油的一.八二%到十八.二%還低。


 


但隨著油炸溫度增加,大豆油反式脂肪生成量大於酥油,到攝氏二百四十度時,大豆油平均是一.八八%,酥油是一.七%,且大豆油產生二種以上的反式脂肪。


攤販、夜市多半使用大豆油。


 


連鎖速食業者已將油品改為棕櫚油,不過,徐錫樑曾調查攤販、夜市用油,以大豆油居多,他認為,大豆油因為不夠安定,且不耐高溫,才使得加熱之後產生反式脂肪。國內外研究都尚未發現,此研究成果將投稿國際期刊。


 


賴怡君指出,任何油類只要達到發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像是大豆油發煙點是一百六十度,相對較低,不適合高溫加熱,反倒適合涼拌、快炒。


徐錫樑也認為,如果大豆油出現煙時,就可能產生反式脂肪。


 


徐錫樑說,食物應該避免高溫、長時間油炸,民眾在夜市、攤販購買來的很難從食物外觀研判是否「炸過頭」,但應注意攤販的油品,如果油煙較多、顏色深、油耗味重、而且油會起泡,則恐怕油質已經劣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茵茵we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